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場能源民主的社會學習實驗:荷蘭烏特列支城市能源對話 (上)

2016/11/30 18:17
1,767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如果市政府放手把一個城市的能源轉型交給市民去規畫,會是什麼模樣呢?荷蘭城市烏特列支在2015年透過「城市對話」,邀請市民研擬能源政策。正在荷蘭讀書的慧玲訪問了主辦單位、學者與副市長,仔細介紹這整個故事。

圖:參與能源對話的民眾,興奮的呈現討論成果。(圖片來源:烏特列支市府)

文/賴慧玲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博士班)

 氣候變遷挑戰下,如何結合公民參與及能源轉型的目標,是許多地方政府和環保團體的新課題,各種鼓勵草根能源提案的政策和公民審議機制紛紛出籠。2012年起韓國首爾市政府結合公民團體與一般市民的力量,成功省下大量的汽油與電力,相當於一座核電廠機組的油當量,這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在台灣,2015 年新北市政府推出節電參與式預算,補助兩個社區大學團隊帶領區民提出創意節電方案,成功地在今年初民間團體的縣市節能評比中拔得頭籌,也是一例。

 不過,如果市政府放手把一個城市的能源轉型交給市民去規畫,會是什麼模樣呢?

 這聽起來有點瘋狂,但荷蘭第四大城烏特列支 (Utrecht) 做到了。2015年春天,鬱金香盛開的季節,165 位烏特列支市民花了3個週六、630 張海報、1,789 份三明治和 1,834 杯咖啡,完成了讓烏特列支在2030年前轉型為「碳中和」(carbon neutral) 城市的能源計畫。

從衝突走向共同創造

 這個名為「城市對話」(stadsgesprek ,英譯為 City-wide conversation) 的公民參與實驗的推手,是烏特列支運輸、能源與環境副市長蘿特·范·何冬克 (Lot van Hooijdonk) (註1)。而故事的起點,則是一個公民風力發電計畫引發的社會衝突。

 就在幾年前,烏特列支市政府為了發展風力發電,開放民間提案,激勵了一群支持再生能源的民眾積極推行草根風機計畫,但沒多久鄰近地區開始出現反對聲浪,兩方衝突越演越烈。

 「我們有兩群憤怒的市民,一群人想要風機,一群人大聲反對,但我們不知道其他多數市民的意見是什麼,而這兩種觀點都會大大影響人們的家戶生活和城市景觀。」范·何冬克表示。

圖:烏特列支運輸、能源與環境副市長蘿特·范·何冬克女士 (賴慧玲攝)

 為了避免影響選情,上一任市政府在  2014 年地方大選前終止了這項風機計畫,讓范·何冬克所屬的綠黨及再生能源支持者吞下挫敗。

 但事實擺在眼前:市府很難同時滿足支持和抗議民眾的訴求。若要在2030 年前達成碳中和城市的艱鉅挑戰,必須找到走出對立的新方法,讓市府能盡可能結合所有公民的力量,齊心完成轉型大業。

 2014 年春天大選過後,新上任的范·何冬克決定有所改變。她深知,能源轉型並非只是科技或法規層次的問題,同時也是「社會轉型」和「心理轉型」。而能源不只是硬梆梆的科技,更展現在每個人食衣住行的生命經驗和家庭文化。在她眼裡,能源轉型的問題等於是能否贏得民心的挑戰。

 她從比利時作家兼公民運動者大衛·范· 萊布魯克 (David Van Reybrouck) 的新書《反對選舉》 (Tegen Verkiezingen ,英譯Against Elections) 獲得啟發。范·萊布魯克認為現今民主制度的問題,是將民主的意涵過度簡化為代議政治和選舉,但政治人物總是忙於選戰,無法處理複雜又吸引不了選票的決策;並且大權在握的政治人物容易假選票和專業之名,形成另一群「貴族」統治階層,與眾人平等對話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馳。因此,他認為「選舉是政治的化石燃料」, 應該被「雙代表制」(bi-representative system) 取代。除了依選舉產生的公民代表 (elected citizens) 之外,他建議效法古希臘城邦時代和美國公民陪審團制度,另外隨機抽選出公民代表 (allotted citizens), 進行由下而上的公共議案討論。如此,將可以比純代議制度做出更聰明的、更民主的決策。(註2)

 為了了解多數沉默市民對城市能源轉型的意見,范·何冬克邀請了范·萊布魯克到烏特列支市議會演講,在獲得市議會的同意之後,召集市府能源等相關部門同仁「城市對話」的規劃。為期大約半年的籌備過程中,捲動了大約20 位跨部門市府員工不同程度的參與。活動規劃的重點是思考出有效的機制賦權予民眾,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深入地討論能源議題,從中學習,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

 市府團隊首先討論出「邀集 150 位市民全程參與三天的討論」的設定。考量到拒絕率的問題,他們先用抽籤的方式隨機抽出10,000 位市民,寄出邀請,沒想到有將近 900 人表示願意參加。因為回應太過踴躍,團隊進行了第二輪抽籤,將人數減少為 200 人,最後共有 165 位民眾完成三天的活動。

 為了讓參與民眾的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市府團隊特別留意抽籤篩選出來的參與者能盡可能反映出烏特列支性別、年齡、和地區人口分布的比例。而為了提升參加率,市府也提供優渥的車馬費作為誘因。全程參與者可以選擇領取價值 600 歐元 (約台幣21,800 元) 的永續能源和交通設施折價券,或是相當與 300 歐元 (約台幣10,900 元) 的旅遊折價券。

 市府並沒有預設任何能源方案,而是讓民眾掌握能源規劃的主導權。除了設定好的目標 (2030年前將烏特列支打造成碳中和城市)、範圍 (能源領域)、和題目 (該如何達成目標?)之外,其餘全交由民眾自行討論、發想。

 為了讓活動進行得更順暢,市府特別聘請一位專業的對話協調人擔任活動的總主持人,協助民眾完成三天的對話流程,並透過招標的方式與總部設於烏特列支的知名氣候與能源顧問公司Ecofys合作,協助彙整最新能源資料供民眾參考。

 「當然,副市長會樂意看到風力發電獲得廣大的支持,但前提是要由民眾自己決定。」大衛·德·亞荷 (David de Jager) 附和。他是Ecofys的能源系統與市場專家,也是此計畫的主要承辦人之一。

圖: Ecofys 能源系統與市場專家大衛·德·亞荷 (賴慧玲攝)

 Ecofys 的事前準備工作包括向市議會簡報烏特列支能源發展現況與2030 年前達成碳中和城市的實際落差,以及確認各種能源相關數據無誤,並將這些資訊製作成簡要的圖表和文字說明 (factsheets),佐以一些指標來協助民眾迅速掌握討各種能源工具的優缺點,包括成本、減碳效果和可創造多少工作機會等。

 不過,能源轉型到底是什麼? 很多民眾可能霧煞煞。因此,范·何冬克特別邀請熟識的一位能源轉型專家─烏特列支應用科技大學教授伊沃·歐佩斯特騰(Ivo Opstelten)--擔任第一天開場的「啟發人」(inspirer),分享最新的能源轉型發展和研究。

 「范·何冬克並未把我單純視為是一個處理數據的科學家,而是鼓勵民眾採取行動的倡議者。」歐特斯特騰教授表示。啟發者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讓民眾認知到「能源轉型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協助他們建立長期且可執行的市民能源觀點。

※請繼續閱讀「烏特列支能源對話」系列文章第二篇 (中篇)

【註釋】 
註1:范·何冬克女士同時也是烏特列支市議會的綠黨議員。和台灣不同,荷蘭市政府的執政團隊 (College van Burgemeester and Wethouders,英譯Council of Mayor and Alderman,荷文簡稱為 B&W)  是由市議員中選出的跨黨派團隊,被選上的市議員分別領導不同領域的行政工作,地位類似於副市長,但不再以議員身分參與市議會審議,以防職務衝突。為避免混淆,本文以副市長作為海冬克女士的職稱。 

註2:關於范·萊布魯克的主張,可參考精彩的訪談英文譯稿。 2011 年范·萊布魯克本人也在比利時發起 G1000 公民高峰會運動,召集民眾自行決定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公共議題進行討論,G1000之後也在荷蘭數個城市延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