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數位化 協會邀居民來看五條港社區報

文字-A A +A

不要數位化 協會邀居民來看五條港社區報

面對數位浪潮,有間社區報,在網路上就是「不給看」。五條港社區報在地深耕十多年,見著觀光發展,台南傳統文化逐漸流失的情況,他們不講求將文章傳上網站,廣為流傳,而在乎居民能夠再度相聚,聯繫感情,「要看,你就來協會看」。

 

【記者吳承遠、洪怡婷、陳盈螢/台南市報導】在假日,比肩接踵的神農街上,有間「不太像店舖」的老房子,壁上懸掛著建築系學生為五條港社區所繪的彩色素描。依比例作畫,實事求是的風格與屋主講究人情溫度的態度,不太相同。這位屋主是五條港社區報的總編輯陳梅卿,為研究台灣文化的歷史學家,曾任教於成功大學歷史系,她抱持著對於家鄉的愛,不僅分享自己買下的老屋空間,更多次自掏腰包,發行社區報,盼留下五條港社區小人物的故事。

 

▲五條港社區發展協會據點位於神農街上,牆上懸掛居民元宵節所繪的燈籠,左側則掛上街景建築圖。

攝影/洪怡婷

觀光潮來襲 社區報記載五條港文化

台南的五條港社區,位於中正路以北,新美街以西。歷史悠久,過去是府城對外貿易船隻必經之地,現在則是觀光客至台南旅遊的必訪之處。走在熙來攘往的神農街,看見排著隊伍的日式剉冰店、爭相拍照的手工冰淇淋店、老屋翻新的夾娃娃店。「那些店只是為了商機,看不到我們的文化,」居民說著,這些年來,為吵雜所苦的感受。

五條港社區發展協會在二〇〇三年成立,為思考老街發展走向,紀錄新、舊住民的在地生活成立,默默在社區耕耘。五條港社區報,就在協會草創時期誕生,裡頭的內容囊括社區大小事務,有衛生安全的登革熱防範、在地文化的宮廟祭拜介紹、社區活動的日常紀錄,更特別的,是透過文字記載居民口述的家族故事。

看見家族史 忘不了曾祖父的毛筆信

「做一個家族史,做好要好幾個月」,陳梅卿說著即使成本效益低,也要做下去的社區居民家族史。她之所以堅持,在於看見曾祖父記載一生的毛筆信,觸動人心,難以言喻,也無法忘懷。

▲陳梅卿談到五條港社區報,流露出熱情,說著封面故事中,與社區居民一同做紅龜粿的情形,又說著各家的家族故事,是如此動人。

攝影/吳承遠

有了文字記載,即使時空轉變也不會就此遺失曾經存在的故事。「我覺得筆的力量真可怕,」陳梅卿笑著說,所以到現在,她都還知道曾祖父在中法戰爭那年,去福建考舉人沒考上,最後去當醫生的事。說著說著,陳梅卿話鋒一轉,皺起了眉頭說:「可是沒讀書的呢?」因為曾祖父有讀書,可以寫,可是同一個時代還有好多人不會寫,沒有寫,所以都消失了。

陳梅卿秉持著史學專業與人文思維,決定在家鄉為地方小人物,「因為文字而留下來」。在社區報中,投稿社區報的成員聆聽受訪者口述歷史,寫下他們的家族故事。生長在五條港社區的老居民,一一躍上紙面。像是雕刻實木作為神轎的永川大轎老闆王永川、維修真空管音響的周董式出貨店主周慶賀,與經營柑仔店與亞鉛店的進發號第三代業者陳泰聰等等家族,都書寫在社區報內,分享給居民瞭解、回憶、傳承。

一齊成長 增社區凝聚力改老街命運

關心在地時事、傳承家鄉文化的社區報,在這十多年間發現,當地住民少有因此多加參與社區事務的情形。面對於此,陳梅卿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每天都在思考、摸索,不同的環境條件,要怎麼做?有著各方學界友人的她,也找上建築系教授詢問社區總體營造的下一步,「他們都會說,我不要告訴你!」陳梅卿說,他們想,我可以推行那麼久,一定有其箇中原因,也不想約束我。

▲五條港社區發展協會連續舉辦十七年「咱來做十六歲」活動,傳承台南在地習俗,陳梅卿也回想起她過往成長的點點滴滴。

攝影/吳承遠

「我不是念社區總體營造出來的,我沒有什麼理論」,談起她一點也不專業的社區總體營造,陳梅卿說:「人的交往有什麼理論可言」,人的交往就是真誠相待,一起走過很多的困難,一起分享很多的快樂。在社造過程中,她從沒有意圖得到什麼,只是想重拾小時家鄉鄰居間相互關心的樣貌。

面對社區報困境,在地住民也提出看法。蔡先生說,社區報寫了許多社區需要改進的地方,立意良善。不過建議協會,除了報導現狀之外,也能夠更為密切地向公家單位發聲,並將這樣的內容寫進社區報中,一方面能就此作為社區居民和政府溝通的橋樑,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民眾關注社區報的意願。

不要電子化 要看社區報就來協會看

增加讀報意願,或許刊登於網站上,是個方法,尤其面對多媒體世代,但五條港社區報並不打算跟上熱潮。在搜尋引擎中輸入五條港社區報,欲看其刊載內容,僅找到協會為文化部「最佳社區報」獎時所上傳的前三期社區報。這樣的用意,是為了齊聚社區居民,增加彼此對於社區的認同與聯繫。

之所以不公開於網路上頭,在於觀察居民組成形態,是為高齡社區,對此,電子媒體少了必要性。要讓待在家中的爺爺、奶奶們願意出門,瞭解社區發生的事物,來協會閱讀紙本,比起在家看電子報刊,來得簡單輕鬆許多,也能因而真正活用空間,凝聚社區意識。陳梅卿開玩笑地說,數位化是我們歷史系在懶惰,再找資料用的啦,「我們希望的就是大家來這邊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8.05.14

Ying Chen

加入時間: 2018.05.14
3則報導
1則影音
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57

荒野協會聚油羅 親子享受下田趣

2018-09-11
瀏覽:
4,639
推:
21
回應:
0

青年返鄉 鹿港今秋的地方創生

2018-06-16
瀏覽:
4,292
推:
37
回應:
0

不要數位化 協會邀居民來看五條港社區報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