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 塵裡 佛前 此緣五百年前已注定
山上 塵裡 佛前 此緣五百年前已注定
那是五百年來的事!在佛前虔誠的歲月,求與山的邂逅
五百年後,我離開了佛前,獨攀山林
因緣,就是要與山纏綿的這段因緣,或說是塵緣
塵緣,就是要在風塵中、塵垢裡翻滾,說是修行
這或許要收斂起佛根佛性,縱身翻入了滾滾紅塵
儘管紅塵嚷嚷,擾人心性,但背包沉沉一擔山
就在佛前應允的那段山緣,正因緣俱足渲染中
山緣,清晰可見,是多麼堅定的信仰
行山,有一種溫度,是力量迸發的熱
山,是一尊大佛,就讓我向佛前虔禱
佛,是一座大山,且把我引領到崇山
念山經,忠於自己,忠於山,忠於佛
走山徑,來自堅定信仰、靈魂與生命
入山,為的就是要遂行一種莫名的信念
一種愛的信念,把我融入山林間
山把這種愛,分享給無數虔誠的仁者
山情,必近於癡而始真,人、山其樂融融
關心,山事關心直認真?
人生若塵露,山徑邈悠悠,時與自然造化為伍
通過行山的修練,或可達致精神的超越?
攀登大山宛如進入聖殿堂奧,山林即道場!
~ 百岳老查 2018.03.15.
附 記:
1.照片1.海天寺,引自2017.10.23.「健行筆記」網站(林祿成拍攝)。根據南投觀光旅遊網陳述,「海天寺是台灣最高的廟宇,海拔2374公尺,廟的兩旁有顯赫的對聯,上面寫著『海通山川融河嶽,天開日月相照明』,廟宇中供奉著地藏王菩薩、觀音大士及媽祖娘娘等。這座廟是當年開闢丹大林道時請來的香火,建此廟是為了能使工作人員精神有所寄託,山裡工作的人或者登山客行至此也都會進來燒個香、拜一下以祈求平安。」百岳老查曾於多年前循南投水里而丹大林道而海天寺而走六順山及七彩湖,斯時也曾入寺禮過佛。那些年此路被林務管理單位在林道上的第一個隧道口前挖兩個很大的坑洞,過了坑洞還設立大柵欄(即一般所說的「登山口」,此地離七彩湖還有12公里),本來很簡單、平順的登山林道卻被搞成這副德性,真不是莫名其妙的普通偉大!據悉,2004年中颱敏督利在中南部造成連續大豪雨,引發嚴重水災、崩山與土石流,孫海橋也在此時被沖毀,政府基於護林考量而不再重建該橋,登山客如要由此途進黑山,只有望著悠悠濁水溪流而興嘆而「各憑本事」?但現在走七彩湖、六順山這一帶山域,得有被看成「侵害國家法益」,「嚴重到」需要被「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有些已判刑、有些還正在起訴中?嗚呼,好好的青山綠水,為什麼公部門要把它這樣亂搞呢?登山客何辜?
2.照片2.中國的樂山大佛,引自2017.10.23.「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145),刊載一篇由胡 楊所撰文章指出,「樂山大佛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地處四川省樂山市,並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建於唐代,高71公尺,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摩崖石刻像。這座與凌雲山渾然一體的彌勒大佛,在長達一千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面向峨眉山,注視著滔滔江水、浩浩岷江。難怪有人發出如此感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帶領群山來,挺立大江邊』。」百岳老查登山時而觀看、捕捉大自然顯現之禪機禪趣,每每讚嘆:且敬眾山神這般大樣,莫將登山客視為小人?登山的人,日日看新風景,年年過冷山門,數載行山,或能妙理悟三乘?(按,是佛教運載眾生渡化生死法門的三種交通工具?)
百岳老查回應1:
登山,是門藝術!在登山過程中雖然有點辛苦,但無論如何你都得告訴自己,須要在自己的登山心境中加入點歡樂的、浪漫的、輕鬆的、想像的基本元素。也就是在揮汗的邁步裡,讓輕盈的心情去減緩兩腳上與肩頭上的負擔,然後這幅動人的登山畫面才會充滿愉悅地完美。如果你用詛咒的嘮嘮叨叨來加重你的步伐,這畫面不但你自己覺得很累、很不是滋味,相信同行的山友看了也不會好受?這樣豈不褻瀆了登山這塊純潔畫布呢?既然結了山緣,何不換個心情,相信你會徹底地體會到,原來登山是如此的美麗優雅、豁達瀟灑! 百岳老查 2018.03.15.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