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中的男人
男人中的男人
公民記者 陳柏濡報導
隨著兩岸關係的互動頻繁,台灣的兵役制度也隨著大幅度調整,役期縱然從三年轉變為一年,更有因應時代的「替代役」制,遺憾的是,仍有部份役男想盡辦法逃避兵役,更有甚者,勾結不肖醫護人員假造體位或自殘者,以躲避兵役,這群男人因此被戲稱為「俗仔」,比起每天在大太陽底下操練的「三軍儀隊」官兵,那真是英雄與狗熊的差別。世界各國均有儀隊的編制,眾所皆知,儀隊是國家形象的象徵,舉凡國家慶典、外賓來訪,都少不了儀隊的精彩演出,但是在其整齊畫一的操槍與隊形變換表演過程中,在其亮麗帥氣的製服包裝下,國人都忽略了這群「台灣之子」訓練的過程,是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成果,在豔陽下,他們身著軍便服,頭頂笨重的鋼盔手持步槍,反復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槍法以及隊形的練習,為的就是提昇國家形象,宣揚國威,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儀隊的弟兄皆能以「榮譽」自持,用汗水來換取最佳的演出效果,他們不愧是男人中的男人。
閱讀三軍樂儀旗隊~~
隊長:樂隊隊長為軍樂隊專用指揮棒、指揮官為指揮刀。
掌旗官:拿著國旗、軍旗、隊旗的人物,通常由變換隊形、行進間進場出現,身高較高者擔任。配置最中央為國旗、左邊軍旗、右邊為隊旗。
護旗兵:拿著步槍的士兵,在掌旗人的最左和最右兩側,身高較高者擔任。
樂隊兵:拿著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的士兵,一般由重要典禮、升降旗典禮伴奏、也有配合變換隊形搭配。
儀隊兵:拿著步步槍的三軍儀隊士兵,出現在外賓來訪、國家紀念館勤務、搭配變換隊形來搭配。
備註:在雙十國慶的時候,是三軍樂儀對必須聯合出場的日子,一般則由各軍種分開表演
參考引用資料:維基百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