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學市集 健康美味的集散地

2009/04/26 00:17
2,35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劉瑋婷導覽】近幾年,在台灣相當流行「市集」一詞,除了創作者的創意市集之外,農產品也有了市集,主要有合樸農學市集興大有機農夫市集、339農家市集248農學市集、微風市集、農村是一所學校……等。

二○○九年第十七期的《MY LOHAS生活誌》三月號針對台灣的農夫市集做出專題報導,內容提及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的特點,包括提供農夫和消費者能直接接觸,對談;透過在固定時間地點設置市集,培養固定的客群。參與農夫市集的多為小農,種植的蔬果量與種類並不多,因此藉由在市集擺攤可開創財源,也免除批發商的抽成。 而在地生產的觀念,不只是提供農民一個銷售好管道,產品具有新鮮味美的優點,還能減少降低運輸時間,具有減碳的環保觀念。

高雄縣旗山區社區大學在二○○一年成立,旗美社大很早便提出農民市集觀念,二○○四年有機耕作班學員集體種出有機米,二○○六年開始嘗試,二○○七年九月就有實體的銷售活動,並成立「農村是一所學校」部落格,並提供「《我們的農夫市集》」的小冊子讓民眾可以更清楚旗美社大的堅持與觀念,而旗美社大也推動產地文化產業拜訪、農事體驗活動,希望以地產地銷的想法支持在地小農,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不再有距離。

二○○六年十月成立的合樸農學市集是由靜宜大學陶蕃瀛、東籬農園的陳孟凱、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秘書李美雲、溪底遙學習農園的馮小非,以及社區工作者許婕穎聚集組成,他們認為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合作、志願簡樸過活,一同落實合作、簡樸的生活方式。合樸農學市集規畫有「好好生活」、「好好務農」、「好好吃飯」、「好好讀書」四個主題活動,讓生產者跟消費者可直接接觸,並有定期講座,讓享受當季美味的觀念、市民鄉村間的互利共生的有間關係的想法可以深植人心,而「好好務農」的有機栽培學習課程,更讓消費者有機會成為生產者,直接體驗農夫的辛勞。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成立至今已一年多,創辦人是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系主任董時叡,透過中興大學的品牌與通路,每週都會有市集活動,集結有機小農銷售有機農產品,並堅持透過興大有機農夫市集販售的農產品必須經過農委會認可的有機驗證機構之驗證,另外興大也與校園內的「農產品檢測及驗證中心」合作,對產地的土壤、水質和產品做檢驗;也請農委會、衛生署和消費者團體,不定期抽檢農藥之殘留情況,並鼓勵消費者對市集中所賣的農產品做評鑑。

北部有248農學市集,中部有興大農學,南部地區的微風市集則是由高雄縣政府社會處與實踐大學觀光系合作規劃成立,地點在婦幼青少年館前庭廣場,提供當日現採產地直送全程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的自然農法栽種的新鮮蔬果、社區手工美食,並由生產者親自販售,原本是每月固定會有一次市集活動,二○○九年一月起改為每週皆有市集。微風市集強調對土地有善、健康的/學習的價值心靈交流;不惡性競爭、利益回饋社區、形塑學習生活美學,提供城鄉經驗與資源交流;創造農民合理利潤,傳達農村地方知識。

二○○九年台北也有了農學市集─248農學市集,創辦推手是楊儒門,地點則是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48巷,248農學市集強調的是關注農民的土地的堅持與付出,提供生產者與消費者對話的管道,也希望大家注意到農民的需要,而非同情的姿態看待這些用心對待土地的土地守護者,楊儒門堅持生產者應該親自銷售,讓消費者認為產品是有品質保證的,而農民也應定位為「糧食的守護者」,給予應該有的尊重,網站中也提到:

食物的流通不只是金錢的交易而已,透過農學市集你可以直接和農民面對面接觸、對談,進而了解農民種植的過程與對土地的情感。藉由這樣的互動,讓食物不再只是填飽肚子的食品,而成為一個愛護土地與親近自然的生活態度。

除了實體市集之外,在網路上也有農家市集的運作。339農家市集在網站上以『買農產品,就到【339農家市集】!「愛台灣」不用上街頭,在家裡吃台灣水果就可以。產地直銷,創造農家快樂生產,消費者安心食用的共生環境。』介紹自己,二○○八年六月開站至今,網站上已有一百一十二個農家加入,網站平台的提供者是佳科資訊,因為過去曾幫苗栗卓蘭鎮逸修農園梨山寶蓮園等生產者製作網站,讓他們開始察覺台灣有許多務農者對自己的產品有著一定的堅持,並熱愛著自己的工作,只是因為對於網路資源的掌握與運用不純熟,使得他們錯過發聲的管道,佳科資訊因而開始推出339農家市集上線,免費提供購物平台,讓這群可愛的務農者有個舞台。

‧延伸閱讀
1. 董時叡─《農夫市集與台灣有機農業的未來
2. People Post 公民新聞平台─《福氣啦!北部地區有了自己的248農學市集
3. 農學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