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產業整合新思路 電競酒吧誕生

2018/06/11 20:00
3,66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亮宇/台北市報導】點一杯清涼的啤酒,坐在吧檯前收看運動賽事轉播,為每一次得分歡呼雀躍,或是捶胸頓足。多數人聽見運動酒吧,腦海中可能很自然的浮現出這樣的畫面。那麼,電子競技酒吧呢?如果說,熱愛電競的人們也有這樣一處角落可去,會是什麼光景?

七年磨一劍 夢想到實踐

陽光從玻璃窗照射進入店內,白色牆壁搭配深色桌椅,木頭質地的牆板在暗黃色燈光下,營造出聖誕節一般的氛圍。Hurray sport club白天時看上去是精緻的西餐廳,不過到了夜晚,往來於復興北路上的行人會發現,玻璃窗後方降下了大螢幕,電競比賽畫面清晰的呈現在所有行人面前。推開門走進店裡,振動心弦的流行音樂鼓動氣氛,每個座位區都設有電視,顧客觀賞電競賽事的同時舉杯歡笑,熱鬧的程度與運動酒吧相比毫不遜色。

照片

第一次走進Hurray的客人為店內的氣氛和餐點品質感到滿意。攝影/陳亮宇

前電競選手、數碼文創執行長,也是Hurray酒吧老闆的林苡宗表示:「這是我長期以來的夢想,讓更多人接觸電競。」談到創業過程,七年前,林苡宗找了間餐廳試辦一場以電競為主題的活動,更請來台灣和韓國的職業選手打交流賽。「結果座無虛席,算帳時卻發現沒賺到錢,還好沒被客滿的盛況冲昏頭做下去。」林苡宗說著這段往事自己都笑了出來。

林苡宗指著店內的裝潢說,他想讓大家看到電競,卻不想開一間有排他性的店。他把店內的佈置設計得寬敞、現代,有好的餐點和調酒,即使一般客人看到也會考慮進來消費。讓客人因為看到電競的轉播,以及牆上張貼的電競選手海報、照片,自然而然產生興趣,「如果把電腦搬到餐廳裡,餐廳會變成網咖,那些對電競不了解的客人也不會想進來。」

餐廳戰隊相輔相成 創造品牌價值

職業電競玩家的固定收入並不高,選手在繁重的練習之餘,還要透過直播、廣告來賺取額外收入。另外,職業壽命短暫、遊戲更迭速度快也是選手所要面臨的困境。相比較下,餐廳只要將服務與餐點做好,有一定口碑,就有穩定的收益。因此開設電競酒吧,是希望能讓餐廳的獲利,與選手的名氣相輔相成。

一家電競主題餐廳能讓更多人認識電競、認識選手,當選手出名之後,也自然帶動餐廳的名氣。林苡宗旗下的電競戰隊SMG,去年拿下《傳說對決》國際錦標賽 AIC 世界冠軍,幫助Hurray在開幕時有更大的話題性。

照片

店內聖誕燈飾般的設計,營造出過節氣氛,牆上掛著SMG戰隊隊員的照片,電視放映比賽轉播,年輕而有活力。攝影/陳亮宇

「電子競技就是行銷,戰隊就像明星,吸引人的是他們熱血的精神和夢想。」林苡宗解釋,戰隊本身沒有穩定現金流,收入依賴贊助廠商的合約,時高時低。「戰隊養不起選手,優質選手就會流失到國外去。如此一來,國內電競圈的素質就會每況愈下。」戰隊本身目的不是賺錢,是讓更多人看見選手的熱血、努力。因為喜歡電競選手,所以願意購買戰隊合作廠商的商品,餐飲則是一個能把戰隊名氣轉成資金的管道,通過這個管道將資金回饋給選手,形成良性循環。

電競的未來 需要更多支持

林苡宗對電競產業十分看好,因為一般運動賽事或許需要體格身高的優勢,但電競需要的是反應速度和策略,體型較歐美國家略小一號的亞洲人,在這方面沒有劣勢甚至擁有優勢。

想在電玩遊戲賽事中脫穎而出,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和最少的失誤。職業玩家為此投入大量時間去練習,「你練十二小時,我就練十六小時。」林苡宗如此描述電競選手的練習模式。「技術在過去遊戲裡佔的比重太高,選手不得不一直練,這對職業生態其實很不健康。」過度追求操作,容易造成選手倦怠,玩法僵化,對玩家和觀眾都有負面影響。

因為不希望選手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林苡宗認為,越來越多遊戲開始在策略性和操作性上取得平衡。就像運動比賽不斷的在改進,帶給觀眾更精采刺激賽事的同時,也減輕選手的負擔,這類型的遊戲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未來計畫 在店內展開電競轉播

推開櫃檯旁的暗門,沿著樓梯走入Hurray地下,轉頭一看,豁然開朗。開闊的空間擺出三排桌椅,超大螢幕播放著電競比賽畫面。大螢幕的對面,設置了一間轉播室,和專業電視台的播報室比起來也不遜色多少,只要架起攝影機,便能立即開始轉播作業。

照片

地下室空間可容納大批客人使用,後方是轉播室。只要關上燈,降下螢幕,隨時可成為比賽轉播的第一線。攝影/陳亮宇

等餐廳名氣更高,林苡宗希望能和比賽單位合作,直接在餐廳地下轉播電競比賽。客人可以在這片地下空間一邊享用餐點飲料,一邊齊聲為戰隊加油歡呼。開幕至今不過三個月,但林苡宗已經放眼未來。

採訪側記

第一次走進Hurray的夜晚,還是試營運的時候。店內滿是節慶般的熱鬧氛圍,配上調酒和大螢幕中轉播的電競比賽,很自然的就把這一間店劃分到年輕流行的範疇。當時我就想採訪這間餐廳,但還是期望它能給我更多驚喜,而不是只限於年輕族群的店面。第二次踏進店裡時是週末下午,鼓動心弦的音樂轉為柔和婉轉的輕音樂,客人桌上不是酒杯,而是香醇的茶與濃郁的咖啡,就連螢幕上播出的畫面,也換成籃球與高爾夫的賽事。強烈的反差,卻讓我如癡如醉,因為我明白,它不只是年輕人聚會的歡場,也可以成為任何年齡層顧客心靈休憩的所在。

延伸閱讀

巷弄裡的喵聲 大學里友貓

《臺灣吧》詼諧結合知識 醞釀求知熱情

跳脫手心向上思維 視回饋社會為宗旨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