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奧克蘭劍道社團冠軍賽合影。(蔡坤憲/提供)
出身於台灣的蔡坤憲老師,於遠赴紐西蘭求學的過程中,將自己於台灣所學之劍道也帶往了國外,現於懷卡托劍道協會(Waikato Kendo Association)任教。蔡老師師承台北修道館黃永春、桃園文武堂黃正惠、台北縣潘勇良、桃園徐恆雄等位老師,以推廣劍道精神、技術為其宗旨,在紐西蘭推廣劍道數載,如今依然勤於自我精進,獲得地方之肯定,並常加以報導。
修道館的黃永春老師是蔡老師的第一位劍道老師,但是蔡老師的基本動作,是由學長楊金龍所授。當時蔡老師因獲選為劍道社社長,希望自己的劍技能有所提升,所以利用升高二的暑假,到桃園劍道館練習。
民國73年,桃園縣劍道館位於體育館的看台底下,以磨石子地板作為劍道練習場地,當時的蔡老師早、晚都去練習,甚至中午也到場,但從沒遇見練劍的人,後來才知道,桃園縣劍道隊都在成功工商、青溪國中,甚至是徐恆雄醫師家的頂樓練習。終於,有一天傍晚,讓蔡老師遇見數位正在練劍的社會人士,並結識了賴季明、常雲惠等位老師,也因為常雲惠老師的轉介,蔡老師才認識了黃正惠老師。
※蔡老師一行人於2002年參加香港亞洲杯邀請賽,於懷卡托時報「懷卡托劍道協會將於香港代表紐西蘭出戰」之相關報導。蔡坤憲老師。(蔡坤憲/提供)
一念堅持而走上劍道之路
大學畢業後,蔡老師由於初任教職,練劍的機會比較少,稍後到交通大學讀書,當時新竹還沒有劍道館,因此常回台北、桃園兩處打劍,除徐教練之外,也受到台北縣潘勇良教練的諸多照顧與指導。常老師與蔡老師,透過劍道相識相知,之後結為連理。適逢九零年代,紐西蘭向國際廣邀理工科人才,蔡老師因而以技術移民的方式,於1997年移民紐西蘭,並於1999年在漢彌爾頓(Hamilton)成立懷卡托劍道協會(Waikato Kendo Association)。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合影。(蔡坤憲/提供)
移民紐西蘭 因教授的建議而成立劍道館
初抵紐西蘭時,在奧克蘭市區意外看到武術用品店,從老闆處得知奧克蘭劍道館的館址,由此開始在紐西蘭的劍道旅程。半年之後,因為生涯規劃,就讀於懷卡托大學(Waikato University)而遷徙到奧克蘭以南約150公里的漢彌爾頓。在某次早茶時間理,與指導教授聊到「初到漢彌爾頓,人生地不熟」,完全沒有朋友,後來依著教授的建議,到大學的體育館的張貼海報,尋找願意一起練劍道的劍友。沒想到,在七個月後,就在蔡老師幾乎要忘記此事之時,一位名為克萊頓(Clayton Tutaki)的毛利人突然致電給他,表明有興趣學習劍道,希望想向他請教。
抱著「以劍會友」的心態,蔡老師與克萊頓二人就在體育館的一角,「一對一」地練習了幾個月。由於克萊頓是體育館的一位職員,熟悉大學的社團活動業務,在「Clubs Day」前夕,邀請蔡老師參該年的社團招生活動。
雖然當時蔡老師悲觀地預期,招生攤位可能會門可羅雀,但常老師卻抱持著積極而正面的態度:「就算我們心裡認為不會有人來,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樣才符合劍道的精神。」並熬夜趕製招生用的傳單。當天,出乎預料地,共有105位同學前來登記詢問,甚至有報社等媒體因覺得劍道相當新奇而進行採訪報導。
正式上課時,共來了35位學員,隨後,在克萊頓的協助下與銀行貸款交涉,購買了第一批竹劍與劍道具,與大學簽約租借場地,並正式註冊成立了劍道社團。蔡老師也因此,獲頒大學Blues Awards的年度最佳社團負責人。
勝負在瞬息之間 呼吸的控制與丹田的掌握
※圖為受訪老師蔡坤憲於默想(mokusoもくそ)之時的姿態。(蔡坤憲/提供)
紐西蘭劍道協會常會邀請日本高段老師赴紐舉辦講習會。在2001年紐西蘭劍協的年度講習會中,應邀主講的是日本國際武道大學的田中守教授(教士七段),他也是該校劍道部的師範,講習的主題是「攻」(seme)。蔡老師回憶說,在與田中教士稽古時,他屢屢被擊中,感覺田中教士「出劍神速」。但事後觀看錄影時,卻發現田中教士揮劍的速度並不特別快。隔天在該場講習會結束之前,蔡老師特別向田中教士請益,這是蔡老師第一次聽聞有關於攻與呼吸之間的關聯。
蔡老師轉述說明,就運動生理學而言,人在吸氣時無法進行攻擊,所以對手換氣的瞬間就是最佳的打擊時機,因此,我們從攻進開始,一直到打擊與完成殘心的動作之前,不可換氣。簡言之,完整的劍道打擊必須是「一氣呵成」的。聽完田中教士的講解,蔡老師感到茅塞頓開。在講習會結束時,蔡老師再次向田中先生表達感謝之情,田中先生竟向蔡老師深深一鞠躬,勉勵地說道:「請你以後,也這樣教導自己學生吧。」這樣謙和的態度,深深感動著蔡老師。
隔年,剛拿下紐西蘭全國公開賽個人冠軍的蔡老師,代表紐西蘭劍道協會,遠赴日本,參加2002年的「外國人劍道指導者講習」。石田健一範士是當時負責主講的三位老師之一,在一場稽古之後的請益中,他提醒了蔡老師:「你打劍時沒有用到丹田」。由於語言隔閡,石田範士更親身「牽腳牽手」,教導蔡老師運用丹田出力的方法。時隔十五年迄今,蔡老師無一天不感恩這樣的機緣,即使只是在自家道館的例行稽古,也孜孜不倦地認真揣摩,努力修練石田範士的教導。
向前輩請益精進劍道 一輩子打劍的山盟海誓
蔡老師表示,在向劍道老師或前輩請益時,首重誠心,只要你有熱情與熱誠,就算有語言隔閡,老師也能感受到,而且願意努力地表達,指點你應該改正的地方,並期望看到你的進步。也是在該次的講習會中,每天傍晚,都有約三十位的「元立老師」(Mototachi Sensei)來陪他們這群「外國指導者」練劍。這批元立老師或許不是大家熟悉的劍道明星,但卻都是基本動作扎實、劍技超群的好手。看著這群「默默無名」的老師,不吝於將自己的劍道教導、傳授給他人,也不求任何回報或表揚,蔡老師深刻體認到,在《現代劍道百家箴》中「不是為人,是為自己的誠心而在深山開的櫻花」這句話的含義:在這世界上不知名的角落裡,有許多默默地不斷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精進,這種寂然卻又充滿熱誠的學習,真的相當動人。
九段範士劉乾元老師曾對當時才十八歲蔡老師說道,希望他這輩子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把劍放下,當時的他二話不說便答應了,未想到往後數年打劍與生活間真的常會面臨取捨窘境,不諱言的,劍道是需要金錢與時間堆砌起來的活動。
他人之資助成就現在的自己 須惜福並開源
蔡老師說道,他在台灣時感受不深,但來到紐西蘭之後,才發現電燈一打開就是一筆開銷,許多孩子一到十六歲就離家,如果住在家也可能須付房租給父母,連大學社團都得向大學繳交場管租金。蔡老師補充說道,在台灣,那些我們以為「不用錢」的東西,其實都已經有人替我們付費了。
紐西蘭國手們出國比賽也是自費,不像橄欖球這類「職業運動」可以藉由賣門票來獲取經費,而是需要則靠做頭巾等紀念品,來募集小額捐款,而在紐西蘭除選手自費外,主要從民間基金會贊助其旅費、食宿、設備費用,這種集資模式及慣例,也可供我國參考。
給青年習劍者之建議:以包容、謙和的心來學習劍道精神
蔡老師說明,劍道無論在哪個國家,其精神內涵皆是一樣的,而劍道的學習除了技術上的學習外,也別忽略了自己的內心的修養。相較於真劍的非死即傷,竹劍給了我們修正錯誤的機會,現代劍道的修煉,就是本著真劍的精神,透過竹劍,與劍友之間互相砥礪,接受建議,修正錯誤,透過劍道凝鍊自己的人格,目的不在成為一個「better fighter」,而是成為一個「better person」。
而對於日本,台灣人的歷史記憶,使得對日的情感與態度較為複雜,但蔡老師表示,從非日本人的「外國習劍者」而言,以「不仇日、不媚日」的態度即可。我們大可欣賞日本武士道中移植過去的中華文化,而非泛政治化的偏見或排斥,與其糾結在日本、中國的心結裡,不如培養「品日」或「品中」的想法與能力,不只是體能上,更應該從劍道的內在追求來了解日本,甚至是中華文化、亞洲文化,讓我們的「自我認同」是有自信、有尊嚴的。
蔡老師另外說明,他其實也從另一位女性學員身上學到很多。道館中有位較為年長的日本女性,她年輕時帶著小孩去道館,自己只能正坐在旁邊等小孩下課,沒有機會習劍,但當時便很想接觸劍道,因緣際會到了紐西蘭後,從懷卡托劍道館拾起竹劍,開始她的劍道之旅。蔡老師從這位學員的身上學習到很多,特別是思考到:如果把比賽從劍道中移除,那麼劍道還剩下些什麼?這個反思,讓他更深刻地觸及劍道的本質,並把這些體驗與感受融入日常教學。
而這位女學員,其實也正是「表千家不白流茶道」的正師範,去年開始,蔡老師協同他女兒一起拜入這位學員的門下學習茶道,從另一個面向去學習與了解日本的精神與底蘊,蔡老師與這位學員彼此以各自的專長,互為其師。這份劍道的緣份貼切地反映了小澤博範士「我以外皆為我師」的贈言。
在練劍與工作或讀書間不需掙扎 因「劍即人生」
許多人會在練劍與讀書、工作之間掙扎,停止練劍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沒時間練劍,是沒把劍道真正學進去,蔡老師提及恩師黃正惠教練在他還是高中生時所給過的勉勵:「要拿劍道的精神去讀書,你想,連劍道這麼難的事情都做得下去了,書怎麼可能讀不會?」專心致志,並有效率地學習,是劍道主要的精神之一。
蔡老師覺得自己並沒有特別「堅持」非學劍不可,而是以一種自在的平常心在享受習劍的過程,他一直記得邱正雄範士關於「劍即人生」的教誨,也覺得自己相當幸運,在遇到瓶頸時,剛好有機會遇到來自日本的師範與前輩,透過他們的指點,逐漸摸索出該努力的方向,從而樂此不疲地繼續修煉。
※圖中右側椅上為邱正雄老師,在左側為常雲惠老師。以左側立姿為蔡老師之學長楊金龍,右側為蔡老師。(蔡坤憲/提供)
蔡老師引用石田健一範士的話說:每次被問到應如何作劍道的修業這方面的問題時,他的回答總是「一直練習也是不會變強的喔」,這樣的回應聽來或許殘酷,但只是一直不停的練習是沒有辦法達到目標的,在所有的學習之前,必須先確立目標;第二、是要作正確的努力;第三是要磨鍊自己的修養。石田範士強調,首先你必須是真心想學,然後才去請教老師,而且要懷抱著感謝的心情及真誠的態度。
而「不勉強」,也是蔡老師習劍以來所秉持的態度,若因工作或生活中各種責任,不得不縮短練劍時間時,亦能保持平常心看待,將劍道精神好好落實於生活中即可,一、兩個月無法練劍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將「練劍道」一事努力持續下去的心情。
習劍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盼望與承諾,以充滿真誠、感謝的心情學習是本須秉持的態度,習劍者需更有效率的進行劍道學習與修行,將精力投注在正確的練習之上。蔡老師願以「點滴穿石」與各位劍友共勉。
---
相關連結:
紐西蘭懷卡托劍道協會 http://waikatokendo.blogspot.tw/2006/03/blog-post_30.html
劍道百家箴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kendoproverbs/yuan-zai-jian-dao-yue-tian-z...
蔡坤憲老師之個人網誌 http://sam9117.blogspot.tw/
桃園徐恆雄老師劍道家族 https://hsukendo.tian.yam.com/posts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