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找 用設計找回人類與自然最初連結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溫婉廷、蔡宗洋/台中市報導】走在台中鄉間的光復新村,古色古香的平房搭配富有寓意的裝置藝術,充滿文藝氣息,隱身在巷弄間有一家名為叢林找的店舖,這間店是兩姐妹Elsa和Tina共同的結晶,Elsa負責作畫,Tina則手工織布,合而為一。兩姐妹從小在山上長大,深深體會到人類與大自然的接觸,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善良與否等,因此設計主題皆以大自然、人與人的情感為主,希望能用設計找回人類與自然最初的連結。

 

叢林找創辦人Tina與Elsa,背景為叢林找的代表作品。   攝影/蔡宗洋

 

 

迷路的山羊 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Elsa和Tina童年時住在山上,房子是父親親手設計建造的,那是兩層樓的小木屋,二樓有個平台可以躺在上面看星星,姐妹倆的童年充滿大自然的一切,白天陽光耀眼,綠意盎然,睡覺時能聽到蟬聲唧唧,螢火蟲一閃一閃的,然而卻在四年前,因為建商的關係,讓回家的路變得很艱辛,終至放棄家園。

 

姐妹倆童年住的小木屋,為父親親手設計建造。    攝影/蔡宗洋

 

 

 

「那時候有很多退休人員想在農村有一個豪宅,或是給退休的人一個修身養性的地方,建商看準了這樣的風氣,就買下山腳下的地大肆開發,把本來種滿樹的山坡地變成一個個梯田,每一個平台都賣給一個買山戶」,Elsa說,建商在山腳下築了牆並架設鐵門,想要回家就必須給建商過路費,而過路費要十幾萬元,因此他們離開家園搬到了平地。

 

對山上住戶來說,山腳下的路本來就是既有道路,「怎麼能用這麼不環保的方式開發,還來收取過路費。」Elsa說,這件事情讓姐妹倆思考到人跟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如果你跟自然多做接觸,就會發現人類其實很渺小,我們其實只是這個地球,生物演化裡一個微不足道,一個小小的東西而已。」當我們看到自己的渺小,在作任何決策判斷的時候,就不會想要去害人,也不會想以圖利自己為主。

 

從「零」開始 攜手創業 勇敢去闖

 

於是兩人有了創業的想法,去創作一些與大自然相關的設計,喚起社會大眾與大自然接觸的意識,他們努力存錢,去澳洲打工旅遊,到澳門市集汲取前輩經驗,遇到經費不足、意見不合等問題,但兩姐妹還是撐了過來,二零一四年在台中的光復新村,已經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面。

 

「叢林找名字的由來,是我們在澳洲打工旅遊時,邊包蔬菜邊想到的。」Elsa笑著說,叢林找其實有一個諧音,是從「零」開始的概念,會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想有一個歸零,比較吻合與自然互動的概念。從零開始找回與大自然最初的連結。

 

Elsa負責繪圖,Tina負責手工織布,Tina說:「布料是以日本和美國為主,因為較為耐用,而使用厚的布料能讓包款更硬挺,更有質感。」而Elsa則是選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來做創作,並且堅持手畫不用電腦繪圖,「因為我本身對傳統國畫很感興趣,會覺得中國古代那些傳統的繪畫有很多都是比較偏哲學的,很多老莊思想,我很認同。」「人跟自然其實就是一個萬物靜觀皆自得的情感,所以會以這樣子的意境去做我們創作的描繪。」

 

叢林找的商品是由妹妹負責繪圖,姊姊做手工織布,合而為一。    攝影/蔡宗洋

 

 

思念 念一個遠方的親人

 

Tina回憶起開店以來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幅作品,叫做「念念」,這幅作品不是動植物,而是關於感情,Tina從小除了畫動植物之外,也很講求人跟人之間深層的依賴、情感,或是好的、善的那面。念念這幅作品是在講過年吃年夜飯的主題,在畫面中,一位奶奶背對著,拿著話筒要叫他的家人孫子們回家吃年夜飯,桌上擺滿豐富的佳餚,屋子卻空蕩蕩的,奶奶的背影顯得更為孤寂。

 

Tina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念念」,感動了很多人。    攝影/蔡宗洋

 

 

「當時還在擺市集,有一個客人站在那幅畫前面站了很久,他真的站了很久,我就說:『有問題可以問我喔。』他說:『好』,然後就是一直看著念念那幅畫。」最後客人說話了,他告訴Tina他很難過,看著這幅畫想到自己的家人,眼眶紅了,泛著淚光,「原來我可以做到一個讓人很感動的事情!那個時候會覺得,雖然他很難過啦,但我還蠻開心的,就是有成就感,所以就會想要不斷去創作一些讓人感動的畫面。」

 

堅持理念 希望被更多人看到

 

顧客張簡之說:「很喜歡他們的作品,看到都會覺得很有感覺,想到大自然走走,希望他們可以一直創作下去。」叢林找也為光復新村設計路牌,老舊的房子與大樹、小動物們和平的相處依偎著,常客張小姐說,叢林找為老社區賦予了新生命。

 

Tina說:「我認為重回到和自然互動這件事情很重要,現在太多人因為金錢的需求,在做很多決策的時候,都往利益那邊去做判斷,而不是以友善人或環境的思考層面,我覺得如果可以讓自己再多跟自然互動的話,想法能因而改變,世界會更善良更美好。」為了這個理念,叢林找會繼續創作,努力堅持下去。

 

Tina認真創作的模樣,為了理念持續努力著。    攝影/蔡宗洋

 

 

 

延伸閱讀

 

中年轉行當木工 創立兒童木作坊

 

印花樂 保存台灣土地印象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319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437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47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88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013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12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92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62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27
推:
0
回應:
0

從「零」找 用設計找回人類與自然最初連結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