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用不同的視角 「青農返鄉」帶出茶園新生力

2017/12/11 22:03
4,634次瀏覽 ・ 9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 梁雅婷/南投報導】

誰說茶業的推廣僅能靠著傳統的形式才能維持客源呢?

近來隨著大環境的不同及農業轉型的改變,「青農返鄉」在議題的推廣下已成為當今話題討論度極高的題材之一,藉由這次2017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許多青年農們也漸漸地在茶業的市場中發光發熱,找尋在茶業產業中的全新定位,透過別於以往的傳統視角,運用創新的產銷模式,為台灣的茶業帶來更多全新的展望。

除了傳統型態的茶商外,幾位年輕面孔的青農成為茶業博覽會關注的亮點之一。新一代人才的輩出是促進產業轉型與力拼增值一大方式,然而在突破現狀的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在這一次的茶展之中聚集經濟是促進茶業蓬勃的其一方式,但在眾多的茶商中能夠脫穎而出,且要比起它者更具有競爭力,卻是一項極大的考驗,青農們認為面臨市場商品的同質性過高,茶葉本質的參差不齊,甚至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而有削價競爭商業行為,似乎成了現階段青農必須審慎省思與正面迎擊的一大挑戰。

隨著市場的結構轉型,如何為傳統茶業提升附加價值是許多青年農夫一直思索的問題所在。曾獲選百大青農的高浩雲說:「故事,是成功建立自身品牌的一大價值。」運用青農返鄉的歷程做為特色的行銷方式,讓他人透過故事裡的溫度,了解自身經歷的作為傳達,讓消費者得以更親近的方式接觸你們的產品。

照片

 
百大青農高浩雲(右)分享青農如何運用故事性作為創造品牌價值性所在。(圖/梁雅婷)

再對比於過往的茶業型態,新一代的青農除了在技術上有更嚴密的管控來維持茶葉本質,在田園管理上也有了更嚴謹的規範機制,像是身為青農返鄉第三代的陳昱嘉就一再強調友善耕作法對於茶園的的重要性,除了在農作上土壤不施藥外,更不用除草劑等化學性的物質。而青農姑姆・鄔民也提到自家茶園在友善土地上運用一公頃的農地做為耕種面積而其他土地以休耕的方式,作為維護土質來做為因應,除了在保障為消費者安全健康著想,同時也善盡了環境永續發展的義務。

照片

 
青農姑姆・鄔民(左)分享對茶業博覽會的看法自家茶園的友善土地管理。(圖/梁雅婷)      

而在產業創新的改革上,文創是當今的趨勢,商品的特色包裝除了能夠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同時,也為自身品牌打造另一份的獨特性。青農詹金曼及詹宏達看準了產品包裝的價值性,運用了別於以往的桶裝或是真空袋,以獨樹一格的包裝外觀:茶盒,作為商品推廣的型式之一,他們說:「在為我們的品牌提升競爭力的同時也希望以產品的延續性作為推廣方式。」此外茶具的選用也是他們不斷研討的項目之一,像是陶壺則適合重烘焙、或重韻味的球型茶,而不同的茶業選用不同的泡茶壺具,這可是影響一壺好茶的重要關鍵。

照片

 
青農詹金曼(左前)結合文創與品牌作為產業新型態的行銷方式。(圖/梁雅婷)

最後在產銷方面,許多青農以社團及粉絲專頁作為行銷的主體模式,並透過市集擺攤的機會向更多人推廣自身的品牌經營,而未來也希望能夠透過結合電子商務、網路平台的發展型式和消費者直接作聯繫,達成小農直售的目標。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卻可以很遠。」青農陳昱嘉這麼說,用新思維帶動行動的力行,雖然在成為青農的這一路並不好走,但相互扶持更勝單打獨鬥,一同創造出青農的另一片天空。

照片

 
青農返鄉的第三代茶農陳昱嘉(左)詳細解說自身茶園的運作形式。(圖/梁雅婷)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