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琇慧(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眼前坐的是一位看似四十歲的婦女(實際年齡三十出頭),面帶愁容,才剛開口,眼淚就跟著落下,來不及擦去,嘴裡急忙向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十年前,在仲介業穿針引線下,她到了台灣,完成終身大事,期待為自己找到較好的生活環境,成為台灣的新移民。
進入台灣家庭後,她擔負起生育、照顧老公、侍候公婆甚至全家的工作。先生因身心障礙的限制長期沒有工作,每當婦女有事外出,就引起先生的不安全感,藉由無端控訴太太對婚姻不忠,或語言暴力來控制她的行蹤,並且污名化婦女。婦女嘗試過為自己辯解,卻招來更多的羞辱與傷害。這樣不受尊重的處境,她不敢讓家鄉的父母知道,擔心爸媽心疼。
移民十年,婦女發展出許多失敗及消極的負面經驗,累積多層的負面感受,包括相信自己是卑賤的。此刻聽到婦女如此在意爸媽的態度,我有了可以協助婦女的入口—用她爸媽的眼光來導向婦女正面看待自己。
我說:「你很愛你爸爸媽媽!」
「我很想念他們,來台灣以後再也沒有見到他們了。」婦女淚水再次流滿臉頰。
「爸爸媽媽希望你過得幸福快樂?」我期望婦女聽到自己心裡深處真實的聲音。
「他們要我有好的品行,也要有好的生活。」婦女確切地回答。
「在父母的眼裡你是怎樣的女兒?」
「他們不需要操心的女兒,我很負責任,該做的事,我不會馬虎。」
「我看到你的責任心,今天約好會談,你就準時赴約。」
「我差一點出不來了,因為先生刁難我,很怕他鬧脾氣,可是講好了,我就一定會到,但是我擔心下次他不讓我來,所以我想跟老師說先不要約了。」
「你很負責地配合公婆、先生要求你做的事,包括盡量不要出門,同時不知不覺以先生的看法為準,選擇看自己是不好的、不重要的。我看你幾乎忘記把這個責任心放在自己的身上,要不然那麼年輕,看起來卻像中年人,可以推測你實在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好像是喔!我從來沒有這麼想過。」婦女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我幫助別人時,發現當他們可以以不同的態度看自己,問題就變得比較可以掌握。你願意選擇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來處理事情嗎?」
「我不太懂,什麼意思?」
我心裡想太好了,有疑問、有好奇,反映出她對自己的興趣。緊接著問:
「今天的會談你喜歡嗎?是你需要的嗎?」
「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有人可以跟我討論,我感覺輕鬆多了。」
「那麼下次你會選擇來諮商,還是為了先生留在家裡,而心裡感覺痛苦。」
「我會想辦法出來。」
「這就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一週後,婦女臉上略抹胭脂,穿著合身的洋裝,如期赴約。走進諮商室,坐定,我立刻問:「很高興你來了,你出得了門,怎麼辦到的?」。
她說:「我不想只注重先生公婆的看法,我需要想一想目前的問題……。」
呈現在眼前的是三十歲、有勇氣面對困難的年輕女孩。
我回應:「我能感覺你的力量,我看見了你的可能性。」
本文摘自任林教育基金會第54期會刊
電子會刊網址:http://www.jenlinst.org.tw/Uploads/20161028941425576053.pdf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