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食農教育要從家庭生活教育落實

2017/04/17 07:19
2,492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2016.4.17

我這一陣子沒有在學校推動米食文化或食農教育,轉戰到家庭,收集更多第一線的情況。

先前有一位國小小朋友到我南部住,他覺得糙米煮得太濕不喜歡吃,直接把糙米飯丟到洗碗槽裡,因為吃完飯就要回台北,因此我很生氣地罵他這樣的舉動,不只沒有珍惜食物,也沒有考慮後續會不會有老鼠蟑螂的問題。

隔一陣子,我有機會住到他家一段時間,發現我不應該罵孩子,因為他的父母也是把廚餘丟到洗碗槽,隔天再由其中一位洗碗的爸媽整理,沒有教孩子做過這些事。

後來又一次看到孩子把昨晚吃的炒飯丟到洗碗槽,我問是不是他做的,他說:「不是我。」我把全家問過一遍,確定沒人做,他竟賴皮說是我做的,我告訴他:「我不是要懲罰你,而是要告訴你正確的作法,你沒吃完,可以留在碗裡冰起來,隔天用電鍋加熱吃完,這份炒飯是你媽媽走好幾條路特地去買給你,如果是你特地為別人這樣做,卻看到別人不珍惜而丟掉,你自己心裡做何感想?」媽媽在旁邊聽著,叫他把這些話重複一遍,希望他下次遇到類似的狀況有較好的處理。

說起來他們是認真的爸媽,努力賺錢供應孩子上學以及英文、音樂才藝班,每天一早起床叮嚀孩子要早點吃完早餐、吃完要刷牙、要帶水壺喝開水、天氣冷要穿外套,也因為時間匆忙,雖然家裡有便當盒要多做環保,卻是常用塑膠袋或保鮮膜抓著食物趕著出門,下班後再花時間將孩子從才藝班接回來、核對功課是否完備。

由於他們以前早餐多是牛奶加麵包,我試著更改早餐的內容,然而孩子有時沒什麼食慾和精神,加上以往沒有多多咀嚼的習慣,嫌東嫌西、拖來拖去,甚至還說那些是鄉下人的習慣,我不斷地調整,例如份量調整少一點;孩子說糙米漿或稀飯太熱來不及吃,改用裝濃湯的淺湯盤,可以早點變涼容易入口;吃飯配菜,孩子只夾自己喜歡吃的菜,改成大量不同種類的蔬菜湯或是比較濕潤的蔬菜炒飯,讓他們一次吃下去;不愛吃有甜味的地瓜南瓜,先換馬鈴薯也好吃。

爸爸比較能堅持孩子一定要吃完、要孩子用手清理廚餘,媽媽捨不得、常常說不吃就算、不遲到不會被老師罵比較重要,而姊姊沒吃完紅蘿蔔不會被罵,媽媽和弟弟常常認為:「爸爸不公平,對姊姊不同標準。」因此一大早父母常常為教養而爭執。

聽媽媽說,她的同事每天早上騎摩托車為兩個兒子和太太到三個不同地方買早餐,回家後把兒子們叫起床,再載著帶著早餐去學校吃的兒子去上學,一路上兒子的同學不僅自己走路去上學、還會和這位爸爸打招呼。

這些爸爸媽媽都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有很好的工作,家庭生活時間都被壓縮在那些事情上面,日復一日為孩子付出。我有嘗試告訴他們觀念和生活需要改變,然而目前他們注意的重心仍是工作與賺錢、孩子課業成績,假日休閒旅遊。

朱子持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培養父母和孩子健康飲食習慣,也是為高齡化的社會儲備健康資本。如果只有老師在學校或安親班教孩子們米食文化、食農教育知識或背誦朱子持家格言,家長們沒有改變,無法落實生活,效果有限。good tv 《愛+ 好醫生》製作團隊與黃瑽寧醫師親自探訪每個家庭,從環境到生活習慣飲食內容等,全面了解問題的根源,並整合專家團隊的建議,為父母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案,一起解決孩子的各種難題。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要讓這些忙碌的父母改變,需要一段時間陪伴協同改變,也希望更多人一起來發想和行動。

註:雖然朱子說勿謀良田,如果大家有錢,鼓勵把良田買下來,讓田繼續種健康食物和生態環保,以免淪於熱錢炒作農舍、被傾倒工業廢棄物或財團種電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39849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