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啟兒時記憶 傳承「犛阿尬」精神 影音

2017/11/14 11:06
6,513次瀏覽 ・ 17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公民記者/樊爸 採訪報導

重啟兒時記憶 傳承「犛阿尬」精神

    由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主辦的,2017嘉義市「犛阿尬」攤車文化踩街活動,於106年11月11日上午舉行。「犛阿尬」攤車隊伍,由民族國小踩街出發,沿共和路進入到嘉義市共和市場文昌公園。肩挑扁擔籮筐、手牽腳踏車、用力推動攤車的小販走在傳統市場裡,與買菜的民眾相互呼應,豐富市場的景象,也加深嘉義市庶民文化的展現。

    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高基榮理事長表示:隨著社會變遷,早期的市場由人推著、拉著「犛阿尬」(日語外來文Rear car)在菜市仔叫賣。充滿人情味小攤車,重視人際間的直接互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攤商與顧客間交流頻繁熱絡,帶給消費者親切、溫馨與服務到家的感覺,是臺灣民眾傳統特有的消費方式。希望這個活動可以延伸一些人文的歷史文化出來,讓大家重視這個地方。

    嘉義市議會蕭淑麗議長指出:這是一個尋根的活動,是一個讓現代人能夠了解整個歷史承先啟後歷史傳承的活動。利用市場文化,讓我們了解到,過去我們台灣人為了生活認真打拼,要騎腳踏車,要推「犛阿尬」去賺錢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所以由市場文化當中我們看到了,我們本土在地的一面,今天很高興我們共和市場用這種最本土的方式,一方面體現我們的在地文化,一方面我們用這個活動來寫、來訴說,我們在地的故事。

    嘉義市議會郭文居議員也指出: 「犛阿尬」這個活動要我們不要忘本,這是小時候的回憶,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嘉義市議會王美惠議員也指出:現在的小孩聽不懂什麼是「犛阿尬」,在我們的年代是很好的活動,可以把它延續下去,給後一代的孩子了解我們以前的生活方式,希望公部門可以輔導多辦幾場。

    嘉義市民族國小查顯良校長表示:這個市場是學生生活以及家長做生意的場域,現在市場攤商發展成這樣,以前這些家長的阿公阿嬤,都是推著攤車起家的。所以可以讓學生了解,他們的祖先是怎麼樣的去努力,這就是我們的台灣精神。沒店面,沒房子,推著一台車就可以做生意了,就可以出來打拼。可以讓學生學習以前的台灣人勤奮的精神,不管薪水多少,只要肯打拼一定有機會。

    在訪問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些靠「犛阿尬」賴以為生的工作者,有的已30年,有的已超過50年,都是為了要糊口,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們也知道辦這個活動,是要讓下一代的人能夠了解,以前的人為了一口飯,真的很辛苦,更提醒現代的人要惜福。民族國小的20多位同學,經過參與這次的活動,也都了解「犛阿尬」的用途與它背後的勤奮精神,也能體會到古早人的辛苦與努力。

註解:「犛阿尬」,リヤカ-(ri-a-kah) 為日語的外來語,取自Rear car的用詞。廣義解釋為生意人以人力推動的攤車或工人以人力載貨用的推車;通常為兩輪,早期以人力推動方式,後來則演變為懸掛於腳踏車後方。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