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Up簡單巧思 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記者蔣岑苹、許竹忻/臺北市報導】在古亭和平東路的巷弄中,一處外牆上設有紅傘的空間,總是令大家忍不住停下腳步一探究竟。這座運用共融概念設計出的空間,是由「Plan b」團隊旗下的品牌「ParkUp」所設計的,名為「ParkUp GT」。團隊運用八座全白的單槓,設計出機動性高並符合居民需求的設施,試圖解決臺北小型閒置空間過多,而開放空間太少的困境。
Plan b 與ParkUp之間的關係
二〇一六年,「Plan b 團隊」成立了「ParkUp」品牌計劃,希望透過簡單且符合在地需求的設計,將臺北市的閒置空間改造成大家都能使用的開放空間。
二〇一六年規劃出的「ParkUp品牌」以及「ParkUp GT空間改造」,獲得金點設計、日本優良設計獎以及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等多項大獎後,今年初又與臺北文化局共同推出「ParkUp DT」,打造出不一樣的遊具。
ParkUp前身 台北好傘計劃
台北好傘計劃希望外來居民與異鄉人,透過傘的意象認識到社區「共享」、「保護」和「聯結」。 攝影/蔣岑苹
二〇一二年,Plan b 團隊的張憲文和手下團隊在古亭和平東路的巷口內,開了一間實體的共同工作空間「混hun 」,將咖啡廳與共同的工作空間結合,帶給大家更好工作品質。在那裡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塊被鐵皮圍起來的閒置空地,也觀察到臺北的巷弄內有許多一樣的閒置空間。他們開始好奇為什麼會有這些空間的出現,並想找出這些空間的運用價值。
張憲文說:「這種空間你不用,它就是浪費在那邊。」當閒置空間沒有好好清掃,還有可能會變成社區內的「惡性腫瘤」。
二〇一四年,Plan b團隊去歐洲遊歷,發現歐洲人對開放空間的使用非常多元。簡單的鋪上人工草皮、架起投影幕、擺幾張椅子,大家就可以聚在一起觀看溫布頓網球賽。相對而言,臺北擁有很多閒置空間卻沒有足夠的開放空間供大家使用。基於這樣的理念,Plan b團隊開始在混hun共同工作空間旁的閒置空間進行「台北好傘計劃」。
Plan b團隊跟國產署申請認養後,開始效仿歐洲開放空間的使用方式,鋪上簡單的人工草皮,擺上一些用棧板做成的家具,想帶給大家輕鬆的氛圍,讓大家都能進來使用這個開放空間。
透過溝通 了解社區需求
一開始,Plan b 團隊的作法並不能得到附近居民的理解。張憲文表示,居民並不了解「開放空間」是什麼,再加上當時臺北市府有一個「臺北好好看」計劃,鼓勵建商在蓋房子之前,先蓋一個假的小公園。只要公園持續一兩年,就可以拆掉,蓋成房子。居民都以為「台北好傘計劃」是在做這樣的事情。
為了讓居民了解台北好傘計劃在做的事情,張憲文常坐在計劃的空地中,跟每個將頭探進空地內的居民互動。透過互動讓居民了解開放空間是什麼,也藉此了解居民的需求,並將這些需求放進空間的設計中。
在與居民聊天的過程中,張憲文和團隊發現,附近社區住了許多長者和退休的老師,他們都有著拉筋和帶孫子玩樂的需求。除此之外,透過觀察,台北好傘計劃團隊發現,居民常在停車格之間架設梯子來曬棉被。透過持續的觀察與溝通,將居民的需求放入設計中,並將在二〇一二至二〇一六年間所觀察到的彙整起來, 將經驗做改善,正式成立了ParkUp品牌。
從錯誤中改進 ParkUp GT的誕生
parkup GT內的單槓可加上多種設施,機動性與互動性都相當高。 攝影/蔣岑苹
二〇一七年,Plan b團隊改變了原本的設計思維,將「台北好傘計畫」空間改名為「ParkUp GT」,並在空間中設置了許多單槓。這些單槓可以架設鞦韆、吊床等設施,讓小朋友玩耍、年長者拉筋,也可以供附近的居民曬棉被。設計的機動性很高,單槓之間的距離也有善於需要坐輪椅的民眾使用。共融設計的理念,讓每一位居民都可以和這個開放空間進行互動。
小弟弟脫鞋子以後才開始使用吊床。 攝影/蔣岑苹
除了小孩,大人也玩得很開心。 攝影/許竹忻
民眾可以利用單槓設備來曬棉被。 攝影/蔣岑苹
Plan b團隊成員林家琪說:「國外對開放空間的設計非常簡單,擺上一張桌子,鋪上人工草皮,就可以供民眾使用。」一開始的台北好傘計劃中,Plan b 團隊也效仿了歐洲的作法,在地上舖上人工草皮。但臺灣潮濕的氣候,卻讓人工草皮常發出難聞的氣味。
為了克服臺灣的氣候,Plan b團隊將人工草皮拿掉,並在桿槓之間挖出一條條的渠溝來種草,讓雨可以直接進入到土壤裡,有效解決多雨環境下容易積水的問題。
簡單的空間改造 盼讓北市生活空間增大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城市每位市民必須有九平方公尺的開放空間可以使用,但臺北市民每人卻只有五點三二平方公尺的開放空間可以使用。
ParkUp GT牆上畫有臺北市民能使用的開放空間範圍。 攝影/許竹忻
張憲文表示,現在很多的空間改造,看似完整,卻沒有發展的可能性。所以團隊在設計的過程中都會去想「過去、現在、未來」還有沒有其他的表現方式。
張憲文認為,空間的改造是會變動的,空間的設計不是讓它只在這時空下被完成,而是讓它在未來還有可能性。
大獎肯定 加入北市共融公園計劃
ParkUp GT獨特的開放空間設計,在二〇一七年奪下了金點設計獎的最佳設計獎、臺灣室內設計大獎評審特別獎、臺北設計獎之臺北市長獎以及日本優良設計獎Best100等,多項大獎。其後有許多不同領域的單位開始邀約合作,從二〇一七年底開始,參與了臺北市文化局共融公園的計劃。
二〇一八年年初,ParkUp DT在樹德公園正式開幕。 攝影/蔣岑苹
「大眾臉」公園 「罐頭」遊具低互動性
ParkUp透過共同設計的遊具,讓公園不再大眾臉。 攝影/蔣岑苹
二〇一七年底,Plan b團隊參與了由臺北市文化局舉辦的「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希望將位於大同區的樹德公園重新與居民互動,因而開啟了另一個改造計畫:「ParkUp DT」。
張憲文表示,現在的公園內充斥著一模一樣的「罐頭遊具」。他曾在七月的大熱天觀察到一個特別的問題,在無人的公園內,好不容易有一個媽媽帶著小朋友來到公園玩耍,媽媽跟小朋友約定好只能玩三次公園遊具後,小朋友跑向溜滑梯,但馬上又跑回媽媽身邊,因為遊具太燙,小朋友不想玩了。
張憲文說,遊具和小朋友之間的互動是失敗的,讓他體悟到改造遊具是一個可以使公園被改變的方法。
為了告別「大眾臉公園」,ParkUp 團隊開始重新規劃新的遊具,並避開塑料材質。張憲文說:「都市的小孩缺少機會摸到真實的原始材料。」而他認為最直接的材料就是木頭,這次設計透過選用經FSC認證的臺灣杉木製作遊具,來告訴大家自然的材質是多麼舒服。
除了使用特別的木材外,Plan b 團隊還與「織築」設計團隊合作,運用手工織網,做出許多能讓小朋友攀爬穿梭的遊樂器材。
手工編織的水滴狀網子是小朋友們的最愛。小朋友在手工織網上奔跑、穿梭。 攝影/蔣岑苹
不僅小朋友玩得開心,家長也在旁邊開心高喊:「媽媽接住你!」 攝影/蔣岑苹
設計受質疑 ParkUp DT遇挑戰
特別的木頭材質受到不同領域的質疑,張憲文提出很多的理由去證明其實木頭是一個好的材質。譬如從很早以前,木頭就被拿來蓋房子。張憲文說:「只要在木頭的端點做好防水的保護,並漆上護木漆,這個材料其實是很安全,也容易維修與保養。」
Plan b 團隊將木材兩端加上帽蓋以防遊具受潮。 攝影/蔣岑苹
除了木材遭受質疑,林家琪表示,公園遊具有一套規範,而這套規範有是ParkUp DT遇到最大的挑戰。例如,如何讓網子末端的洞不令小朋友受傷?團隊有在這個細節上討論了很久才設計出了符合規範的網子。
經過多次討論,Plan b 團隊與「織築」設計師合作,解決網末可能帶來的危機。攝影/蔣岑苹
張憲文拿出最初設計核心論述的概念模型向我們解釋,原本的模型中有一個鞦韆,但鞦韆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擺盪範圍,所以最後將鞦韆的設置取消了。張憲文也表示,有些規範會限制原本設計的想像,但團隊並不將其視為困難,而將其視為挑戰,在多次的討論後得到了解決方案。
張憲文向我們分享初設計核心論述的概念模型。 攝影/蔣岑苹
ParkUp的未來規劃
Plan b 團隊計劃每年都能有新的ParkUp空間出現。張憲文表示,未來希望透過這幾個成功的ParkUp案例,帶出更多的空間設計團隊,讓更多團隊知道,空間設計其實是可以更有趣的。「若大家一起來做這樣的事情,臺北一萬四千多筆的閒置空間是有機會被改造的。」
採訪側記
在到ParkUp GT 拍攝畫面時,我們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小孩在公園玩耍。在了解到我們的來意後,媽媽請我們向設計團隊表達謝意。謝謝團隊帶給社區這麼棒的環境,讓我們體會到了都市中一隅溫暖的角落。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