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范姜祖堂與永安漁港綠色廊道
新屋范姜祖堂與永安漁港綠色廊道
指導教師:吳智慶 文:林錦瑛 圖:羅修如,林錦瑛
今日台北微雨陰天, 強勁的東北季帶來的大雨預報,打亂了原本東北角金瓜石的課程, 幸好吳智慶老師口袋名單多元豐富, 永遠不愁開天窗, 就這樣一陣風把我們從東北角往南吹到桃園新屋。此次課程, 如同以往還是維持爆滿,一座難求, 吳老師笑稱下個學期需要兩部遊覽車,才能滿足所有好學的學員們。
本日課程主軸在新屋的范姜主堂, 古厝群, 除了探訪客家傳統建築, 也讓我們認識客家人在”硬頸精神"之外,也對於祖先的敬重及客家人在物質與非物質傳統的堅持, 正如同范姜群浩主任 (范姜祖堂管理主任) 所言“祖先是絕對的, 神佛只是信仰”, “每日做一點, 做久了就是傳統, 堅持傳統終將寫入歷史, 代代相傳。.
范姜先民於咸豐5年 (1854) 落腳於此開墾有成, 起造新屋“新屋”地名產生, 沿用至今. 范姜古厝群為具有客家樸實特色的五座古宅, 格局大部分為傳統紅磚建造之三合院, 整體建築呈現口字型, 其中祖堂型式最為特別, 前後堂的屋脊皆使用燕尾式, 據聞是因為范姜祖先宋朝范⋯⋯ 仲淹時任官職, 所以後代子孫受到庇蔭,可以使用此型式建築. 范姜為少數”複姓”家族, 緣自後代子孫緬懷范姓, 姜姓祖先,
此複姓只有在台灣才有, 目前承此姓氏者大約6,000人, 而范姜祖屋就是這個家族成員每年春秋兩季祭祖和處理眾事的祠堂. 已歷經約160年的范姜主堂仍維持舊貌, 其建築材料乃秉持勤儉, 簡樸祖訓,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 除磚石,木材由福建進口, 其他材料如鵝卵石, 稻穀, 牛糞皆就地取材, 整個建築呈現客家人質樸特色, 其中最珍貴的是經由主堂的保存讓范姜子孫承先啟後之精神能有所依歸. 堂號“陶渭流芳”為彰顯范姜祖訓, 凝聚家族力量的象徵. 已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的范姜主堂, 在民國74年就由文化部與范姜管理委員會一起守護此一客族殿堂。
其他四座古厝分佈於主堂附近, 其中1號古厝已改為“范姜觀音寺”供族人祭拜, 參觀完觀音寺後智慶老師繼續帶領學員散步於傳統市場和新的店街, 不知是否因為非假日關係, 街況頗為冷清. 市場上所販賣的東西並無特別, 學員們本來還想看看是否可以買到客家風味的伴手禮呢 ! 吳老師為了體恤學員, 不讓我們空手而回, 接著帶領大夥到永安漁港追風, 讓我們回程行中裝載滿滿的西濱海風。
永安漁港是中壢轄區唯 一的漁港, 亦為以客家族群為主的漁港, 一般來說, 討海人多為福佬人, 但永安漁港的漁民大部分多了”海”味的客家人, 在傳統”逢山必有客”的觀念下, 客家族群應該都是居住在山區與丘陵地區, 但永安漁港則代表客家人另一”生態適應, 因地制宜” 的生活方式, 客家人常生活在較艱困的環境中, 海客即發展出此農漁兼作的生活方式, 更豐富了客家文化。
吳智慶老師在帶領學員參觀永安漁港地標 – 觀海橋 和漁市場後, 決定讓學員放風騎單車到綠色廊道和西濱公路領略東北季風的威力. 一路上, 除了欣賞西濱海岸的美景, 亦可探察古老石塭, 但近下午時分, 漲起的潮水把石塭遮住,只露了頭與我們見面. 石塭是古老的補魚方式, 新屋沿海的石塭群在台灣本島規模最大, 至今仍保存完整, 但今日無緣一窺全貌。竹編的大螃蟹矗立在岸邊, 想必這不是唯二作品, 應與桃園市政府意象改造工程有關, 但個人感覺這些作品好像與當地人文特色無相關聯, 不過地景美麗, 學員們也樂於與之合照留念。
在單車騎遊過程中, 學員們在海岸邊發現兩處新地景, 皆以天然材料設計而成, 一為麥稈製成像海膽的藝術品, 另一為。經過約2.5小時騎乘, 最後大夥兒實在頂不住西濱強風吹襲, 只好提前收兵回到遊覽車上休息,而吳老師體恤學員騎車辛苦, 囑咐”500”先生, 特別繞道觀音, 林口台地, 多多觀察不同的地貌再賦歸台北.。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