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下的荒地與藝術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竹北報導
台灣高速鐡路於2007年通車,新竹站高鐡特區也發展了10多年,地方建設的變化很大。(林秀娥訪問)除了田園改觀,商業和住宅大樓一棟蓋得比一棟氣派與壯觀。不過,只要在車站附近的街道走一圈,就不難發現高鐡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應恐怕不如想像,甚至虛有其表。
從新竹站二號出口處走出去,幾十棟高矮不一的大樓林立,一些建案還在施工中,這些幾乎都是住宅區。街道上的行人不多,很多商業大樓和住宅大樓的店面,都還在招租,店門深瑣,有些把手開始生銹,顯然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有的則是經營不下去,人去樓空。看様子,高鐡特區不過是個中繼站,生活機能並不理想,人流不多,生意也就難做。(林秀娥訪問)
高鐡站六家地區雖然已蓋了不少大樓,似乎有點飽和。除了公園外,街道間其實還有不少空地,不是雜草叢生,就是零亂不堪的小菜園,與旁邊的建築顯得很不搭調。土地荒癈或濫用,不但失去田園情趣,又有礙市容觀瞻,更是資源的浪費。地主、財團或建商擁有房地産,待價而估,受害的難免是當地居民或一般消費者。(林秀娥訪問)
從現有格局看,六家高鐡特區在開放空間的使用上,倒是相當有創意,其中最醒目的是公共藝術。不論是騎樓或人行道,轉角處往往可以發現意想不到的藝術作品。這些公共藝術充満想像力,散佈在街道上的不同角落,即使是大樓的户外擺設,造型很抽象,也為水泥森林增添一些人文氣息,多少冲淡了高鐡特區的暴發户外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