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破碗重圓_剪黏工藝的美麗與哀愁

2018/01/19 15:03
4,651次瀏覽 ・ 3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記者 王達、王茲筠、羊敏丹、蔡佳萍/台北報導

剪黏在清末日治初期傳入台灣,結合了泥塑與鑲嵌兩樣工法,講求在灰泥塑成的胚體上,用不同顏色的陶瓷或玻璃碎片黏貼裝飾。題材以人物故事為主,常見於傳統閩粵廟宇,是廟宇古蹟修復很重要的一環,但近年來卻受到工廠流線化大量生產的影響。

坊間流傳所謂「南何北洪」,即是領頭匠師作工差異所形成的派別;「北洪」係指由洪坤福為首的泉州派,主要特色是「留灰縫」。陳世仁的祖父陳天乞是洪坤福派下弟子,陳世仁從祖父身上習得好手藝,是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剪黏藝師。台北市定古蹟陳德星堂,即是他手下的作品,看這位手作剪黏工藝近半世紀的工藝師如何在流線化生產夾擊下,繼續堅持並且詮釋手中碗片剪黏的美麗。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