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馨「多陪一里路」 重建受暴婦女生活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俞均、李旻潔/台北市報導】 「我覺得自己被打到要死都沒有關係,但是看到孩子被打的時候,我就知道不可以。」當受暴婦女決定離開暴力不平等的關係時,將遇到經濟、二度就業和租屋等問題,勵馨基金會致力陪伴受暴婦女面對新生活的難題,走向健康、自主的日子。

「多陪一里路」計畫 經濟住宅關係齊努力

勵馨基金會因為看見弱勢婦幼的需求,以及了解到服務對象在往後日子中,仍需要持續陪伴等因素下,於二〇一二年,推出「多陪一里路」服務方案,著重於幫助這些受暴婦女和弱勢少女,給予關注且伸出援手。資源發展處資深企劃專員蔡佩伶表示,勵馨基金會也在積極籌措經費,希望為更多的受暴婦女提供完善的幫助,創造社會更大效益。

一進入勵馨基金會就能看見這件大型的裝置藝術,這是馬來西亞籍風鈴的作品。包紮的紫緞帶就像保護殼一樣,給予受暴母親層層的保護。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治療的藝術創作過程。 攝影/陳俞均

勵馨基金會研究發展處總督導杜瑛秋,擔任社工已二十一年,她指出政府提供在這些弱勢婦女上的資源,偏重緊急、短期,屬於前端部分;當弱勢婦女危機解除後,開始需要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困境,而勵馨就在這階段提供資源和協助,陪伴她們走向自立自主的道路,因此該計畫取名為「多陪一里路」。

多陪一里路專案服務,從「經濟」、「住宅」和「關係修復」三方面幫助弱勢婦幼。經濟方面,從協助就業、就業訓練到實質的經濟救助,讓弱勢婦女能經濟獨立;住宅方面,提供獨立宿舍、陪同找房、房租補助等,協助弱勢婦女重新找回家的感覺;關係修復方面,依照個案自身意願,選擇回到原生家庭抑或獨立生活,並且修復親子、親屬和自我等關係,也在社工的輔導下,建立新生活的支持網路。

陳設在勵馨基金會多陪一里路的相關文宣,旁邊的美姿鞋墊和保養品組合,都是捐款滿額禮,希望藉由特色滿額禮,增加大眾的捐款意願。 攝影/陳俞均

自立生活之路難行 勵馨陪伴一起克服

根據勵馨基金會二〇一七年的資料指出,在二〇一七年,和婦女同住的兒少高達三百二十八人,又以七至十二歲的學齡兒童佔百分之四十五,零至六歲的嬰幼兒則有百分之三十六,照顧壓力負擔沉重,更考驗她們脫離家庭暴力,邁向自立生活的決心。

勵馨研發部專員盧詠麗分享一起服務案例,阿珍是六個孩子的媽媽,當她決定脫離暴力生活時,最大的孩子十三歲,最小的雙胞胎才兩歲,其中一名雙胞胎甚至被診斷出有自閉症,除了就讀國中的老大老二外,其他四名小孩都跟著阿珍生活。

不過阿珍隨即面臨到許多問題,包括四名孩子的托育和照顧,以及能容納五人的安全住所,以及阿珍必須回去大夜班的工廠工作。同時,和前夫前婆婆的訴訟仍如火如荼在進行,自身也因為家暴而面臨到的心理創傷等等。生活中的種種困難,都在勵馨社工和阿珍的努力下,一一克服。

盧詠麗回憶起,當二手家具進駐他們的租屋時,阿珍看到「家」逐漸有家的樣貌,有櫥櫃和衣櫃可收納衣服,孩子們也不用在地上吃飯,能在餐桌上用餐,不禁流下感動的眼淚,或許生活仍會有變動,但是阿珍仍表現出堅毅的一面,認為生活的每一次改變至少都有一些前進,這樣讓她感覺到安慰許多。

受暴婦女重展笑顏 政府司法社會仍須改進

「讓受暴婦女知道暴力不是他們的錯。」杜瑛秋神情中透露不捨的表示,在多陪一里路的計畫中,陪伴受暴婦女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她們也漸漸了解,家庭的暴力並不是自己的問題,並且對自己開始有自信,不再畏縮害怕。

杜瑛秋侃侃而談多陪一里路計畫的和自己接觸的案例,眼神中盡是對家暴婦女的不捨,還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來。攝影/李旻潔

杜瑛秋也認為政府在資源方面仍需加強,像是托育、經濟和租屋等層面,實際能運用的資源仍然不夠;司法層面,判決應該重視被害人的立場跟意願,像是孩子目睹爸爸嚴重暴力的一面,因而心生畏懼。在訴訟時,司法應考量到孩子在之前生活中「看到什麼畫面」以及「遭遇怎樣的處境」,而非採用強制手段,要求仍需要和父親見面。

社會應該要破除迷思,不該有「是不是你做錯什麼事情,所以你先生打你?」的思考邏輯,應以包容的方式面對,社會的不友善,是受暴婦女走向自立生活的絆腳石。杜瑛秋也呼籲,夫妻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溝通,並從教育落實性別平權。

採訪側記

一進勵馨基金會就被其中的裝置藝術、和擺飾吸引,藉由資源發展處資深企劃專員蔡佩伶的一一解釋,對於勵馨基金會中的每一個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從採訪的過程中,看到杜瑛秋因為提到個案故事而眼眶泛淚,能深刻體悟到社工的工作不僅是幫助個案,更多時候是情感的投入。

延伸閱讀

幫助女性勇敢走出框架 台中女兒館

規劃旅行 療癒受暴婦女創傷

馨工房 為弱勢婦女找到新方向

熱心社會企業 翻轉大樹社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6則報導
2,261則影音
70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542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3,475
推:
1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037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5,740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7,074
推:
1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348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7,98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2,889
推:
2
回應:
0
3:11

戲劇治療 接住高危家庭的少年

2024-02-21
瀏覽:
13,979
推:
3
回應:
0
2:04

開放市民種植的麗山農場 種出有機綠竹筍

2024-02-19
瀏覽:
8,183
推:
2
回應:
0

勵馨「多陪一里路」 重建受暴婦女生活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20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20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