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里」真好-再造銀同新生命
【長榮大傳系/記者蕭雅心 黃依雯 許芳瑜/採訪報導】
來到台南市中西區,有個超過百戶老人定居的高齡社區,社區內存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老式建築,不少年輕人選擇進駐這裡創業。漫步在巷弄間,由社區居民與志工打造出來的繽紛彩繪牆以及裝置藝術,讓人不禁都想駐足欣賞。踏入社區內會碰到的第一個裝置藝術就是「傳聲筒牆」,牆上所有圖案皆是由寶特瓶瓶蓋、積木、麻將…等回收物拼貼而成,加上利用廢棄水管連接起來就能傳聲的原理,創造出這面既能欣賞又能回味小時候樂趣的傳聲筒牆。而社區內的這面彩繪牆,正是繪出了社區內的象徵-夫妻樹。佇立在清水寺前的兩棵大樹,本來都是向上生長,但後來其中一棵樹開始朝另一棵樹的方向彎著生長,於是社區居民便為這對樹木命名為夫妻樹,也因此成了社區的特色之一。
對阿公阿嬤們來說,年紀大了,身邊留下的人變少了,漸漸的便會感到孤單,鄭里長為了幫助他們走出戶外,便成立樂團與導覽隊,並不定時舉辦社區活動,讓阿公阿生活有了新重心,也重拾快樂和活力。KUSO樂團成員楊林美惠:「因為我老公過世後,我才來KUSO樂團的,不然我看它們的節目,這個照顧老人我也很愛,讓我們這些老人的頭腦比較不會遲鈍,也比較不會退化。」七仙女成員黑狗阿嬤:「六年前我先生過世的時候,我就想說一個人在這邊住,我兒子叫我去住他那邊,我不要,我女兒也叫我去住她那邊,我也不要,我想一個人住這邊,自己一個人生活,可以和這些大小朋友和里長,大家出來活動,人生就感覺很有趣,所以可以走出來和這些大小朋友湊熱鬧,我感覺很有趣、很新鮮這樣。」
台灣現今高齡化問題增多,許多長者身邊可能無人照顧與陪伴,因此,鄰里間人與人的情誼和互助就十分重要。高齡產業學者卓春英:「現在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很多,我們除了說,希望老人自己走出來,其實社區裡頭,也可以有些活動。我覺得銀同社區,不管是KUSO樂團,或者是他們有一些活動,都是很不錯的;這個社區鄭理事長願意這樣帶領,真的是值得鼓勵,那這些交流活動,我想對老人的社交都會有幫忙,精神狀態好,就不容易陷入憂鬱。」隨著歲月流轉,銀同社區在里長與里民手下,轉變成特色社區。從街道間的彩繪藝術、巷弄間的文創店家,到各類社區活動,以及別具一格的KUSO樂團與七仙女導覽隊,都為這社區增添不一樣的魅力。雖說青春的時光轉眼即逝,但這些阿公阿嬤們從表演中建立自信、在導覽中與人接觸,更透過社區的各種活動,認識了更多人,不僅找回了從前的快樂,也創造出生命另一階段的精彩故事,在這裡,互相建立起的情誼,就是銀同里最美的風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