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小記者 用報導傳承文化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姿如/花蓮縣報導】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的松浦國小,學生大多來自阿美族的福音部落及宮前部落,每年暑假,學校會邀請就讀新聞或影像相關科系的大學生,教導高年級的孩子採訪及製作影片的技巧,讓孩子去訪問部落中的長者,並製成影片,希望孩子可以透過一系列課程,學會用影音介紹部落的人事物,同時也可以主動接觸逐漸失傳的原住民文化。

有趣課程內容 學習新聞製作

「我們這次的課程目標是讓他們獨立完成一支影音新聞,主題是介紹豐年祭。」就讀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的翁芊儒說,八月中旬是福音部落及宮前部落的豐年祭,剛好趁這個課程,讓孩子們採訪部落的居民,報導關於豐年祭的準備儀式,並製作成新聞影片,發布在社群網站,向住在外地的族人宣傳豐年祭的時間及活動內容,提醒他們回家參加部落一年一度的祭典。

松浦國小老師王邦文表示,過去幾年孩子們學習過用影音說故事,例如介紹家庭、學校或是部落的人事物。在這次的課程中,他希望孩子們可以學習用不同的方式呈現故事,因此決定用新聞報導的方式介紹豐年祭。

在課程中,孩子學習採訪、攝影器材的使用方式及實際操作,並採訪副頭目、部落青年,更教導他們如何錄音和剪輯。看似複雜的課程,也因孩子與老師的互動自在,顯得不沉悶,輕鬆卻不失序。於是孩子在學習課本外的知識上,也就更加有動力。孩子平時會頑皮地和老師開玩笑,或是和同學玩遊戲,但在講解課程時,他們會認真的聽講,並和老師討論影片內容的製作。

孩子和老師討論影片的剪輯方式,學習怎麼製作影音新聞。 攝影/陳姿如

青年離開家鄉 部落文化失傳

「部落裡的老年人和小孩子很多,中間的青壯年人口卻很少,造成文化難以傳承。」王邦文感慨地說。在部落中,了解原住民文化的老年人把祖先的智慧傳給下一代,然而現今壯年人口因為偏鄉的工作機會不多,大多到都市發展,不只沒有機會學習部落文化,更遑論傳承給下一代。幾年後,當老人家逐漸凋零,這些獨特的文化將會越來越無人知曉。

豐年祭的每個儀式都有很深的意涵,其中一個儀式是年輕人在第一天晚上四處遊街,報知豐年祭的訊息,邀請家家戶戶參加豐年祭,並用歌曲介紹每戶人家。因為介紹每戶人家的歌詞都不同,這些歌詞只有老人家知道,所以要請他們教唱,透過這樣的儀式,部落裡的人可以對彼此更加熟悉。

豐年祭中,年輕的女孩正在跳舞,祈求祖先讓今年的作物豐收。 圖片提供/翁芊儒

「我剛到部落時,問這裡的孩子豐年祭的活動內容,他們只回答唱歌、喝酒、跳舞。」王邦文認為,若孩子不去接觸長者,認識原住民文化的話,他們只會看到這些儀式的表面,不知道真正的內涵,這些獨特的文化不會深刻地烙印在他們心中,等以後到都市求學、工作,很容易被其他文化同化,例如和漢人一起過新年,而忘了自己家鄉的豐年祭,甚至會忘記自己的原住民身分。

採訪過程中 孩子逐漸了解部落文化

透過採訪課程,老人和小孩之間變得親近,孩子有了瞭解文化的動機後,也就更能自發去接觸自己的文化。許多小朋友向王邦文分享採訪的收穫,這些孩子們在寫家庭特色的介紹時,訪問阿嬤關於鹹豬肉的家傳製法,也有因為寫部落的故事,採訪家中長者關於部落傳統服飾的由來,才得以知道他們原先忽略的家庭及部落文化。

除了採訪者得以了解文化外,透過影像與文字紀錄的公開發表,家鄉的記憶也可以傳承,被更多人看見。在孩子們完成的作品中,記錄了豐年祭的準備工作及儀式內容,第二天的儀式會選出兩名優秀的青年,並表揚他們,婦女們也會用飲料和酒品慰勞家中的年輕人,晚上的儀式是「我愛紅娘」,分為男女兩支隊伍,部落的婦女會到女性隊伍,將年輕的女孩帶至男性隊伍,讓他們一起牽手跳舞。

孩子在採訪時,部落的長者提到豐年祭是祈求祖先讓作物豐收,因此在豐年祭前要帶著小米酒與食物去發源地,也就是祖先一開始居住的山區,先祭拜祖先,才可以開始豐年祭。王邦文滿意地說:「孩子漸漸知道豐年祭不只是喝酒、跳舞,還有一些儀式的意涵,他們現在可以介紹大概的內容。」

王邦文和孩子們有說有笑的互動,師生關係很親密。 攝影/陳姿如

「我覺得孩子在這些影像課程中,原住民的文化內涵會慢慢深植到他們的內心。」王邦文說,他希望以後可以讓孩子去採訪部落每一個重要的活動,或是採訪老人家關於部落老照片的故事,希望孩子可以把部落的智慧收集起來,並知道怎麼和外地人介紹屬於自己的文化。

原住民小記者 報導部落有趣議題

孩子們會在下學期擔任部落的小記者,每個禮拜或每個月要針對一個有興趣的部落議題進行採訪,例如有位同學演奏排笛,得了獎,便可以去採訪他為何學習排笛,以及準備比賽的心路歷程,並做成新聞影片,在學校的網站或是youtube上播出。

王邦文認為,這個部落小記者計畫能讓孩子們自己的想法,透過學習到的影音製作工具、方法呈現給大家。未來孩子們可以學習更多形式的影片製作方式,例如紀錄片,或是寫成一篇劇本,用戲劇的方式呈現部落的有趣故事。

「希望孩子們可以關心原住民文化,慢慢去了解且重視這些智慧,並以部落為榮。」王邦文期許這些孩子就算到了都市,也不要忘記自己原住民的身分,或是否定自己的文化,甚至長大後可以回來部落,用在大學所學到的專業幫助部落的其他人,一起復興原住民文化。

 

採訪側記

部落的小朋友因為沒有深刻的文化認同,到外地後,他們會害怕和他人不同,而不敢說族語。這讓我想到我自己的經驗,我是客家人,小時候以流暢的客語能力為榮,然而,長大後到都市就學,發現身邊沒有任何的同伴,這讓我覺得非常孤單,在被發現是客家人時甚至有點羞愧。在聽完老師說的原因,希望可以更了解我自己的文化,並以此為榮。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6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577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3,061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626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40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131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3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3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5,063
推:
2
回應:
0

原住民小記者 用報導傳承文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84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84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