農耕教育觀
2016.7.4 王彩鸝 / 報導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以「我的農耕教育觀」為題,用種植農作物比喻教育培育人才。
在演講中秀出六種農作物,都是他種過的,問現場大學生認不認得,包括地瓜、芝麻、花生、蘆筍、西瓜、稻米。
陳良基說,由於小時候在鄉下種田,因此當年在種田時知道不可能明天就收割,會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教育是必須看長不看短的因果關係。教育是要培養人才,讓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農家生活給陳良基「以終為始的生態系統」的啟發,從翻土、插秧、除草、施肥,每個步驟都有時間性,不同階段需有不同養分。同理,我們培養人才時,有沒有這樣的概念,施肥完後要等時間吸收,每個步驟都好好做,才能得到結果。他說,種田不是白種,而是一種修行過程。
陳良基說,老師像園丁,把實驗室經營成肥沃農田,學生是種子。小時候,他的父親教他果樹結果時,拿鐮刀把樹幹砍一砍,果實會更好吃,因為在那個時間點,有惡劣環境的刺激,樹物為傳宗接代,會把最好的養分送出來。養蘭花也一樣的道理,蘭花本來種在恆溫的溫室,要出貨時,突然把溫度降到很 ,蘭花會發出訊息播種下一代,全部的花都綻放開來。同樣的觀念,也可以用來培育學生。
https://video.udn.com/news/519364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