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枋寮的守護神 德興宮媽祖廟
記者 張仁吉 枋寮報導
現在的屏東縣枋寮鄉,在明朝熹宗天啟四年(1634)還是一大片原始森林。
福建沿海颱風必經之路,每當夏秋之際,海上作業即像與天摶命。但以海維生的漁民們,離不開海,像魚離不開水一樣。媽祖是航海者普遍信仰的海神,三寶太監鄭和,七下南洋即有恭請媽祖隨行保護的記錄。皇帝欽命的艦隊何其雄壯盛都需要媽祖幫忙了,何況寸板為生的漁民們。先民們在烏魚季來臨時,恭請媽祖聖像隨行出海保護。先人從唐山過台灣開闢新天地,必需橫越黑水溝,自然會恭請天妃娘娘隨行,保佑一帆風順平安渡海來台。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信仰是「原鄉信仰的移植」漳州人常見供奉開漳聖王,汀州人拜清水祖師,同安人祀奉保生大帝。只有媽祖和觀音佛祖幾乎不分族群被祂的弟子信賴。可是,媽祖自宋元明以後,也自原始開山分香各地,在台灣可見湄洲媽,溫陵媽,銀同媽,龍溪媽,興化媽,汀州媽。泉州人請湄洲媽,漳州人迎龍溪媽(龍溪,現已改為龍海縣)。
枋藔的開發最晚不會晚於明末清初,先民初來乍到,自然經過一番蓽路藍縷的歲月。媽祖,都和枋寮人在一塊。枋寮,在前清乾隆年間,就有漳泉人士相處的記錄(見宮內乾隆四十三年示禁碑,碑中有泉字,漳字號舖名),枋寮德與宮供奉著湄洲媽祖和龍溪媽祖,其緣由或可由此推想得之。
枋寮,清初因地處番漢交界所在,常有執爭之事發生。又因船艦維修需要,此處設置存放板料船廠寮房。
雍正三年(1725)設軍工廠,戰船修理場於枋寮。
之後到枋寮的人越多,有的來台灣加入開墾的,但也有到這裡找機會的。良莠不齊造成治安問題。
乾隆四十三年(1778)五月十六日,由縣丞李桐核准立碑的,嚴禁棍徒流匪侵擾示禁碑,見證那時枋寮街的繁榮與當時社會現像。而李桐縣丞後來因事被參,遭到革職查辦。但另一位晚他幾年到任,在鄰近的東港縣丞呂岳,就很有政績,期滿卸任之前,被鄉民為他立了一方德政記事碑。這塊碑曾被埋入土裡,在道光二十九年被剛上任不久的下淡水縣丞馬克惇挖到,並留下古碑出土重光記事文一篇,刻於石碑之後。馬克惇在咸豐二年,歲次壬子年孟夏,留有一方『德侔天地』匾在德興宮裡,上面落款,鴻臚寺司儀廳鳳山縣丞,馬克惇敬題。
嘉慶十一年(1806)枋寮黃茂純開墾番界順利完成,感恩聖母保佑,留有匾額一方。
另嘉慶,咸豐,光緒,年號匾額亦有多方,現懸掛於後殿及觀音殿。
民國十八年,昭和三年,曾大目,董興,在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重建,亦留有匾額。
德興宮沿革
彼時枋寮,荊天棘地,人熛稀少。先民自泉、漳來墾後,遂成局面,經過一兩百年,在道光十年(1830)泉州人先賢林光輝大德由地方先進籌資興建土确草茅,供奉聖母(宮名為德興宮,見鳳山縣采訪冊。)由於歷代前輩先賢智慧與才能,長期皈依媽祖之精神,拓墾農魚產業,歷經艱辛,舊廟重建後,成為枋寮地區第一大廟,信徒遍佈全台,德興宮天上聖母香煙澤被庄社為,枋寮全鄉及東港一部份。聖母香火所照,農漁產業皆有大利,由是德興宮香火鼎盛,聖母神威顯赫,益加守護眾善信弟子。
乃木登陸地點
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1895年乙未割台。李鴻章代表清廷赴日馬關(今之下關)日本簽下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割給日本。日本在馬關條約之後派南北二路軍隊接收台灣。
1895年十月十一日,南路軍隊由後來擔任第三任台灣總督的乃木希典大將親率第二師團由澎湖抵達枋寮外海,也就是德興宮北面。清晨開始登陸,沿海岸線北上攻打佳冬,東港,並向鳳山台南挺進。
1923年,日本人在乃木希典大將上岸的地點,枋寮德興宮旁立碑紀念。
登臨此地,面對蒼茫大海遙想當年風雲,很多事不是一下子說得清楚的。炎熱的枋寮,是一個除了產業體驗,地理景觀欣賞之外,還能讓人有些不同的特殊體會的。
日據時期(1895-1945)
1.屬高雄州,下有屏東,潮州,東港,恒春四郡。
2.工業日本,農業台灣,屏東糖業之興盛,集體農場,萬隆(新埤)。
3.鐡路1914年到屏東〔阿緱〕,1920年到南州,1942年到枋寮。
枋寮國小和德興宮的緣由。
光緒二十九年,(明治三十六年,民前九年)創設〔阿緱廳枋寮庄枋寮公學校〕,開始校舍尚未建成,借德興宮廟內開辦,日籍福原秀吉校長(光後前第一任校長)主辦校務,收容枋寮,水底寮,北旗尾,北勢寮及山麓等村莊學童六十名,實施國民基礎教育,此為邁入國民教育之肇始。
德興宮之歷史沿革幾乎是一本部濃縮的枋寮鄉史,其歷史地位與影響,不可小覤
枋寮媽保護枋寮師生不受空襲
二次大戰時,美軍轟炸台灣,當時枋寮地區也被轟炸,在枋寮街上課的學生,由日本老師(樺島美智子老師)帶著所有學生躲進枋庄的信仰中心,德興宮內躲避空襲,事後老師與學生都平安,特別感謝媽祖的保佑。
津下猪太郎獻納〔慈濟〕匾
昭和四年己巳年仲冬吉旦(台灣總督府地方理事官)潮州郡守正七位勳六等,津下猪太郎獻納〔慈濟〕匾一方。
昭和年間永誌林望三善人及後世受福祚石碑
枋寮庄德興宮先代以奉祀天上聖母,為四時祈禱而迎神庥,然時勢滄桑欲其祀事孔明馨香悠遠者,必賴有基本方能俎豆千秋。茲紏眾議僉同舉代表者董興等,親詣林望三翁府第提議善後良策,果得林望三翁輸誠踴躍獻納園地及金圓,以為斯廟永遠祀典用費,如斯煌煌善舉真令起大眾絲繡之也,其豐功偉烈理當勒碑記以垂紀念,而于每年三月廿三日祝聖母壽旦,當事者宜柬邀林望三翁同享福筳受祚,至其歷代繼承對獻納者後嗣,仍照此餐禮優待,罔有衰替,庶可觀感于後來者,爰掇數言勒石以誌緣起而垂不朽。
茲將獻納園地及金圓附記于左
枋寮庄字北勢寮貳五參番留壹甲七分四厘五毛
同 所貳五五番留參甲三分四厘八毛五系
同 所貳五四番留六分五厘五毛
計共五甲七分四厘八毛五系也
又金額貳仟貳佰六拾貳圓也,但是昭和三年本廟改築費寄附金
昭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枋寮鄉公議建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