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萃湖之美仰賴你我他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公園裡的萃湖,經過四年的整治、復育,從廢墟變成美麗的溼地,五月分的賞螢活動才剛落幕,一群守護萃湖的志工在陳德鴻老師的帶領下,利用五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兩天的假日,為萃湖清除外來種植物,並且聯手製作了生態浮島。
生態浮島對於棲地的環境有何助力呢? 陳德鴻老師說,一般浮島的功能是增加棲地的多樣性,提供其他生物有個安全、隱密的生育空間。浮島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它可以不受水位高低的影響,一直維持在水面上,所以它不會影響水域的治洪功能。至於浮島材料,他習慣使用一些天然材料,比如說竹子、椰纖毯、泥炭苔等。竹子主要是浮力的承載,讓整個載體能浮在水面上,是浮力的來源。還有像椰纖毯或一些介質,如泥炭苔、培養土,這些介質使植物裁種在上面穩固後可以著床,再來就是水生植物了,都是用現場或是天然的,例如在附近可以找到的木頭或椰子樹葉,或者枯枝、樹枝等等,都可以放在浮島上面做有效的應用。
犧牲假期參與浮島製作的志工也有話要說。
志工余雅倩表示,浮島的前置作業就是要從外面把材料搬運進來,需要大家協同接力,目前非常缺人,需要大家分擔這個工作,希望實際參與這個活動之後可以更加愛惜跟珍惜萃湖。
志工鄭秀鎮說,有居民把這兒當廢棄場,家裡不要的東西拿來這兒丟。
志工潘致綱表示,主要還是我們公民的素養,我們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是邊坡地方,還是有人會把垃圾丟下來造成環境很大的污染。另外還有人在這兒放生,所以會有志工定期到萃湖巡狩。
志工梁乃悅指出,常遇到一些困擾,來自一般民眾的不當放生,以及民眾個人的喜好,在萃湖裡放了睡蓮或鴨子,這些動作對環境或多或少都是一種破壞,往往造成我們志工疲於奔命,為此呼籲民眾,喜歡這個環境就不要隨便放東西進來,讓這邊儘量保持天然的環境,這樣才能生生不息。
公民記者 貝思特 / 台北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