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2009.5.4
正當全民陷入失業的焦慮時,五一勞動節前夕,翻開C報,斗大的標題寫著「王如玄:搶救失業大功臣」。雖然對媒體與政府合作「編業」早有心裡準備,但看到這麼露骨的標題,還是嚇了一跳。聽說寫這則編業的記者被同業取笑了一番。
我笑不出來,我很想哭。
當有權者變成真相的詮釋者
其他報的記者又有什麼資格笑C報記者?再打開U報,標題寫的是「短就、充電、王如玄:盡力救急」。媒體圈的人都心知肚明,這些都是「置入性行銷」,講白一點,就是某個政府單位「買」了這則新聞,而「賣」了這則新聞的媒體,叫記者寫了這則報導。當新聞存在買賣關係,要是你會怎麼寫?
然而讀者每天花10元買這份報紙,是真心相信這個媒體能給他們真相。如果他們知道,這個買賣關係花的還是他們的納稅錢,你覺得他們會怎麼想?新聞的買賣關係,已不單純只是買賣而已。
從歌功頌德、到政策辯護
置入性行銷並非始於今日,那個政黨上台都做過。只不過,過去的媒體對置入式行銷還能掌握基本的份際,多半只接受「歌功頌德」式的合作案,什麼花藝大賽啦、鮪魚很好吃啦、來個座談會啦之類的,基本上還比較無傷大雅(當然我不是說這樣就可以)。
然而如今的置入式行銷卻進展到「政策辯護」,農民的苦、勞工的痛,通通可以用錢擺平。於是我們來看看民眾讀到什麼:農村再生許農民美麗的未來;失業根本沒什麼好怕的,因為我們有搶救失業的大功臣;核能是最好的能源,減碳、便宜、又安全啊...。
而且,置入式新聞登出的時機掌握得還真好,不是公聽會當天、就是勞工頭綁白布條上街頭時。新聞講究的是時效,如果當天這則事件的版面都給買走了,媒體又有什麼空間可以平衡報導?
當記者變成業務員
置入式行銷手法不但從「歌功頌德」演變成「政策辯護」,記者的角色也有明顯的變化。所謂「編業」(或業配,意思就是編務支援業務),過去都是由業務部先把業務談好,記者再依指示寫新聞,基本上本身並不涉及業務。
但如今,許多媒體老闆直接把業務目標加在記者身上,記者的考績表不再像過去一樣,獨家有多少、專題寫的好不好,而是「幫報社帶進多少業績、協助多少編業...」。
想想看,有了業績壓力的記者,還能把牙磨利,咬那個胡作非為、不負責任的政府或事業?(事業雖然較少置入,但動不動抽廣告,說到底還是錢)於是記者每天除了跑新聞,還得鞠恭哈腰問採訪單位「有沒編業可做?」如果你打算跟這個單位要編業,下筆不慈眉善目都很難。
或許你會問,「這樣還幹啊?」是啊,批評別人很容易,但如果你是主流媒體的記者,就能明白拒絕有多難。我相信只要是記者,都想望一個純淨的編採環境,好好採訪、好好給人民真相。然而當事與願違,又往往無法大聲說不。
那不單單只是必須領這份薪水,等著給兒子繳學費這麼簡單而已,因為你總想,或許妥協一點點,可以換取更大的空間,只要你還站在舞台上,還是有機會可以好好採訪、給人民真相....。
為何媒體淪落至此
說別人「淪落」或許不公平,當我還是所謂主流媒體的大報記者,聽到人家這麼講,心情真的很複雜,很想反駁「不是的,我們不是這樣的,報社也要生存啊...」,但這話又無法說得理直氣壯。
媒體當然可以做生意,她本來也是一個生意。只是,媒體畢竟不同於一般生意,她有社會責任、有報導真相、揭發不法的天職,媒體不是常自許「第四權」?也因為媒體能給讀者真相、新知、樹立權威報導,所以有人願意付錢買報;當媒體閱讀人口多了,就能吸引企業登廣告。這才是媒體「正常的」生意模式。
當沒人買報、登廣告了,媒體要生存,於是把編業當救命仙丹。生存,為賣新聞找到正當性。然而這只會惡性循環,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就愈來愈不能吸引別人買報、登廣告,就要愈依賴賣新聞為生。當監督者、被監督者角色互換,賣新聞這種「皮肉生涯」又能做多久?不知報老闆有沒想過,究竟那一種作法比較划算?
只有自己,能給自己純淨的新聞空間
曾經待過主流媒體,我當然知道如今媒體生存多不易、記者的處境有多難。但我總覺得,編業不是不能做,但編、業之間應該有最起碼的份際,畢竟失去靈魂的媒體終究會被遺棄、而終至毀滅。
如果媒體能多一點堅持,向當權者計較;記者也能多點勇氣向報老闆說不。一個人肯站出來、就能鼓勵十個人站出來、然後百個、千個。
當後有來者,浩浩蕩蕩,或許事情真的會有所不同。因為我想,能還媒體純淨新聞空間的,只有媒體自己。
(新聞來源:環境報導部落格http://shuchuan7.blogspot.com/)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近日聯合報有如八二三砲戰,連續密集報導萬民擁戴北投纜車。
一)聯合新聞網發展北投纜車 活化北淡觀光
聯合新聞網 - ?11小時之前?
台北縣升格後,台北市的北投、關渡,與台北縣的淡水緊緊相連,形成極具經濟效益及發展價值的觀光區。北投溫泉協會理事長周水美說,若能發展北投纜車,北淡二日遊將是國內旅遊的黃金路線。 周水美認為,興建北投纜車後,北投、關渡到北縣淡水,已將捷運、纜車、快速道路、 ...
二)興建北投纜車 打造台灣箱根 聯合新聞網
三)老北投轉型 促建北投纜車 聯合新聞網
這麼明目張膽完全一面倒的報導,王發行人地下有知不跳起來才怪。不知聯合報受到什麼壓力還是得到什麼好處?
歡迎前來北投訪問八頭里仁協會,以便貴報有個表面上的平衡報導。
謝明海
小朱:
好樣的,昔日戰友為你打氣.
這是媒體的悲哀.
淑娟,
佩服你的勇氣,也感謝你不畏威權,不怕飯碗丟大膽站出來講出那麼骯髒的事。盼望我們台灣能留下有一片青天沒污染的環境給我們的下一代。
長年以來, 我一直跟我身邊的人說, 期待有一天台灣能出現像美國 CNN 這樣的媒體, 看來要先多一點你這樣的人, 才能有希望了?! 我實在不懂, 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 這些人還真的認為愚民能成功嗎??
20年以前,我曾是媒體人--寫股市專欄評論與投資理財,(彭垂銘是總編,採訪主任是鄭家鐘..)大約為商*週刊寫了創刊那年的股市與投資理財....
你的對媒體感觸,與我近幾年觀察,心有戚戚焉,
因引述貴文,知會一聲,以表尊重...
台灣的媒體
上敖講白賊
無法度
台灣人to上戇--lih
定定予外來政權分化
管甲死死
予人賣--去
猶咧leh替人算錢
寫的很好
講白一點,就是某個政府單位「買」了這則新聞,而「賣」了這則新聞的媒體,又有什麼空間可以平衡報導?
如果真的是買賣,就有以下問題:
一)買方是誰?他買了什麼?
二)用什麼東西買?用現金還是用權力?
三)如果是用現金,哪來的預算?如果用權力是用威迫還是利誘?
看來監察院王聖人應該開口了。
謝明海 2009/05/07
朱大牌
你紅了
朱淑娟能,馬英九,你能嗎?
媒體.....@#%&
淑娟小姐
平安
看到你的文章
甚有道理
尤其你文後所言
一個人肯站出來、就能鼓勵十個人站出來、然後百個、千個。
問題是"誰"願意當第一個人
且能感動到他人願意成為第十個第百個
許多事情大概都有"生存"的考量
如果沒有"勇氣"對抗不義
那麼多數人還是會牽就生存的動機
妳算是一個有勇氣的人
期待你的帶頭可以讓百人千人走出來
祝福你
淑娟
曾經是媒體人的你,能夠有這樣的覺醒,尤其是寫出來的勇氣,真是叫人敬佩。
希望你的呼喚,能夠像 SARS 一樣快速傳遞,像颱風一般掃除枯枝爛葉,讓樹木恢復他該有的清新翠綠。
謝明海 200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