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料再利用 米大菇食開創台灣循環經濟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林君翰、賴品勳/新北市報導】走過熱鬧的十分、平溪觀光景點,在平溪的山上,有著佔地約五百坪的養菇廠,菇廠內堆疊著大量的稻稈,而一旁菇廠的主人正在將養菇所產生的廢料,分裝給附近的農友作為肥料使用。將稻稈、咖啡渣、竹屑等農業廢棄物轉而成為養分,投入菇類的種植,接著把養菇所產生的菇渣,再重新回到農作物的耕作,友善循環創造永續經濟。

使用替代介質種植 達到永續循環目標

米大菇食創辦人鄭任凱,嘉義大學獸醫系畢業,曾在其他有機產業耕耘了幾年,因此對於有機農法有初步的認識,發現農業在市場上是有發展的機會,也發現菇類具有高經濟價值,並且菇類種植不會像其他農作物一樣,需要在室外辛苦的耕種,於是促使鄭任凱決定投入菇類種植,並在二〇一五年創立米大菇食。

米大菇食創辦人鄭任凱,在環控菇廠採收蠔菇 。 攝影/林君翰

 

沒有任何種菇經驗的鄭任凱,在投入這項事業之前,花了許多時間在搜集相關資料、到農試所上課並向農友交流學習,也拜訪了正在推動循環經濟的「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I)創辦人剛特‧鲍利(Gunter Pauli),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強調環境永續與創新,並研擬與推動使用農業廢料來種菇,但鄭任凱發現台灣卻尚未有人在推動,於是他遠赴歐洲學習國外的種植方式,並取得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的授權,選用台灣常出現的農業廢料,如稻桿、咖啡等,也選擇了台灣較少人種植的蠔菇作為米大菇食的首推品項。

在友善循環中,菌類扮演著大自然分解者的重要角色,而過去傳統養菇多是以段木或是太空包的方式種植,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是使用大量的木材或木屑,使得菇業一年消耗的樹林面積約兩千三百公頃,因此米大菇食獨創「大樹包」,將木屑轉換成咖啡渣、稻稈與竹屑等農業廢料來當作大樹包的替代介質,目前固定與金車咖啡、溪州尚水米、竹山原始桂竹屑合作,取得安全無毒的介質。這樣的方式不僅可減少樹木砍伐與碳排放,也解決廢棄物的問題,而生產後的菇渣繼續回饋農地作為肥料使用,讓廢料再循環,發揮其價值。

 

沒有回頭路 堅持做對的事

「這真的是一個錢坑!」鄭任凱笑著說,鄭任凱原先不曉得種菇需要投入這麼大的成本,由於蠔菇所生長的環境,溫度與濕度都要進行控管,而為了降低向國外進口菇種的成本,就必須自行採種、育種,所以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在設置環控菇廠種菇、無菌室採種上,而這對於小型生產者而言是一大負擔,也因此走了許多冤枉路。

環控菇廠控制溫度與濕度。 攝影/賴品勳

 


用大樹包種植的蠔菇 。 攝影/林君翰

 

雖然剛開始種植蠔菇的過程中沒遇到太大的困難,但台灣較少人種植蠔菇,這對米大菇食來說,既是優勢也是挑戰。鄭任凱回憶道,他原本以為以有機種植的作物去向有理念的通路行銷,應該不會被拒絕,但沒想到當時第一個去推銷的通路,就以失敗收場,後來才漸漸找到願意合作的通路。鄭任凱很感謝這一路走來,還是有遇到很多願意相信米大菇食的消費者以及像248農學市集、好食機、里仁有機店等通路。鄭任凱的五專同學劉先生,是米大菇食第一個消費者,他表示市場上所標榜的無毒香菇,自己都會有些懷疑,但因為信任鄭任凱的關係,也看到他種植的過程,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而在248農學市集和鄭任凱結識的農友曾耀廷,現在是鄭任凱的工作夥伴,主要是負責米大菇食通路的部分以及採菌、製包等事務,因為家裡也在種植蔬菜水果,他發現室外耕種很容易受到天氣環境所影響,而菇類是屬於室內種植,因此想向鄭任凱學習整個種菇的過程,以及種植的相關知識。曾耀廷回憶起當初剛來米大菇食幫忙時,由於過去是在種植其他作物,身上會帶有許多微生物菌,而這可能造成菇類交叉感染,因為菇類不能接受的微生物菌是其他蔬菜水果最喜歡的菌種,他還記得當時鄭任凱還開玩笑的對他說:「你就是我最大的天敵。」因此,曾耀廷在進入環控菇廠及無菌室前,都必須要把手洗淨和清潔身上衣物,以降低身上所帶有的微生物菌。

 

在地、低碳、永續 共享藍色經濟

米大菇食所落腳的平溪,由於其濕度足夠,水質佳,擁有適合種植菇類的環境,並且較鄰近主要消費地區的大台北,除了能夠降低碳足跡,也能將這友善方式回饋給平溪當地,例如將菇渣繼續回饋給當地農友做肥料使用,而菇廠也雇用當地人來幫忙,期望能推動當地社區生產、生活與生態三生志業。

除了遵循友善循環的精神外,米大菇食也把環境保育、社會文化等面向融入企業經營上,雖然現在米大菇食已經慢慢上了軌道,但還尚未達到收支平衡,鄭任凱表示現在有許多農夫都會講求自身的故事性,但他希望自己可以踩穩腳步,運用平溪產地的優勢,把菇種好,並繼續將這樣的種植方式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可以一起共享循環經濟的願景。

 

延伸閱讀

延續父親的腳步 青農燃燒有機魂

有機筍農邱榮漢 創立和作農社、農山塾

苑裡有機洋菇 聽音樂孕育出好味道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1,552
推:
1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27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16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127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358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02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79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83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921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89
推:
0
回應:
0

廢料再利用 米大菇食開創台灣循環經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