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不全面 環團盼提升空汙意識
【記者柯文淨、唐詩晴/台中報導】
台中市空氣汙染一直是民眾擔憂的議題,在環保團體及民眾的努力下,政府也陸續修法與制定配套措施改善空氣汙染源。雖然今年初台中市PM2.5月均濃度降至17.8μg/m3,創近八年同期新低,但環團面對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所推動的八十六項空汙管制措施仍有質疑,認為市府可再有更積極的改善空間。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環保組長許心欣表示,現在各縣市對於該區空氣污染源掌握都不明確,常把責任歸屬到境外,但對境內管制措施又不夠強。因為財團、企業影響力大,公務員無法大刀闊斧做事,不敢針對大汙染源火力發點廠大幅增加空汙費、要求減媒,或加嚴排放廢氣標準,轉而拿小百姓開刀,把責任歸咎於餐飲業、二行程機車、拜拜燒香等,因此政府端出的空汙政策都是抓小放大,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相對於環團認為工廠、中火等固定汙染源排放量大,環保署指出大小輛船舶等移動污染源所排放之PM2.5、NOx、NMHC、CO等主要空氣汙染物的總量,其實不低於固定污染源。保護署空保處公開發表,固定源的污染物,通常是由工業區具一定高度的煙囪排放,因此會經擴散稀釋才傳輸到人們活動區域的地表,但移動源污染物的排放位置與高度,對民眾呼吸之濃度貢獻及對人體健康影響皆高於多數固定污染源。
環保署5月9日正式生效「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修正案,新制納管PM2.5項目,空汙標準新增兩級「預警」及三級「嚴重惡化」。台中市政府環保局亦表示推動八十六項空汙減量管制措施,如:建置空氣汙染減量小組平台、補助燃油鍋爐汰換政策、訂定生煤管制自治條例及鍋爐加嚴標準等,讓PM2.5逐年降低,有超過五成民眾肯定市府改善空品的努力。
台中原鄉文化協會總幹事江慶洲認為,環保署官方公布的空品數據是經過平均後的數字,和民眾日常呼吸到的即時數據是有落差的。由民間發起公益認養的「空氣盒子」,雖然是能提供即時PM2.5監測資料、溫度與相對濕度資訊的簡易空氣品質感測器,但江慶洲擔憂,還有很多空氣中的汙染源,如臭氧,是偵測不到的,只能依賴官方數據,因此政府對環境監控的利基點,應轉化為積極關心人民的健康,提供全面且即時的數據作為提醒。
許心欣也一再呼籲民眾,雖然呼吸到霾害不會造成立即傷害,但空汙這件事是長期累積的,應該更積極防患,PM2.5指數過高時不要進行戶外活動,民眾更需提高空汙意識,關切減媒政治,勇敢要求呼吸健康空氣的人權。在非核家園前提下減媒的訴求貌似仍有一段路要走,但在各界的努力下,找出空汙核心問題,確實為迫切需要面對的現況,如此才有機會讓台中再現藍色天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