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為了臨終照護的社區安寧之家:ホームホスピスわれもこう
這是我們第二次參訪社區安寧之家(Community Home Hospice)。
感受又不一樣。Home Hospice不是「等死」的地方,是家。
並非做安寧的家,是生活的延長線。
二月的熊本,比想像中冷。公車離開市中心之後,出現一片一片的蔥田。
不久,已經到都市的邊緣,公車西區總站下車。下車沿著田間小道,穿所在住宅巷弄中。
遠遠的,焚化爐的煙囪越來越近。出現一條迷人的小巷,兩邊的翠綠松柏搭配黑色石牆,
蜿蜒的弧形,看不到盡頭,無限遐想,是天生的鎂光燈景點。
「這條月形巷道是直角的,鄰居看到老人、家屬、來訪醫師護理師,出入不方便,於是自己調整庭院,改建成這條一條迷人的小巷。」竹熊代表說。當初,我們要開業時候,和社區居民討論過。熊本大地震時候,近所的人也都來幫忙搶救,非常感謝社區對Home Hospice 的接納。
「旁邊這位阿嬤已經來住七年囉!」工作人員說。
挖!這麼久阿~我感到很驚訝!
「因為這裡本來就是阿嬤的家!她是屋主。」工作人員說
原來,不是為了臨終照護的Hospice,而是可以接納在此善終的家。
並非醫師判定末期,餘命六個月、三個月,甚至簽署DNR才能進住。
簡單的說,不是做安寧的家,是生活的延長線。
小規模、人數少、改造民家是社區安寧之家的特色。
Home Hospice Waremoko只收留5~6位住民,提供365天24小時生活支援。
除了提供生活照顧的服務員之外,其他的醫療和照護,由外部進入。
有護理師身份的服務員,從事照顧工作,仍然需要考取介護福祉的執照。
在家,生活是重點。就像門口的蘿蔔一樣。
「請問有收案條件嗎?」沒有。因為是家,所以沒有。
收案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支援他生活到最後!
目前為止,社區安寧之家仍然是體制外的團體,礙於(消防)法規和管理。
多數寧可維持自由之身,也不願意加入介護保險。
維持「家」的味道。我們坐下來,捨不得走了。
因為是家,住民也會到外面的日照中心去活動。
即使如此,部分利用介護保險的服務,主要是「居家」各種服務。
例如訪問入浴、居家照顧、居家護理等。同時也會利用在宅醫療資源。
因為是家,醫生會到這裡進行居家訪視。
我們要離開時,正好遇到在宅療養支援診所前來「臨時往診」,剛好有一位住民身體不適。
日本的社區安寧之家逐漸擴大,但是有好的也有壞的。
在財源上,社區安寧之家依賴社區居民捐獻和財團支持(主要是Nippon Foundation)營運。
基本上,沒有營利的空間,因此想賺錢,勢必犧牲品質。
於是2015年市原美穗(創始者)等人組成協會(全国ホームホスピス協会),制訂合宜的標準。
我認為,日本的社區安寧之家,很像「升級版」的台灣家托。
升級版的家托,可以長期居住,可以出門遊玩,可以接受在宅醫療。
和社區的人一起思考:老了,病了... 最重要的,是可以生活到最後。
期待台灣走出自己的社區安寧之家。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