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舞藝場木工坊 友善環境的木工創作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張芷瑜、張瀞月/新北市報導】「移植失敗的樹,我們會適當回收作木工坊材料,變成一個資源再循環的概念。」位於新店區的亂舞藝場木工坊,是由現年五十歲的劉慶河開設,他以漂流木與移植失敗的樹木為材料,藉由木工製作成湯匙、碗、茶杯等生活用品,再次賦予木頭新生命。

拿著自己作品的亂舞藝場木工坊負責人劉慶河 攝影/張芷瑜

由金屬加工轉職木工

現年五十歲的劉慶河從事木工教學七年,在經營亂舞藝場木工坊前曾開過計程車、砂石車、也賣過早餐,後來在轉型到金屬加工,開設鐵工廠,制做一些鐵件及房子結構的設計、施工。當初接觸木工的契機起於在鐵工廠工作時累積的壓力,加上那時剛好有一群朋友在玩木工,他於是想生活上總是要有一個興趣,就找到現在亂舞藝場的這塊土地,闢了一個工作室玩木工,一方面紓解工作上的壓力,一方面陶冶自己在創作上的涵養。

劉慶河說,接觸木工到現在超過十五年,期間陸續跟過很多老師、也與許多朋友切磋,一開始是邊工作,邊從事木工教學,去年才自鐵加工業退休,現在專職經營亂舞藝場木工坊,平時只有周五、六、日開設教學課程,其餘則是自己的創作時間。他也笑說,因為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因此並沒有特別宣傳,所以能找到這塊地方,並來學習的,就是與他,與這個環境有緣的人。

劉慶河與學員互相討論如何創作 攝影/張芷瑜

「亂舞藝場,用台語發音意思是亂搞一通,用國語翻則是胡搞瞎搞,亂舞兩字也有很自由的、無拘束的感覺。」因為劉慶河覺得作藝術就是不能被綁住或有框架,也想讓來的人知道這裡是自由創作,無拘束的空間因而如此命名。而談到木工坊的場地規劃,他表示除了有木工教室供初學者學習,也有提供已有基礎的人自由創作的空間。

「木工坊大部分材料來自於工地整地的樹木,有些是移植時間不對而被砍掉,有些是移植好了但沒有活下來,」劉慶河會回收死掉的樹作為木工坊創作時的材料,形成資源再循環。平時也會帶學員到政府開放的地區撿拾漂流木,將這些木頭改造為生活用品,如湯匙、奶油抹刀、茶器等,也會鼓勵學員多發揮想像創作,替這些木頭找到新的價值。

樹木銀行與生態池 友善環境共存共榮

「我以前也是幫人蓋房子,開始蓋房子的時候都要整地,也就是破壞,原本在那塊土地上的一些樹木,在以前都是砍掉,砍了一個生命幾十年就這樣倒了。」劉慶河說一開始有樹木銀行的構想,就是起於想要保存這些因為建設需要被砍伐樹木,讓他們有一個地方生長,等到工程結束後再移回去,這樣不僅可以少買一棵樹,也可以少砍一棵樹。

移植後種在空氣盆中,並用繩子固定的樹 攝影/張芷瑜

放眼望去整個亂舞藝場園內的山坡地上種滿了樹,有的是移植回來,有的是原本生長的。其中的五、六顆青剛櫟,則由花博移植回來,劉慶河說這裡不僅會提供這些樹木生長空間,也會幫他找適合的新主人。此外,為了隨時移植,移過來的樹都種在空氣盆內,有些也會用繩子固定以防風大將它吹倒。

劉慶河說為了不傷害自然,維護樹木環境時不灑農藥,整個園區也採用人工除草,並將割下來的草做成肥料再利用。這個概念也造就了挖樹、搬運工人和澆水、割草、施肥人員的就業機會,無形中成為一個幫助環境的感染力。

具有防洪功能的生態池 攝影/張瀞月

「我們用他是原住民,我們是來當他鄰居的這種概念,去經營這塊土地,友善這塊土地。」除了樹木銀行的概念,園內另有一處生態池,劉慶河說當初是以完成小時候想要有池塘的夢想去呈現,後來則是融合了治洪與生態的概念去規劃。將它挖在由豬舍改建的木工教室工廠與山坡地間,防止大雨來時會灌進木工教室。而池裡也飼養台灣原生種,如台灣鬥魚、蓋斑鬥魚或者是台灣將魚,讓他們在這邊獲得復育,並使周邊自然發展為一個生態。

創造木工價值 提供工藝學習機會

劉慶河說,木工創作期間比較大的困難是遇到創作的瓶頸,來創作的學員都曾有這樣的困擾,「因為人都希望好還要更好,因此要不斷更新創作概念,加入多種元素,像手機要不斷更新,人也要不斷更新觀念。」因為劉慶河之前在金屬加工產業,在教導學員時也會將融入金屬概念,例如當作補強結構的媒介等。最近則在學習竹編,希望有一日能融入創作。「創作領域要越來越活,不要只侷限於木頭,要學習如何跟生活、自然作結合。」

學員創作的作品 攝影/張芷瑜

「會盡量鼓勵年輕人來學,因為技術領域屬於學校比較忽略的部分,加上有一些是屬於居家修繕的技術,如纏個電線,鎖個螺絲之類的,這部分也彌補學校技職在實作的不足」讓年輕人在學習木工時,懂得運用生活上常用工具。劉慶河回想起自己國中時有的工藝課程,對比現在教育對工藝多是紙上談兵。所以也希望藉此提供年輕人一個場所,讓他們學習。

亂舞藝場木工坊除了開放一民眾來學習,也提供一些名額給大學生,讓他們用「以工換工」,也就是讓他們來學技術,交換他們幫忙整理木工坊環境的方式,提供年輕人進修的機會。劉慶河覺得只要對木工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來嘗試,並沒有年齡限制,因為「做人應該守本分,但不要受限,不要被框架框住,他應該獲得適當的發揮,在這個藝術場地能作很自由地發揮,這就是亂舞藝場的精神。」

 

延伸閱讀

汕尾國小木工課程 用漂流木推行木教育

自然巧匠 用廢棄木刻出健康人生

閒置空間大改造 小柴屋傳載木材文化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577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3,040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626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40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131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3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3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5,025
推:
2
回應:
0

亂舞藝場木工坊 友善環境的木工創作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82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82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