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世界唯一實行山區管制的民主國家?政府啊,不要再當媽寶製造機了
台灣是世界唯一實行山區管制的民主國家?政府啊,不要再當媽寶製造機了
※ 讓孩子同溪流和小魚玩耍,學會傾聽和專注;讓孩子在白雲微風下奔跑,擺脫不健康的肥胖因子;讓雨水陽光洗淨並晒乾他陰鬱幽暗的心……。(理查.洛夫,美國資深記者) ※
水暖水寒魚自知,花開花謝春不管;水暖水寒官不知,花開花謝官全管!現今很多施政上的落差就出在,官員該知道民間的疾苦卻不知,有些百姓的事情不該管的卻總是擺出一副官僚態度,硬是要管!日昨報載,戒嚴時期國民政府顧忌匪諜進入山區,將山地劃設為管制區,限制人民入山,解嚴以來從未修正,影響原住民權益甚鉅,立法院本會期藍綠立委皆提出「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要將不合時宜規定廢除。可悲的是,都解嚴30年了,山地管制還仍然存在於國安法中,這代表立法與行政機關的嚴重怠惰!就像單單純純的登山活動,各級政府非得要處處給你為難、給你設限、給你封閉,如此才顯得官員有多偉大?有什麼樣的政府官員就有什麼樣的官場文化,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家庭樣態?從最近一職報導的國軍因為要實施募兵制卻募不到足夠的兵源,長官又信誓旦旦的說不會再徵兵,為了要招徠更多無法吃苦耐勞的年輕人,所以就把訓練的標準降低,企圖營造軍事訓練「戰鬥營」化的氛圍?這一招也許就是「媽寶」文化的另類「示好」?
信任孩子,才能讓孩子為自己負責。台灣的家長很多事幫孩子的一生路途都安排好了,孩子只要照著父母的規劃進行即可?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所言:「母愛的最困難之處,不是撫養小孩長大,而是協助孩子獨立出去。」台灣多山且四面環海,理當是戶外探索玩山玩海的天堂,聽說有國際知名旅遊書出版社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出版的「台灣」旅遊書,不斷形容台灣的山是世界級,甚至還有外國學者花了十數年時間來研究台灣的山域,還讚嘆台灣是如此的特殊。也許這個「特殊」還包括偉大的國民政府自來就是封山、封海且嚴格管制種種戶外活動(現在的民進黨政府似也未見「鬆綁」跡象)?表象上政府是基於人身安全及國防考量,但實際上是所有國人的活動都在政府的眼皮下進行,防百姓如防敵人一般的「專政」?如台中市政府、南投縣政府提出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等爛政!簡單說,這就是「大有為」政府的不當「媽寶」政策!
百岳老查以為媽寶是一種「斷奶不適症候群」,或叫「奶頭戒斷症候群」?嬰兒離開奶嘴會不自覺的以哭聲或其他動作來表現其不安,而斷奶對嬰兒來說更是空前的「習慣」挑戰,是心理也是生活的不安全感與不確定感,往往難以一次「斷定」,斷了之後就會出現「生活失能」的窘況,可見這種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有多不容易!那誰才是製造「媽寶」的罪魁禍首呢?
一、政府政策:入山管制、封山、封海、封路、分級、限人數等均是現行阻礙國人從事戶外冒險等活動的元兇,更是台灣觀光旅遊國際化的障礙。記得今(2016)年10月在「報導者」網站上看到一篇由黃一娟所寫的「台灣山林走向世界 台灣高山國際觀光的想像」專文,就剴切提到「既然整體社會因為過去戒嚴時期的山地管制政策,缺乏山林教育,部分登山者因無知而濫用國家資源,政府要做的,絕對不是再回到戒嚴時期的管制,而是要從根本做起:進行登山教育,以及建立專責的山難救助隊。」她在該篇結語時說,「我們可以讓15、16歲的台灣孩子,就像蘇格蘭的孩子一樣,青春洋溢地在車站簇擁著,背著裝備,準備和三五好友到山林健行、露營,而不是在補習班前大排長龍;我們可以展開地圖,看見一個偏野的湖泊,背起裝備就往山林出發,享受自己與自然的連結,就像我所認識的兩位18歲的德國女孩,相偕來到蘇格蘭,以這樣的方式旅行著。我想像我們與大自然緊密連結著,謙卑,但不恐懼。」誠哉斯言,敬告政府不要再裝聾、裝啞、裝睡了!
二、社會氛圍:也許台灣幾十年來的黨國教育就是希望培養出順民性格的國民,以利其有效統治?加上白色恐怖等肅殺氛圍,年長一輩總是對晚輩嚴肅的「耳提面命」,「凡事不關己」,政治不能參、社會事務也少碰,不要為自己或家裡「惹來麻煩」!無形中,對晚輩出現「保護過度」的怪現象,更不要說鼓勵小孩去冒險、去獨立、去衝撞、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甚至出現上一代做牛做馬的將下一代的一生費用都「準備好了」!試問,這樣下一代還會有鬥志嗎?他們還需要鬥志嗎?只能說台灣這種溺愛式的家庭價值觀,是讓年輕人無法或不想走出舒適圈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呵護:曾有人說,「我們認為孩子媽寶化有部分是被動的,而主動逼他們變成媽寶的,正是父母。」父母就像直升機一般,一直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過分的照顧、保護和介入孩子一切大小事務,往往太注重於滿足孩子需求、為孩子設想太過周全、不放心孩子獨自去面對或處理問題。家長必須先學會與尊重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呼籲家長「愛他就不要害他」,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先知》詩集中談到,「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你是弓,而你的孩子是從弦上射發的生命的箭矢」。當父母的你所要做的只是將你這支弓做的盡可能的堅固,好讓這支箭能射向更高、更遠、更準的未來!
四、個人偏差:依賴成性的結果,往往使年輕人無法學習自我生活和自我決定的能力,但偏偏這個必須透過自己去學習與操作才能得到的技能與能力是邁入自我人格獨立的先決要件。有雜誌曾指出,「美國人21歲一般都比中港台同齡者成熟,對自己的了解也比較深,但這並不表示說台灣學生的潛力不足,而是人格的發展上,台灣年輕人踏出去的腳步比較慢。」為什麼會那麼晚才邁步呢?當然,政府、社會、家庭等力量的過度介入或過晚放手有關,但最重要的是年輕人自己,他自己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這才是關鍵的問題!
在美國3M公司有一個很有價值的口號:「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和無數個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著冒險與失敗,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錯誤,那麼什麼也別幹。也許這就是企家口中所說的「沒有甘冒風險和承擔風險的魄力,就不可能成為企業家?」人生最大的挑戰是改變,是對抗自己的慣性和惰性。南非第一任總統曼德拉說:「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政府與家長都得適時放手,若無法讓年輕人自己去闖蕩,將無法培養年輕人生活上的獨立與思考上的獨立。長此以往,恐讓一代代的年輕人變為媽寶型的「軟骨雞」,永遠都學不會什麼叫責任、榮譽與付出。
~ 百岳老查 2016.12.26.
附 記:本照片係多年前某次完登「南三段」後離開山區的林道其坍方情形,照片看起來不覺得有多危險,但下方即是深不見底的溪谷!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風險是人生的調味香料。」莫只說登山有風險,其實很多活動都潛存著危險。即使明知向人生邁步是一連串的冒險行為,但還是要邁步!美國小說家約翰史坦貝克也說:「人總是要前進的,他有時會忍受顛簸、忍受痛苦、忍受挫折,但還是要向前。他邁步向前,也許會滑倒,但只是退回半步,決不會就此罷休。」你以為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