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菜共生 打造零廢棄物農場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李偉皓、楊婷婷/新北市報導】座落在北海岸石門區老梅村的石門有機農場,是遠離台北都市喧囂的世外桃源。場主馮明芳累積三年有機種植經驗,創立蚓菜共生模式,讓土地回歸原始無化肥狀態,建立溫室管控生長環境,讓種菜不再靠天吃飯,西裝筆挺也能當農夫。

發現「禍從口入」 決心投身有機農業

馮明芳原本從事建築工程包商工作,但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一直嚮往種菜的生活,再加上周遭許多親戚年紀輕輕便罹患癌症去世,讓他開始注意到癌細胞和吃下肚的食物息息相關。研究書籍後發現坊間的慣行農法常使用化學除草劑,許多蔬菜農藥超標,因此在三年前決定放下工作,投身有機農業。

做有機的過程並不順遂,從購買土地、申請補助、驗水、驗地,一樣一樣從頭學起,「剛種植一年多都沒有收成,而且還要抓蟲,常常忙到半夜一兩點,點著燈也在做。」家人不理解為什麼要堅持做這麼辛苦又沒有回報的事,但是對馮明芳而言,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吃得健康是他努力的理由。

石門有機農場場主馮明芳,不畏艱難挑戰無化肥、無農藥的有機農業。攝影/李偉皓

與蚯蚓同行 讓種植回歸天然方式

投入有機農業後,一次因緣際會下,馮明芳收到朋友送的四箱蚯蚓,養殖的過程中發現蚯蚓把動物糞便吃下肚後,可以把顆粒粗糙的馬糞消化得比較細,讓蔬菜容易吸收,透過蚯蚓體內的抗菌肽,更分解出對植物具有營養價值的有機物質。

馮明芳想起小時候看人種菜,土裡挖出滿滿蚯蚓,認為在自然的環境中,不需要化學肥料,菜也可以長得很好,「蚓菜共生」的念頭因此萌生。

「蚯蚓對環境要求嚴苛,怕乾、濕、酸、鹼、光、油、高溫,不吃葷只吃素,且只能在十幾度到二十度之間的環境生長。」馮明芳抓起一把經蚯蚓消化過的馬糞,裡頭爬滿健康的蚯蚓,全是馮明芳花了一年多不斷改良種植環境的結果。

馬糞在給蚯蚓分解之前,要先靜置一段時間,否則發酵中的馬糞會產生高溫讓蚯蚓死亡。馮明芳特別將蚯蚓移至陰涼通風處,蓋上遮光布,「只要環境夠好,蚯蚓就會一直繁殖,一年可以多五、六倍。」石門有機農場的蚯蚓從四箱總重五十公斤,到現在已有五百公斤重。

蚯蚓分解出有機物質,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讓蔬果生長得健康、漂亮。攝影/李偉皓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廚餘也能變黃金

除了動物的糞便能讓蚯蚓分解,廢物再利用的概念也落實在馮明芳的有機農場各個角落。一桶桶用來澆果樹的液肥,是馮明芳用豆渣和過期鮮奶,加上微生物菌發酵過後製作而成。他還收集家中吃剩的葉菜、廚餘,加上糖蜜靜放三個月後,製成環保酵素,讓園區的菜和樹吸收。

馮明芳也把魚市場丟棄的魚肚帶回,加上微生物菌,分解成磷鉀肥,促進果樹開花結果。農場內更養殖多桶腐蝕性昆蟲──黑水虻,能快速分解農場內因為寒流來襲凍死的雞、魚,成為有機肥料拿來灌溉,而黑水虻本身富含蛋白質,又可以循環當作雞的飼料,一點都不浪費。

將廚餘、過期牛奶、魚肚這些農業廢棄物,透過加工變成有機肥料,堅持無廢棄精神。 攝影/李偉皓

充分利用生物鏈 農場自成生態圈

蟲害原本是馮明芳從事有機農業的一大困境,但他不想用慣行農法破壞環境,因此想出生物天敵的方法,讓青蛙成為驅蟲小幫手。馮明芳在有機蔬菜溫室四面環放生態桶,都種有水草和魚。自然的環境吸引青蛙產卵,蝌蚪可以吃水裡的孑孓防止蚊蟲孳生,青蛙則負責吃農場裡的蟲。

石門農場自然的生態讓對環境挑剔的蜥蜴四竄在農場中,市區罕見的老鷹也時常在上空盤旋,場區成為動物們的樂園。另外,還能看到用液肥灌溉的茶樹,桃紅色和白色茶花交織盛開的景象。農場裡的動植物都各自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維持農場生態平衡,充滿生命力。

在農場裡設置生態桶,肩負防治害蟲及養育青蛙的使命。 攝影/李偉皓

創新式農業架構 突破費時費工困境

由於蚓菜共生模式剛起步,目前仍處於推廣時期。現在一千一百坪的農場上只有馮明芳一人管理,農忙時期才會請人幫忙。

「有機農業一定要突破困境,不能再墨守成規。」為了解決傳統農業費工問題,馮明芳在有機溫室內設置滴灌節水設備,只要用電腦設定好時間,就可以自動澆水,省時又省力。

蚓菜共生架構建立在溫室中,不怕颳風下雨,馮明芳說:「穿西裝打領帶,穿高跟鞋都可以進來種菜。」他希望有機農業能以蚓菜共生的方式推廣出去,結合新科技和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方式,讓種菜不再只能看天吃飯,更突破傳統農業費時費工的缺點。

菜園架構在溫室中,能讓農夫避免作物受天氣影響。 攝影/李偉皓

申請蚓菜專利 推廣天然理念

從初期沒有收成,到技術改良後,越來越多有機專賣店和餐廳指定要和石門有機農場合作,也因為親友的推廣,許多有心經營有機種植的人會到農場參觀學習。

馮明芳的蚓菜共生經濟模式還在尋找平衡點,雖然獲利模式還不穩定,但對他而言,蚓糞賣作有機肥料、有機蔬菜可以收成、農場中可以變賣的景觀樹和來自農業廢棄物的零成本肥料,整個系統都是值錢的寶貝。

「園區內的化學肥料會越用越少,以後完全只用自己做的肥料。」馮明芳對自製的液肥、酵素和農、漁業廢棄物再利用有充足信心,要將農場打造成無化肥環境。未來準備申請蚓菜共生專利認證,把創新農業方式推廣出去,從環境和種植方式改變,用天然理念種菜,讓「吃健康」不再困難。

蚓菜共生系統逐漸成熟,馮明芳希望未來能教導更多農民與大自然共存。攝影/李偉皓

採訪側記

談到為什麼願意脫離舒適圈,花光所有積蓄來種田,馮明芳笑著說:「從事農業雖然辛苦,成本也不一定能回收,但得到卻是心靈上的解放和充實。」聽到這句話,突然有很多感觸,自己選擇當記者的初衷,不也是希望過著這種奔放、充實心靈的生活嗎?

採訪結束後,馮明芳送我們兩大把有機蔬菜,他笑著說,只要有朋友來他都會送他們吃,「朋友都說再不收錢就不吃了!」對馮明芳而言,獲利只是附帶價值,最重要的是把健康食物和創新農業模式分享給更多人。經過這次採訪,讓我知道有機蔬菜之所以會比一般蔬菜貴,是因為農民們背後的辛苦付出,我們完全沒辦法體會、想像,農民們流過的汗水和時間,何只是那區區幾百塊錢可以衡量的。

延伸閱讀

以果為本 東勢梨農創新路

社工陳雅禎 與原住民共創有機部落

學習有機 實踐綠生活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966
推:
0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046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098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4,965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1,912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02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706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30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888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38
推:
0
回應:
0

蚓菜共生 打造零廢棄物農場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