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返校日 宜蘭家扶中心認養相見歡

2017/09/24 16:28
2,60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宜蘭家扶認養人返校日

     對多數人而言,行善最快的方式是捐發票或零錢,但捐的錢到底如何成為弱勢兒童反敗為勝的動力?在家扶基金會有一群認養人,每個月固定捐款扶助特定兒童,稱之為兒童認養人;宜蘭家扶中心在9月23.24日兩天,舉辦返校日認養相見歡活動,帶著來自各地的認養人與家屬,陪著自己的認養童及認養童家屬,度過有趣的假日,重新定義真正的助人工作,也了解到每一分捐款如何化成服務,推動兒童前進。

     2天的活動中,家扶中心的社工員大量使用平常運用在兒童青少年領域的活動設計,用世界咖啡館(青年構力)的形式引導認養人腦力激盪,分享成為認養人的動機與初衷、如何在見面時順利破冰、重新認識自己認養的孩子、思考有趣的相見歡形式;用親子共作(幼兒啟力與課輔),一起準備晚餐,體會料理是促進親子互動非常棒的方法;藉由認養人寫年報,體會孩子對寫信的感受(體驗與反思);並在第二天的尾聲透過毛線串起每個人的情感(體驗與團隊凝聚)。除了深刻了解家扶中心如何將大眾的力量化為服務方案,也在2天1夜的過程中創造親子共同的生命經驗。

    宜蘭家扶中心薛社工表示,這次破天荒居然敢要求認養人書寫近況年報,但會有這樣的活動發想是累積了幾位大專生的回饋,得知在認養關係中,互動是幫助兒童接受扶助、勇敢面對未來最大的動力,目前已從大學畢業自力的小恩,在國中階段面對父親過世,叛逆期的他無法接受命運的安排,而家人也無暇關心他,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寫信跟認養叔叔分享,而叔叔也站在客觀的立場給予支持鼓勵,就這樣一直通信直到大學畢業,小恩與母親都非常感謝叔叔的陪伴;目前就讀大二的小庭,在高中成為認養童時就非常渴望認養人的來信,於是他每一封信都非常認真地分享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心得,但1封信2封信10封信過寄去了卻杳無音訊,小庭問了社工老師,為什麼叔叔都不回信,言語中的失望與無力,實在讓人不忍,還好在12封信寄出後叔叔也回信,隨信附上的鋼筆成為小庭珍藏的文具,繼續分享學習與生活,過去的服務工作中,總是捨不得要求認養人寫信或是主動與孩子互動,但是透過信件式的陪伴,確實比起單純金錢扶助來得有效益。

    與會的認養人李懷德醫師表示,早在大學求學階段就與同學合資認養兒童,一直到工作執業都沒中斷,但總是礙於工作從沒見過孩子,今天卸下職場上嚴肅拘謹的角色,終於能來到家扶與二位認養的孩子互動,只是沒想到這次活動不簡單,除了要下廚還要寫年報,這比診療台上看診還難,但確實在2天的活動中,扎扎實實的陪伴與認識自己認養的孩子,看到孩子的笑容,其實一切都值得。

    宜蘭家扶中心主任謝曉雯表示,在全台共有15萬4千多位善心人士默默支持經濟貧困兒童的認養工作,其中有3千4百位認養人長期扶助宜蘭的兒童,家扶中心每年邀請孩子寫信給認養人問候,社工老師則在年底製作兒童年報向認養人報告孩子近況,並且透過一年一次的相見歡活動邀請認養人與認養童見面,多數的孩子在認養初期會期待認養人的來信,但多數的認養人在認養歷程中不會跟孩子有所互動聯繫,而是每月默默捐出認養費幫助認養童穩定生活順利就學,這次相見歡活動命名為返校日,就是希望認養人們回到家扶,透過世界咖啡館、認養人年報的活動設計,重心體會孩子在認養關係中的點滴感受,了解陪伴與互動,會讓孩子獲得支持肯定,發展出有溫度的互動,提升人際關係,是社會化過程中無可取代的正面價值,因此呼籲認養人參加每年的相見歡活動或是與孩子通信交流,也期盼社會大眾繼續支持宜蘭家扶中心的服務工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