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美國能源轉型關鍵字:減煤、綠電、韌性、補貼
檢視美國近年電力供應結構,「以氣代煤」並未提高該國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度。
文/顏東白(前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
2017年的美國能源轉型走向出現許多有趣變化。縱使川普上台後要求聯邦政府端出許多不利再生能源的政策,但種種條件的交互作用,加上超級颶風接連侵襲,凸顯了微電網和分散式發電系統對災後重建的貢獻,使美國的能源轉型方向愈來愈清晰,無法靠川普一人意志螳臂擋車。
客觀分析各項因素,美國的能源轉型早就勢在必行。
先看政治層面,當去年6月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時,立刻激起了美國環保團體、企業界、及各地方首長的一致譴責,許多城市選擇不理會聯邦政府的決策,繼續朝向將再生能源貢獻100%電力的長期目標努力。
再看經濟因素,美國多數電廠建於1950~90年代,本就屆臨除役,這幾年便宜到不行的天然氣,加上再生能源的追趕,造成傳統燃煤電廠的生存壓力,即便川普有意救援,也無法解除腹背受敵的窘境。
另一個不受川普影響的趨勢,是再生能源持續成長。由於再生能源的生命週期攤平成本一再降低,使其裝置容量和發電量屢創新高。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即是,2017年的三月和四月份,美國公用事業的再生能源(含水力)單月發電量,自1984年7月以來首次超越核能!上半年兩種發電模式約各提供美國20%電力。考慮兩種產業近年的此消彼長,未來再生能源勢必扮演更吃重角色。
除了各種能源種類之間的纏鬥,極端氣候的亂入,也對去年美國能源市場造成不小影響。
比方2017年夏秋之交,美國東南沿海連續遭遇兩個超級颶風(Harvey & Irma),不但引發如何抵禦極端天氣及防災應變的社會討論,更使「微電網」「分散式發電裝置」「儲能電池」等可自外於中央電網的自主能源設備受到矚目。
早在2012年珊迪(Sandy)颶風席捲美國東北方新英格蘭地區時,微電網和分散式發電設備便引起注意。去年超級颶風侵襲東南各州,微電網不但增加部分社區或機構的防災和供電韌性;也讓集中式電網受到質疑,不少傳統電廠得因颶風來襲被迫停機,加勒比海島嶼波多黎各的中央電網甚至被瑪利亞颶風(Maria)一舉摧毀,颶風離境一個月後仍有8成人口處於無電狀態,慘狀震驚全球!
危機就是轉機。當龐大搶救資源陸續湧入,《天翻地覆》作者Naomi Klein便提醒,波多黎各的重建過程必須兼顧環境永續和社會正義,設法讓社區單位主導的微電網和分散式再生能源成為災後重建最佳選項;才能提供比傳統電網更好的防災能力和氣候韌性。
再來,檢視美國近年電力供應結構,「以氣代煤」並未提高該國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度。
調閱2000~16年官方統計,即便天然氣供電比例從20%攀升至接近40%,同時期的煤炭發電比重,卻從以往的過半比重走跌至30%左右。在兩條曲線的交錯下,化石燃料對美國電力部門的貢獻度依舊維持在70%上下,且呈現緩步走跌趨勢。
最後一個話題來自補貼政策。儘管美國仍是當前全球最大核能國,核電貢獻近兩成發電量。但從1996~2016年已長達20年沒有新建核電廠。去年3月「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宣布破產,不難看出這一行面臨的困境。到了10月;著名的氣候懷疑論者、也是美國的能源部長Rick Perry,原本打算以「穩定供電」理由,提出補貼核、煤等「基載電力」長期儲存燃料的救援方案。
【資料來源】
US & World Respond To Trump’s Withdrawal From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Monthly renewabl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urpasses nuclear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84
Microgrids, Hurricanes and Resiliency: Lessons From Sandy We Can Apply to Harvey and Irma?
Tesla & Sonnen Working Overtime To Power Up Puerto Rico
Electric System Reliability: No Clear Link to Coal and Nuclear
【延伸閱讀】
【COP23系列九】一個美國,三種聲音:波昂氣候變遷會議裡的美國論戰 賴慧玲 2017/11/15
超強颶風接二連三,引發美國「氣候論戰」! 王一方 2017/9/21
三個理由告訴你,「川普退巴」不會有事 高宜凡 2017/6/2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