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區小柴屋 結合木柴產業營造社區
想到社區營造,你腦中所浮現的畫面是什麼呢?位在大同區民權里的街道旁有著一間名叫小柴屋的開放空間,它的前身是三不管地帶,成為當地治安的死角。經由在地居民與空間規劃設計師的努力,以創新的方式並且結合在地木柴產業改造成一間社區打樣工坊的空間。
現在記者的位置是大同區柴寮仔的小柴屋,別小看它,小柴屋可是由社區居民所認領的開放性空間,裡頭正在進行攤車打樣製作,現在就讓我們進去一探究竟吧!
大人與小孩聚集在戶外空間,聽著老師解說攤車的製作方法,經由分組,讓每一個人都能體驗木頭敲打出來的樂趣與成就感。
(記:先生請問一下你現在做什麼呢?)在把抽屜磨平。(記:到現在為止有遇到哪些困難的地方嗎?)在挑木材,然後跟在想要加什麼東西到攤車上。
攤車就是我們希望它是一個可以創造互動的平台,也希望製作攤車這個過程可以成為譬如說,在地的居民,或是有一些其他不是住這附近的一些朋友一起來做這件事,那攤車它其實是希望透過結合在地的木柴產業,讓社區的居民可以彼此在製作的過程有互動,然後一起去想說,這個攤車它有什麼功能,那這個功能可以做些甚麼事情。
原本是社區的治安死角,小柴屋透過空間規劃設計師與在地居民的力量,努力改善社區品質,同時加入環保的元素,為社區注入新生命。
小柴屋的部分因為一開始成立的時候這裡是沒有水、沒有電的地方,所以當時也因為這個環境的限制,然後我們希望說它是有一個低碳環保的概念去做一些活動。譬如說:風力發電、雨水回收的東西讓小柴屋其實是呈現低碳環保狀態下,也用讓大自然的東西當作一個資源,直接用風力的方式來做一個發電呈現。
小柴屋選擇以木頭輕工業為背景,創造一個可以分享技藝的空間,讓每個人都可以當空間的主人,也讓以木頭街著稱的柴寮仔寧夏街,開創出一條新出路。
來到這邊的時候,我們就在想說跟居民去討論,公共空間、開放空間你們喜歡甚麼樣的形式,這邊的師傅就跟我們說,我們其實不需要這裡有一些公園或綠美化的空間,他覺得我們這邊其實就是木柴街產業,反而需要一個可以去我們呈現在地木柴特色的一個空間。
小柴屋是從一個小空間發展而起,這是社區營造的一種方式,只要踏出第一步,就能創造社區新風貌。
淡江新聞 黃鈺婷 林育彤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