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米樂慶祝2017年菁寮社區【突破1000輛】遊覽車來農村旅遊

2017/12/29 01:48
16,255次瀏覽 ・ 14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感謝自由時報王涵平記者特別報導"無米樂農遊 去年遊覽車破千輛 "
2018-01-01
菁寮無米樂社企社規師黃永全執行長企劃執行行銷農村旅遊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164926

照片

〔記者王涵平/後壁報導〕無米樂社區推廣農遊行程,去年突破一年一千輛遊覽車的紀錄,第一千輛的遊客來自新加坡,對於體驗台灣農村文化很感興趣,品嘗割稻飯,除了稱讚,還說會再來。
無米樂社區推廣農遊行程,去年突破一年一千輛遊覽車的紀錄,第一千輛遊客來自新加坡,對於體驗台灣農村文化很感興趣。(記者王涵平攝)
體驗農村文化 星國遊客喊讚
無米樂社區規劃師黃永全表示,在新加坡與台灣的旅行社大力合作下,近兩個月帶來廿輛遊覽車、約一千名遊客,前往台灣的城市與農村地區旅遊,無米樂社區也是行程之一,感受到台灣農村文化的老感情,對於老故事、老街、老店、老厝、老人家,都很有興趣,也稱讚社區對文化資產守護得很好。
遊客以古裝打扮,在文林伯牽牛車助陣下,嫁妝一牛車的迎娶隊伍,繞行菁寮老街,每個人都興致盎然,紛紛拍照留念,中午品嘗社區媽媽以在地自然農法種植的食材,觀光客還自己演出上菜秀,直說是好玩又好吃的台灣味。
無米樂社區農遊遊覽車突破一年一千輛,後壁區長魏文貴也前往向新加坡遊客表達歡迎之意,特別贈送在地小農以自然農法生產的「菁讚米」及「爆米香」伴手禮。
菁寮無米樂社企社規師黃永全執行長指出,中央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新加坡的電視台特別規劃「食在好玩」台灣農村行腳節目,選在菁寮無米樂社區拍攝,將最有台灣味的農村文化特色與體驗活動行銷出去,是最好的台灣文化國際行銷方式。

照片

敬愛的師長媒體記者大家好

菁寮無米樂社區新聞稿:請大家多幫忙,謝謝

慶祝2017.12.26年菁寮無米樂社區【突破1000輛】遊覽車來農村旅遊

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傳播 

https://www.peopo.org/news/336415

無米樂菁寮嫁妝一牛車.稻田的餐桌囍宴

https://www.peopo.org/news/351757

照片

照片

新聞稿:

指導單位:台南市政府 後壁區公所

主辦單位:菁寮無米樂社區 無米樂規劃工作室

時間:2017.12.26早上11:30~12:30

地點:菁寮老街荷蘭井菁寮無米樂社區

聯絡人:菁寮無米樂社企社規師黃永全執行長

這次在12月26日週二(菁寮老街荷蘭井菁寮無米樂社區)約11:30~12:30,也同時舉辦歡迎遠從新加坡來的團體一行30名的觀光客,在我們菁寮無米樂社區12年來努力轉型農村文化觀光,2017年突破一年1000輛遊覽車以上的紀錄,中午約12:00「後壁區公所魏區長」也專程來到菁寮無米樂社區,有菁寮老吾老千歲古樂團演奏,特別送在地的小農民們自然農法的「菁讚米」及「爆米香」伴手禮,表達感謝之意。 

照片

這是由中央政府所努力建構的新南向東南亞國民來台灣文化觀光的大力推動之下,2017.5.17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台特別規劃李騰先生(紅星大獎名主持人)領銜主持的「食在好玩」台灣農村行腳節目,選在菁寮無米樂社區拍攝,也將最有台灣味的農村文化特色與體驗活動一一地呈現在新加坡的100名觀光客及在新加坡國家電視裡,達到最好的台灣國際文化觀光行銷成效。

照片

照片

新加坡的曾兄弟旅行社與台灣的華耀旅行社大力協助,近兩個月帶來了20輛遊覽車約一千名的遊客進入到台灣城市及農村旅遊,提升觀光經濟發展助益甚大,當然菁寮無米樂社區也受益其中,每輛遊覽車的新加坡觀光客,皆很享受在台灣農村文化的老感情,老故事,老街,老店,老厝,老人家,老老的人情味裡。

照片

照片

菁寮聚落在1998年起,開始從事社區總體營造中,居民們自主性的發展,建立守護在地文化資產的基礎,重拾傳統藍染與草編的老技藝等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同時也著重在地老人的存在價值,即開始挖掘紀錄在地老農民生活文化的珍貴資料與菁寮嫁妝老街經濟商店的特色樣貌。

自從2005年「無米樂」紀錄片,開始在台灣總統府與台灣各地電影院隆重開演,造成平凡中的老農夫崑濱伯夫婦,煌明伯夫婦,文林伯夫婦及社區居民們,在無腳本所演出來紀錄片瘋迷全台灣,讓台灣人在忙著工業時代的產品,同時也開始關心我們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何去何從,更在農村的生活,生態及生產上投入更多的關注,電視與廣播報章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2006年菁寮農村離鄉遊子黃永全社規師成立菁寮庄社企社造規劃導覽文史工作室,開始以E化建構菁寮庄社造過程與文史資料,並修護老舊三合院文化景觀及農村生活體驗的特色民宿,和老農夫用一輩子守護住一片綠油油稻米農作產業,一步一步地建立菁寮聚落的「人」、「文」、「地」、「產」、「景」的社造資源與推動關懷老人的職責。

照片

照片

菁寮無米樂社企社規師黃永全執行長10多年來長期和社區居民做到【自己的村落,自己救】,自費自主性的出錢出力,為故鄉勾勒出美麗家園的藍圖做了社區第一張導覽地圖,以及大家開會漸漸凝聚共識,將菁寮農村生活體驗【翻轉】為農村深度的文化觀光旅遊,帶動貧瘠老舊農村的觀光經濟成長效益,以跳脫【穀賤傷農的稻田產業,影響農村經濟社區發展】的貧瘠經濟生活壓力,讓離鄉遊子早點找到回鄉的路,和父母親建立全家福闔家歡,過著全村落萬家燈火的好日子。

也因2007年2 月「台灣高鐵」的建立,快速地使台北到高雄縮短為一日生活圈的旅遊模式,開始以菁寮無米樂導覽地圖行銷到台北,讓第一團坐高鐵來的資策會同仁小團體,來享受老農村的老感情,老故事,老街,老店,老厝,老人與老老的人情味的農村社區文化導覽,更是享用了菁寮無米樂社區第一次提供的稻田裡的割稻飯,無米樂的主角們也挑著飯菜與社區居民大家一起在忙之下,也享樂在農村轉型文化觀光的歡樂裡。

2007年由台南縣政府文化處,申請通過文建會第一屆區域型文化資產守護與活化的菁寮嫁妝文化計畫案三年期執行計畫,開始真正由官方規劃菁寮聚落嫁妝文化資產守護與活化的長期目標,讓菁寮無米樂社區能向前再邁開一大步,也使三百多年的老舊農村紮根於文化又帶動農村觀光經濟發展的一大步。

照片

這其中連續11年來至2017年,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協助提出菁寮嫁妝文化三年計劃裡,協助菁寮無米樂社區的居民建構出守護文化資產及活化的目標,當然居民們也不斷的努力守護文化資產及配合政府的整修計劃,積極投入農村轉型農村文化觀光的經濟發展,及農村如何再生計劃裡,建構出有利達到菁寮無米樂社區能夠永續經營之路。

這期間台南市議會的議員們大力的協助,建設菁寮農村聚落經費審查上的幫忙與推動。

台南市政府經發局與後壁區公所的大力幫忙推動後壁商圈的成立,與舉辦一系列農村經濟發展活動。

觀光旅遊局協助建構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及配合社區的經濟活絡與觀光發展的一系列活動的舉辦。

社會局也大力協助在新住民多元文化的活動協助。

照片

水保局與農業局更是投入改善農村產業升級的農村再生,及稻田體驗活動的大力協助。

環保局也多方協助在低碳城市的一系列宣導的舉辦活動上協助。

勞工局也大力協助在老舊農村,中年失業問題工作上的大力協助。

警察局更是在社區舉辦各種活動與老街商圈的發展上盡了很多心力。

工務局與消防局也在社區建構合法民宿及建物的安全維護上多方的協助。

新聞局也多方協助安排新聞媒體記者,大力報導菁寮無米樂社區的成功發展模式。

照片

衛生局也在社區居民健康上,針對重大傳染疾病的大力宣導與協助防護。

交通局更是在後壁區及菁寮無米樂社區的文化觀光上大力協助建構出永續經營的市公車與文化公車交通網絡。

教育局也針對社區學校的有關農村產業的教學計劃體驗活動,及永續校園的建構大力的協助。

以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單位及國內外媒體國際觀光客,全台灣的旅行業者,社區,學校,公司行號,機關團體,及人民團體協會們全力協助的基礎上讓菁寮無米樂社區,一步一腳印的建構出富麗農村及幸福家園的目標邁進,當然我們也希望在轉型農村深度文化觀光經濟發展的永續經營社區,除了完成觀光旅遊的團體遊客達到每年突破1000輛遊覽車之外,能更順利完成台灣金牌農村的目標。

照片

這次在12月26日週二菁寮老街約11:30~12:30,也同時舉辦歡迎遠從新加坡來的團體一行30名的觀光客,在我們菁寮無米樂社區12年來努力轉型農村文化觀光,今年突破一年1000輛遊覽車以上的紀錄,中午約12:00「後壁區公所魏區長」也專程來到菁寮無米樂社區,特別送在地的小農夫們以自然農法種及自己品牌的「菁讚米」及「爆米香」伴手禮,表達感謝之意。

照片

照片

這是由中央政府所努力建構的新南向東南亞國民來台灣文化觀光的大力推動之下,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台特別規劃李騰先生(紅星大獎名主持人)領銜主持的「食在好玩」台灣農村行腳節目,選在菁寮無米樂社區拍攝,也將最有台灣味的農村文化特色與體驗活動一一地呈現在新加坡的100名觀光客及在新加坡國家電視裡,達到最好的台灣國際文化觀光行銷成效。

新加坡的曾兄弟旅行社與台灣的華耀旅行社大力協助,近兩個月帶來了20輛遊覽車約一千名的遊客進入到台灣城市及農村旅遊,提升觀光經濟發展助益甚大,當然菁寮無米樂社區也受益其中,每輛遊覽車的新加坡觀光客,皆很享受在台灣農村文化的老感情,老故事,老街,老店,老厝,老人家,老老的人情味裡,尤其是看到近百年的嫁妝老店,那種台灣的老嫁妝文化資產還守護的這麼好,及看到豁達的老農夫辛勤的農作很是感佩,也實際體驗了由遊客自己裝扮台南菁寮的嫁妝一牛車的踩街活動很有趣,中午更享用了由社區媽媽以在地自然農法的食材,煮出來的農村農作的感恩割稻飯,飯前還由我們觀光客自己來一段上菜秀,真是好玩又好吃的台灣味,新加坡的觀光客也齊聲說「讚」及告訴我們下次一定會再來的。

照片

照片

菁寮聚落墨林社區在1998年起,由殷献正村長與居民自主性的發展,建立守護在地文化資產的基礎,包括推動梁家四合院「重仁診療所」自費整修,無償性提供社區成立墨林農村文物館,及台南縣政府文化處與教育局的大力協助改善村落閒置髒亂空間為入口意象的親水公園,重拾傳統藍染與草編的老技藝等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同時也著重在地老人的存在價值,即開始挖掘紀錄在地老農民生活文化的珍貴資料與菁寮嫁妝老街經濟商店的特色樣貌。

也歷經了五年的文資守護中默默承載居民歲月的成長,與人口的凋零,直到2003年導演顏蘭權小姐與莊益增先生,進入菁寮聚落拍攝「無米樂」紀錄片,和居民們共同生活歷經了15個月。

2004年殺青也同時得到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台灣類首獎,讓台灣媒體界驚艷,平凡中偉大的一部農村生活紀錄片真實的呈現。

2005年開始在台灣總統府與台灣各地電影院隆重開演,造成平凡中的老農夫們,無腳本所演出來紀錄片瘋迷全台灣,讓台灣人在忙著工業時代的產品,同時也開始關心我們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何去何從,更在農村的生活,生態及生產上投入更多的關注,電視與廣播報章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照片

2005年菁寮老街250年金德興藥鋪列入台南縣縣定古蹟,讓菁寮聚落的傳統文化由點線面建構出老農村生活的文化景觀。

2006年菁寮農村離鄉遊子黃永全社規師成立菁寮聚落墨客林立社造導覽文史工作室,開始以E化建構菁寮庄社造過程與文史資料,並修護老舊三合院文化景觀及農村生活體驗的特色民宿,和老農夫用一輩子守護住一片綠油油稻米農作產業,一步一步地建立菁寮聚落的「人」、「文」、「地」、「產」、「景」的社造資源與推動關懷老人的職責。社區居民也感受到【自己的村落,自己救】,自費自主性的出錢出力,為故鄉勾勒出美麗家園的藍圖,以及大家開會漸漸凝聚共識,將菁寮農村生活體驗轉型為農村深度的文化觀光,帶動貧瘠老舊農村的觀光經濟成長效益,以跳脫「穀賤傷農」稻田產業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貧瘠經濟生活壓力。

照片

照片

也因「台灣高鐵」的建立,快速地使台北到高雄縮短為一日生活圈的旅遊模式,開始以菁寮無米樂導覽地圖行銷到台北,讓第一團坐高鐵來的資策會同仁小團體,來享受老農村的老感情,老故事,老街,老店,老厝,老人與老老的人情味,更是享用了菁寮無米樂社區第一次提供的稻田裡的割稻飯。

2007年由台南縣政府文化處,申請通過文建會第一屆區域型文化資產守護與活化的菁寮嫁妝文化計畫案三年期執行計畫,開始真正由官方規劃菁寮聚落嫁妝文化資產守護與活化的長期目標,讓菁寮無米樂社區能向前再邁開一大步,也使三百多年的老舊農村紮根於文化又帶動農村觀光經濟發展的一大步。

2008.10.1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技術顧問前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葛拉博士參訪菁寮無米樂社區,更是喚醒了居民,菁寮無米樂農村應該保留農村特色,不要太商業化社區才能永續經營。

2009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農村社區,榮獲行政院內政部~全國績效第一的績優農村。

照片

2009年 23國的國際土地學者貴賓團參與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也專程參訪菁寮無米樂農村,直誇真是很傳統的台灣農村文化,老農民親切又和善,富有濃濃的人情味。

2011年台南市後壁區無米樂的故鄉~榮獲【國際宜居城市大獎】「國際花園城市獎」銅牌獎。

2011年百年國慶日行政院邀約22國家國際記者團,參訪菁寮無米樂農村探索之旅。

2011年Discovery《亞洲瘋台灣》由Janet搭配土耳其吳鳳先生主持播出台南市後壁區無米樂菁寮社區特色農村風貌。

照片

連續11年來至2017年,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協助提出菁寮嫁妝文化三年計劃裡,協助菁寮無米樂社區的居民建構出守護文化資產及活化的目標,當然居民們也不斷的努力守護文化資產及配合政府的整修計劃,積極投入農村轉型農村文化觀光的經濟發展,及農村如何再生計劃裡,建構出有利達到菁寮無米樂社區能夠永續經營之路。

這期間台南市議會的議員們大力的協助,建設菁寮農村聚落經費審查上的幫忙與推動。

台南市政府經發局與後壁區公所的大力幫忙推動後壁商圈的成立,與舉辦一系列農村經濟發展活動。

觀光旅遊局協助建構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及配合社區的經濟活絡與觀光發展的一系列活動的舉辦。

社會局也大力協助在新住民多元文化的活動協助。

水保局與農業局更是投入改善農村產業升級的農村再生,及稻田體驗活動的大力協助。

照片

環保局也多方協助在低碳城市的一系列宣導的舉辦活動上協助。

勞工局也大力協助在老舊農村,中年失業問題工作上的大力協助。

警察局更是在社區舉辦各種活動與老街商圈的發展上盡了很多心力。

工務局與消防局也在社區建構合法民宿及建物的安全維護上多方的協助。

新聞局也多方協助安排新聞媒體記者,大力報導菁寮無米樂社區的成功發展模式。

照片

衛生局也在社區居民健康上,針對重大傳染疾病的大力宣導與協助防護。

交通局更是在後壁區及菁寮無米樂社區的文化觀光上大力協助建構出永續經營的市公車與文化公車交通網絡。

教育局也針對社區學校的有關農村產業的教學計劃體驗活動,及永續校園的建構大力的協助。

以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單位及國內外媒體國際觀光客,全台灣的旅行業者,社區,學校,公司行號,機關團體,及人民團體協會們全力協助的基礎上讓菁寮無米樂社區,一步一腳印的建構出富麗農村及幸福家園的目標邁進,當然我們也希望在轉型農村深度文化觀光經濟發展的永續經營社區,除了完成觀光旅遊的團體遊客達到每年突破1000輛遊覽車之外,能更順利完成台灣金牌農村的目標。

照片

無米樂故鄉~「菁寮庄」人文發展歷史脈動

                    【撰文.攝影/菁寮社區規劃師 黃永全】2017年12月

 台南縣「後壁鄉」在明鄭時代地屬承天府天興縣。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設台南台灣府在舊台南市區,下設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後壁地區屬諸羅縣,那時尚是荒蕪之地,乾隆末年,諸羅縣改稱「嘉義縣」,後壁地區所有人煙,地屬嘉義下茄苳北堡然而當時後壁地區的主要聚落在「菁寮庄」,直到日治時期縱貫體路開通之後,後壁地區政經中心逐漸移往火車站附近的「後壁寮」,台灣光復後乃以「後壁寮」為中心設置「後壁鄉」。民國99年12月25日因應縣市合併,原台南縣與台南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並更名為「臺南市後壁區」。 

「後壁區」位處台南市最北端,東迄白河區、西與鹽水區相接,南隔急水溪昆鄰新營區與東山區、北面則以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義竹鄉相望。境內地勢平坦,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平原,總面積約71.20平方公里。居民人數約23,750人(2017年11月),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遍植水稻,是嘉南平原的穀倉,其耕地面積達三千五百多公頃居全台之冠。

照片

藍染的故鄉「青仔寮」

「菁寮庄」名稱沿革:清朝時屬台灣府嘉義縣下茄苳北堡,由於此地人民大都種植「青仔」(一種染料樹),因產量豐富,人民生活獲得改善,為促使普遍種植因此取名「青仔寮」即是「菁寮庄」地名。本地的藍染工藝,起源甚遠。靛藍織染,不僅提供了染料商品,隨之發展的彩紋圖騰,更宣告了產業文化的誕生。光復以後,本村則以“三角藺草”編織為農村副業。庄內廣行草編,一時蔚為盛事。而且當時南北交通動線與生活重心位置,即是興盛的鹽水港聚落,貨物往諸羅縣運輸,與銷售必經的中繼站「菁寮庄」,亦是鄰近聚落發展經濟最早的庄堡。    

照片

 

菁寮北勢街~嫁妝老街

在清末到民國50年代,當地不只以藍染(清末民初)和稻田農作及草編製品帶動繁榮外,更發展出早期阿公阿嬤的嫁妝品興盛的商店街林立,每種行業皆有數家以上,如:金飾店、囍餅舖、西服店、布行、棉被店、禮服店、皮鞋店、腳踏車店、傢俱工廠、酒家、茶室、飲食館、販仔間(旅社)、碾米廠、鐘錶店、美容院、冰果部、理髮廳、打鐵店、鉛桶店,木桶製作店、五榖雜糧店、戲院、野台戲、西醫診療所、中藥舖、家庭五金行、雜貨店、百貨行、柑仔店、磚廠、蓋屋包商、大型菜市場、信用組合會社、輕便車道、公共澡堂、應有盡有。

菁寮聚落的興衰在於,日治初期後壁地區屬菁寮最為繁榮,日治以後,後壁寮在1902年火車站的交通建設投入而逐漸發展起來,但隨著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與老軍路(台一線)通過後壁寮(侯伯村)附近,提高國內交通運輸的方便性,取代了「菁寮庄」的舊官道交通路線,鹽水港亦因港口淤塞無法行船及裝卸貨物,交通工具的提升改善人力運輸的快速性,隨及菁寮交通運輸路線的重要性降低,聚落才慢慢沒落,至今菁寮聚落「菁寮」與「墨林」,只剩老弱婦孺,約不足1400人,物少人稀與老舊破損房屋的萎縮景象。

照片

農村文化資產的守護與活化

但在「菁寮庄」已沒落40年之久時,也有重振旗鼓,再造新氣象的利基。雖然目前菁寮聚落繁榮景象不在,但百年景物依舊,老年人的生活智慧與文化記憶和傳統老技術猶存。在1998年起,菁寮墨林村落由殷村長與居民自主性的發展,建立守護在地文化資產的基礎,包括推動梁家四合院的重仁診療所自費整修,無償性提供社區成立墨林農村文物館,改善村落閒置髒亂空間為入口意象的親水公園,以及重拾傳統藍染與草編的老技藝等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同時也著重在地老人的存在價值,即開始挖掘紀錄在地老農民生活文化的珍貴資料與菁寮嫁妝老街經濟商店的特色樣貌,並修護老舊三合院文化古蹟景觀及農村生活體驗的特色民宿,和老農夫用一輩子守護住一片綠油油稻米農作產業,一步一步地建立菁寮聚落的「人」、「文」、「地」、「產」、「景」資源與推動關懷老人的職責。社區居民自費自主的出錢出力,為故鄉勾勒出美麗家園的藍圖,以及大家開會漸漸凝聚共識,將菁寮農村生活文化轉型為文化觀光,帶動貧瘠老舊農村的文化觀光經濟效益。

照片

照片

推動文化資產活化,盼為離鄉遊子找到回鄉的信心

2007年由台南縣政府文化處針對菁寮聚落輔導完成有:聞名全台的稻米種植文化、嫁妝採買文化、農村,集村換工文化,還有珍貴老嫁妝街的長排木街屋、完好可運轉的日式木造碾米廠、普立茲獎大師波姆設計與監造的菁寮聖十字架教堂及具古蹟地位的金德興藥鋪與菁寮國小中正堂、菁寮黃家古厝以及多處古老紅磚三合院等,可說無形和有形的文化資產相當豐富。打造成為全台第一個嫁妝產業活化聚落,重現昔日風華。

照片

菁寮聚落於2007年申請文建會第一屆「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三年補助計畫案,讓社區再次展現台南傳統嫁女兒的文化資產,重現嫁妝一牛車活動景物,與經常性舉辦傳統工藝產業、米食文化的創意市集活動,亦開課培育菁寮生活博物館經理人,辦理社區導覽員培訓及文化創意產業設計,建立菁寮老農村聚落生力軍人才庫。另外,還有專業演藝團隊進駐,及老舊三合院自費自主性社造修護為民宿,除了提升社區居民參與公共藝術與環境學習機制的建立,也呈現出菁寮嫁妝文化生活博物館的功能。透過這些堅持與努力,復甦菁寮農村嫁妝文化產業的經濟,提升在地傳統文化資產與農村的生活品質,盼為離鄉遊子找到回鄉的信心。

照片

菁寮農村,經過世代老農民散發出來的憨厚人情味,以代代相傳的堅毅生命力,守護台灣最後一塊綠油油淨土的精神,和在地子弟感人肺腑的親情延續,娓娓道來真情流露的故事,來發掘自己社區的真善美樸,也浸染了來此尋幽攬勝的遊客。

菁寮農村追求真正的卓越,請大家多多鼓舞與打氣,在老農民社區裡,老中青少世代交替中,社區由下往上的社造,一步步自主性發展及鼓勵自費投資在地產業,開發農村文創觀光事業,開拓貧瘠農村經濟,創造在地就業機會,留住在地青壯年所努力的痕跡,將祖先所留下來的老舊文化資產,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經營,讓菁寮庄發光發熱。

照片

菁寮聚落農村的社區營造發展軌跡

1998年菁寮農村墨林社區殷理事長開始發展社區總體營造,建構「人」「文」「地」「產」「景」的墨林文物館,親水公園,失傳50~100年的菁寮藍染,藺草編織,帶動守護菁寮墨林農村嫁妝老店的文化資產。

2000年建構好社區營造的成果展現,墨林文物館,親水公園,恢復失傳50~100年的菁寮藍染,藺草編織工藝產業,帶動守護菁寮墨林農村嫁妝老店的文化資產。

2003年導演顏蘭權與莊益增進入菁寮聚落拍攝「無米樂」紀錄片,歷經了15個月。

2005年開始在台灣總統府與台灣各地電影院隆重開演,造成平凡中的老農夫們無腳本所演出來紀錄片瘋迷全台灣,讓台灣人在忙著工業時代的產品同時,也開始關心我們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何去何從,電視與廣播報章各媒體皆爭相報導。

照片

照片

2005年菁寮老街250年金德興藥鋪列入台南縣縣定古蹟。

2006年菁寮農村離鄉遊子黃永全社規師成立菁寮聚落墨客林立社造導覽文史工作室,開始以E化建構菁寮庄社造過程與文史資料,並修護老舊三合院文化古蹟景觀及農村生活體驗的特色民宿,和老農夫用一輩子守護住一片綠油油稻米農作產業,一步一步地建立菁寮聚落的「人」、「文」、「地」、「產」、「景」資源與推動關懷老人的職責。社區居民自費自主的出錢出力,為故鄉勾勒出美麗家園的藍圖,以及大家開會漸漸凝聚共識,將菁寮農村生活體驗轉型為農村深度的文化觀光,帶動貧瘠老舊農村的觀光經濟成長效益,以「跳脫穀賤傷農」貧瘠農村生活壓力。

2007年由台南縣政府文化處,申請通過文建會第一屆區域型文化資產守護與活化的菁寮嫁妝文化計畫案三年期執行計畫,開始真正由官方規劃菁寮聚落嫁妝文化資產守護與活化的長期目標,讓菁寮無米樂社區能向前在邁開一大步,也讓三百多年的老舊農村紮根於文化又帶動農村觀光經濟發展的一大步。

2008.10.1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技術顧問、前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葛拉博士參訪菁寮無米樂社區,更是喚醒了居民,菁寮無米樂農村應該保留農村特色,不要商業化才能永續經營。

2009榮獲行政院內政部~全國績效第一績優農村~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農村社區。

照片

照片

2009年23國的國際土地學者貴賓團參與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也專程參訪菁寮無米樂農村,直誇真是很傳統的台灣農村,老農民親切又和善,富有濃濃的人情味。

2009年大愛電視台在菁寮農村拍攝<千江有水千江月>,前菁寮慈濟人人黃聖璧師兄的故事。

2011年台南市後壁區無米樂故鄉~得獎【國際宜居城市大獎】「國際花園城市獎」銅牌獎。

2011年百年國慶日行政院,行政院邀約22國家國際記者團參訪菁寮無米樂農村探索之旅。

照片

2011年Discovery《亞洲瘋台灣》由Janet搭配土耳其吳鳳先生主持播出台南市後壁區無米樂菁寮社區特色農村風貌。

2012年菁寮老街上建構地方文化保存活化的示範點;「稻稻來」社區廚房,提供給社區老年人中午供餐的服務。

2012年大愛電視台在菁寮農村拍攝<紅塵驛站過>,前菁寮慈濟人李惠瑩,靜淇師姐的故事。

2012年三立電視台借菁寮老農村景物拍攝【阿爸的願望】偶像劇

照片

2013年核定通過臺南市後壁區無米樂社區農村再生計畫,三年計畫案。

2014年Discovery《亞洲瘋台灣全明星》20台TLC旅遊生活頻道4月20日晚上9:00由Janet搭配頂級旅遊達人珊曼莎布朗主持播出台南市後壁區無米樂菁寮社區特色農村風貌。

照片

2014年通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E化群聚計畫案,農村曲~漫遊無米樂群聚 輔導補助方案

2014年文化部在台南市後壁區菁寮無米樂社區建構台灣故事島菁寮農村故事館。

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賽,韓國三星集團進駐菁寮老街拍攝東方小孩的臉龐形象廣告。

2014年三立電視台以菁寮老農村景物拍攝【阿母】偶像劇

2014年公共電視台以菁寮老農村人與景物故事拍攝【浩克慢遊】【前輩好樣的】紀錄片

2014年台南市政府邀約台灣媒體以菁寮老農村人與景物故事拍攝【無米樂輕旅行】報導。

照片

2014年後壁菁寮店家,E化群聚計畫案,農村曲~漫遊無米樂群聚,推出首創的中秋佳節福袋,『幸福久久久~無米樂超值福袋』。

2014年壹週刊與台灣戶外旅遊雜誌中國時報記者採訪,熱情報導台南後壁菁寮農遊

2014年無米樂社區農村再生歲末農村市集農村體驗活動,菁寮老街來趣無米樂

2014大愛電視台在菁寮農村拍攝<牽手>,中國時報記者採訪報導

2015年通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E化群聚計畫案,酷壁了後壁產物聯盟,輔導補助方案

2015年通過社會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2015年通過第三年農村再生方案

2015年公視來拍攝社區紀錄台灣心動線

照片

2015年三立電視來拍攝社區紀錄青春好7淘

2015年三立電視來拍攝社區紀錄愛玩客

2015年非凡電視來拍攝社區紀錄台灣真善美

2015年空中英語電視來拍攝社區紀錄英文學習課程

2015年GTV27電視來拍攝社區紀錄故鄉的好滋味

2015年TVBS電視來拍攝社區紀錄食尚玩家 來去住一晚

2015年東森電視財經台進擊的台灣來拍攝社區紀錄節目

照片

2015年東森電視台1001個故事來拍攝社區紀錄節目

2015年法界衛星電視台來拍攝社區紀錄新聞節目

2015年台灣電視台來拍攝哇!陳怡君偶像劇節目

2015年中廣苗栗電台訪談黃永全介紹菁寮社造節目

2015年曾文溪廣播電台訪談黃永全介紹菁寮社造節目

2016年新永安電視台訪談黃永全介紹菁寮無米樂社造社會企業,米的故事節目

2016年三立,中視電視台綜藝玩很大介紹菁寮無米樂社造故事節目

2017年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台訪談黃永全介紹菁寮無米樂社造社企節目

照片

2017年香港電視台介紹菁寮老街無米樂社造節目

2017年中國中央電視台介紹菁寮老街無米樂社造節目

無米樂~菁寮庄社造規劃導覽文史工作室~荷蘭井湧泉民宿

黃永全執行長~32年導覽老師(準社區規劃師~文建會社造培力專業師資~文化資產守護經理人,地方文化館專業人才培訓,媒體企畫廣告行銷,文化創意專業設計,農村再生專員班,鄉土教育DIY教師) 

731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菁寮老街荷蘭井129號 

Google,部落格,Facebook查詢:→黃永全,菁寮農村,無米樂

Email: cnlceramists@yahoo.com.tw 

無米樂菁寮庄社造規劃導覽文史工作室http://wumework.wunme.com/

農村曲~漫遊無米樂群聚http://www.wume.org.tw/

無米樂故鄉中英文版(English blog)http://wumiler.blogspot.tw/

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nlceramists/twblog

黃永全facebook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nlceramists

無米樂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nlrice
無米樂社區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pcnlceramists

菁寮無米樂社區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nlceramists0931033700

黃永全公民記者 http://www.peopo.org/cnlceramists

文化部社區通http://sixstar.moc.gov.tw/blog/ceramists/

照片

無米樂社區菁寮農村再生參訪旅遊半日~一日~二日遊規劃行程,台南市後壁區菁寮社區營造規劃師~黃永全執行長企劃農村再生,文化資產~永續經營專業導覽,合法立案,菁寮百年三合院,無米樂荷蘭井湧泉民宿,菁寮農村生活體驗博物館,稻米文化館,農耕體驗,牛車割稻仔飯,菁寮藍染,綁稻草人,稻草筆,彩繪斗笠,碾米DIY,冠軍米,菁寮阿嬤創意台客袋,故鄉的餅伴手禮。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