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風華 黃師傅與骨董鐘
台南市永康區有位黃奇生老師傅,今年74歲,自17歲就開始學習修理機械鐘錶,在民國四十幾年的時候,一只時鐘要公務人員三個月的薪水才買得起,所以買得起的都是有錢人,也因此修理鐘錶在當時是令人羨慕的工作,甚至隔壁村的村長還想把女兒嫁給他。
約40年前,SEIKO精工表發明石英錶,人們就開始改用石英或電子鐘錶,鐘錶行漸漸失去作用,因為人們只換電池,不再修理鐘錶,於是他只好把鐘錶行收起來。但是,過了三、四十年,由於工廠已不再生產,因此市面上數量愈來愈少,漸漸地機械鐘錶變成了古董,變成古董之後,人們便願意拿出來修理,黃師傅變得有生意可以做了,並且黃師傅說,台灣會修理機械鐘的師傅都在65歲以上,因為60歲以下的人都是學石英、電子,沒學過機械的。
黃師傅不想整天顧店,因此只在家裡做沒有開店,是所謂的「武市」,但因為現在的鐘錶行並不會修機械鐘錶,萬一有客人送修就會通知他來幫忙。他的兒子在他的指導下,也在自己家裡從事修理機械鐘錶的生意。
黃師傅表示,因為不斷有客人送修,他也不好意思說我不修了,請你拿回去,即使自己已經七十多歲,但只要眼睛、體力還可以,就會不斷地做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