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把苧麻種回來 – 范月華

2018/03/27 22:50
6,306次瀏覽 ・ 2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把苧麻種回來–范月華

往烏來永興路的路上,烏來編織協會總幹事 范月華老師,很意外地在路邊發現了一片原住民常用的苧麻。顯然在這個地方,曾經有大量種植過。苧麻在過去不僅是原住民用於織布,其實平地人也會用它。

資深導覽 汪秀琴老師說:我們泰雅族的衣服都是自己織的,從我們的植物叫做苧麻開始。它可以長到2公尺以上那麼高,那麼我們就是一定是要它的樹皮纖維;然後這個是剝麻的一種方式,老人家很聰明,他們發明的竹子剝麻器,只要靠在莖上這樣一剝,整個樹皮纖維就會剝下來。然後就把它洗乾淨,因為樹皮上面會有汁液,黏黏地,洗乾淨了以後曬好,曬好以後,再來做整理、抽絲剝繭的工作。這就是剝麻器,然後我們會一路紡線。很粗糙的樹皮纖維,把它整理出來,再慢慢地整莖,整到後面就變成我們的紡線。然後把它掛在我們自製的一些器材上面,然後就是可以做成我們的服飾。

一些年長的老太太們告訴月華老師說:其實過去早年的生活,要特別花力氣、花時間去買線,其實是相當貴的。所以她們通常都在家裡會種上幾株的苧麻,然後做成線,用來縫補衣服啦,或者是產後的婦女綁住臍帶用;而苧麻的葉子,還蠻富有營養地,所以有一些人,她們都在種植苧麻之後,可能會把苧麻的葉子拿去餵豬,這樣非常環保,對人、對動物,很有用的一些植物。其實在台灣,它(苧麻)在過去是在漸漸沒落中,但是在未來,它即將是在漸漸地興起中。

想說在台灣的各地,希望藉由「把苧麻種回來」這件事情,也把文化帶回來。所以我今年的目標就是希望烏來可以大量種植,這一次(107年3月9日)景美國中的師生們透過文山社大跟我邀約,希望我能夠在景美國中幫忙種一些纖維植物,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棒的一個經驗。因為我就可以把我所有對苧麻纖維使用於原住民常用地,或者是早期先民在用的纖維質料,就是那個生活的技術跟記憶,把它找出來,並且回饋給大家,我覺得這是一件蠻有意義的事情。

 

文山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明華 台北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