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三級兒保安全網 社區也要動起來
根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105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去年度共有13,298起疑似受虐兒少通報案件,而在澎湖縣地區全年度則共有86起疑似受虐兒少通報案件,其中13%來自於社會工作人員通報,34%來自於教育人員通報,28%來自於警政單位通報,17%來自於案主自行求助或父母通報,86起通報案件中有13起案件確定有不當管教、疏忽、精神、身體虐待等施虐事實!如何有效降低受虐兒少的受虐風險,需要地方政府、民間社福團體、社區自治團體的共同協力,搭建三級兒保安全網絡,有效預防兒少受到不當對待。
【什麼是三級兒保安全網絡?】
第一級安全網絡便是「預防」,除了透過地方政府機關、民間社福團體的宣導倡議來提升整體澎湖縣民的兒保知能外,也仰賴社區鄰里的守望相助,敏銳的察覺社區兒少的受照顧狀況。
第二級安全網絡則是「支持」,透過地方政府機關與民間社福團體的「高風險家庭服務方案」及「高關懷家庭服務方案」,並利用第一級安全網絡通報來掌握澎湖縣地區有照顧與管較困難的弱勢家庭,持續幫助有兒少受虐風險的家庭改善家庭互動關係,預防虐待的情事發生!
第三級安全網絡則是「修復」,幫助已經受到不當對待的受虐兒少重新與家長建立親子關係,改善家長親職教養功能。
三級安全網絡的概念,第一級預防安全網絡尤其需要全民一同來投入,敏銳的察覺並通報有疑似施虐的家庭,才能夠讓專業部門與主管機關確實掌握需要協助的家庭資訊,讓後續第二級及第三級的安全網絡資源能夠進入。
【社區鄰里的低通報率竟讓三級兒保安全網絡有不夠縝密的疑慮!?】
社區鄰里及一般民眾的協助對於三級兒保安全網絡的建構相當重要,但是從103年到105年的衛福部保護司統計資料來看,澎湖縣地區一般民眾與社區鄰里通報狀況甚少,這三年來僅4案,不到澎湖縣疑似兒虐案件總通報件數的1%,顯示第一級安全預防工作並不能落實到社區鄰里當中,大部份的通報來源仍然以醫療、教育、社工、警政人員等責任通報人員為主,顯示除了法律規範責任通報人員之外,一般民眾對於兒虐通報的意願或意識不高,這將讓安全網絡有了基層的漏洞,社區是兒少除了家庭以外最緊密接觸場所,社區鄰里的通報才能夠攘兒少獲得更即時的協助!
【4月22日讓大家作伙穿紅衣來終止兒虐!】
為了鼓勵社區鄰里一同投入三級兒保安全預防工作,澎湖家扶中心將在4月22日上午8到12點在澎湖縣政府前廣場辦理「為愛『兒』走 澎湖家扶親子園遊會活動」,希望能夠提升社區大眾對於兒少虐待議題的重視,穿著紅衣的原因,乃是取紅色為「停止」的意涵,呼籲所有的社區民眾一起「停止暴力 終止兒虐」,不要再讓暴力的循環在家中繼續存在,有興趣參加的社區大眾歡迎電洽澎湖家扶中心(06-9276432)。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