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環境的勇者
‧朱淑娟2009.6.23
上一次看到張醫師是今年4月7日,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第一次環評審查。之後第二次、第三次環評會都沒看到他來,我還在納悶張醫師怎麼不來了。後來問的次數太多,有人就欲言又止跟我說,「張醫師身體不舒服。」
當時我還在想可能沒什麼大不了吧,張醫師是名醫耶,會有什麼事呢?休息一下我又可以看到他了。後來我在為公視「我們的島」寫二林園區採訪大綱時,理所當然把張醫師列入採訪對象。是啊,談中科還有誰比他更有發言權呢?
(圖為4月7日張豐年醫師〈右前一)與林聖崇(站立者)參加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環評審查。)
沒想到接下來中科的環評會、區委會一場接著一場審得昏天暗地,還是沒看到張醫師,心裏突然掛念起來。後來才知道他得了肝癌,生死,只在一線之間。
很難形容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心情,因為這些年來我早已習慣,在與中部開發案有關的環評會上看到他,我通常不會問「張醫師有來嗎?」而是問「張醫師坐在那?」是啊,他理所當然要在的啊,他怎麼可以不在呢?
回想起來,4月7日那天他的確話比平常少一點,但還是發了言、而且依慣例先把自己的發言單用電腦打好,洋洋灑灑四大張,句句控訴,說出他對中科的不滿、對土地的關懷。你知道嗎?我們記者最喜歡他了,因為張醫師的發言內容資料超完整,光抄他講的就可以寫好幾百字,他不來我們要抄誰的呢?
記得當天我問他,「張醫師你搭高鐵來喔?」他說,「沒有啦,我搭統聯,比較便宜,才80元。」然後他接著強調,不是每班都80元喔。我說,「張醫師你不要每次都自己來啦,培養一些徒弟啊,這樣太辛苦了。」他笑笑拍拍我肩膀,「培養不出來啊。」一旁的聖崇聽了也跟著呵呵笑了。
這幾年中部的開發案多如牛毛,中科三期、四期、后里都市計畫變更、大安大甲聯合用水、青山電廠、彰工電廠、西濱快速道路…。環評最磨人,一個案子審了又審,張醫師一次又一次到場。很多環保團體不太關心的冷議題,例如大安大甲聯合用水,本來以為不會有人來,沒想到推開大門,一眼就看到他。悟泓說他「無役不與」,真的是這樣沒錯。
剛開始認識他時,心中還在納悶,張醫師不是醫師嗎?為什麼對水庫結構、斷層位置、電力水力如此專業,很多知識還是他教我的。他關心環境也關心朋友,知道我離開聯合報,他還來信問我好嗎、未來有什麼計畫…..。
後來他知道我開始做獨立記者,似乎很安慰,然後照常把他的發言單傳給我(經常是三更半夜)、接受我的採訪,完全沒有因為我不再是大報記者,而對我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應該是更好吧)。對我來說,江湖情義,點滴在心。
大家或許不知道,在環保署有一個著名的「張豐年法案」。過去環保署噪音法只管單一噪音源,也就是如果你家屋頂有10 個水塔,每天聯合起來吵得你不得安寧,你找環保人員去測,他們只會測單一水塔,然後兩手一攤,「符合標準喔。」
張醫師不服氣,一而再、再而三向空保處陳情,連空保處科長都被感動,經過兩年,環保署終於修法把「叢聚噪音」納管,也就是說,如果有10個鄰近的水塔同時發出噪音,必須測集合的噪音量。張醫師的堅持不知造福多少人。
我跟公視阿梅、立報慕情經常在談,為什麼我們願意願跑這種令人傷心挫折的環境新聞?說到最後發現我們的想法很一致,就是因為有張醫師這種人(或是詹順貴、李根政、洪輝祥、悟泓、陳椒華…)才讓我們如此心甘情願、毫無怨言。
說我們在幫環境發聲,還不如說是這些台灣的良心救贖了我們,因為有他們,才讓我們覺得辛苦的紀錄還可以忍受與期待。縱然路途多舛,但總算還能一步步走下去。
我想,或許我們都該跟張醫師說聲謝謝,因著他為守護環境所作的一切。千萬個祝福,願張醫師早日康復。
新聞來源:環境報導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24.html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