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聞 不是瓶中信
大家都知道"瓶中信"是一種通信的方式
今日的新聞報導 不應當只是瓶中信
一場顛覆思維的講座
吸引著來自三所社區大學 有心向學的公民記者們 參與
新聞寫作 對中途殺出做記者的我們來說
的確不是件 容易掌握的事
感謝台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利用連續五週
週末給公民記者們培力加強 開課
希望我們能更上層樓的用心 是有目共睹的
特別邀請有30年新聞及出版經歷的媒體人
改過上千萬字的實際工作者
謝斐如 老師老師
現身說法 講授一堂"新聞寫作 實用技巧"的課
驚呀!新聞的背後 還有這麼許多技巧啊
老師她 思維敏捷 不斷地發問 又沒有標準答案
2小時課堂上 常弄得我們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她豐富的經驗 一點一滴地扭轉 我們 進入新思維
影音的新聞報導 技術層面牽涉相當廣闊而繁多
其中思續部份 如何整理統籌出一篇報導
一向是我個人的缺陷
加上報導前 又沒做好採訪前的功課
以致匆匆 多以"紀錄 側拍的方式"為之
也多半是言之無物 或淪為無病伸吟
往往在有寫就好的心理下 草草完事
既便偶而能湊出一則影音的報導
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支"瓶中信"而已啊
今天的講座 給我們對新聞報導的思維
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思維
如何走出瓶中信的瓶頸 讓報導有深度 有功效 能吸引人
能做到像樂透一樣 人人期待 "獎"落他家
渴望看到你我的新聞
如何 走出 瓶中信的框架
相信是像 謝老師說的
有賴我們平日的多讀 多看 多用心..啊
用"觀察體會"的心 去看每一件
你看到的媒體新聞 電視或平面媒體報導 等
聽聽這些文章的背後主軸 讀讀他們的心聲
尤其是弦外之音 那貫穿整篇新聞報導的主軸
感謝老師的啟發 走出瓶中信的魔咒吧
公民記者們 我們都收到哦
還有好多功課要做咧
咱們一起努力 攜手向前行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