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軔性城市、防災議題之「親親防災公園音樂會」
您去過南港公園嗎?南港公園是南港區重要的生態廊道,也是南港區的防災公園!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國際都市發展趨勢、建構具韌性與調適能力、推廣臺北市社區居民認識災害發生時應對的方法,因此,南港社區大學與南港區各單位合作於8月18日辦理環境教育活動-「親親防災公園音樂會」,透過音樂會、與靜態攤位等…….讓社區民眾體驗韌性及防災等相關議題,使參與民眾瞭解關注災害衝擊時所帶來的生活挑戰,建構台北市成為韌性城市。
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南港社區大學黃榮護校長
臺北市女童軍會「107年夏令秋菊營(梅花鹿進程)
大手牽小手-共護防災家園宣誓
(圖右)張德永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主任、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圖左南港社區大學曹錫智副校長長
親親的愛-烏克麗麗組曲
軔性之曲-佛朗明哥的祝福
有愛‧我們城市更軔性-明天會更好
鼓動軔性-許歡團隊
專訪(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南港公園管理所/張秀珠主任)
南港公園於民國76(1987年)年開闢,,已經三十多年,,它的面積近約15.6公頃,是南港地區最大的公園,同時也是南港區的防災公園,像有地震這樣的災害發生的時候,公園就會提供緊急闢難得場所,這就是防災公園的概念。
我們的公園就是平常當休憩使用,在災害的時候提供緊急避難使用之外,我們現在的規劃是朝軔性城市、海綿城市的概念去做規劃,我們今年在推動南港公園的更新,我們把園區內的鋪面,從原本不透水的硬鋪面改成透水的鋪面,雨水就可以下滲到泥土裡面,去涵養地下水的水源,那另外南港公園還有很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後山埤,這個埤塘就具有一個調洪滯洪的一個功能,除了剛剛提到海綿都市那個透水的概念之外,我們其實會增設一個雨撲滿,雨撲滿在平常是看不到是埋在地底下,可以將地表的逕流水、水溝水排的水,先過濾之後儲存在裡面,可以用來再利用,例如沖廁、地坪清洗的作用,也可以達到一個省水保水的概念。
防災用地下儲水槽
戰備防災爐灶式座椅-爐灶座椅組,平日座椅提供民眾歇憩使用,災害發生時則可變身成爐灶,提供民眾最快的飲食需求,提升救援時效。
南港公園也是全世界能量最強的地方,這是荷蘭的科學家亞伯來做研究發現的,我們這次的更新工程也配合這個把這個主題規畫了幾個能量廣場,包括最強的那個點、就是目前公廁旁邊的那個地方,有一個能量廣場的規畫,我們在山丘上面有個亮點,利用我們石頭的概念還有五行石的概念去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木”,就是剛剛講的樹木的部分,樹木可以釋出芬多精也是個能量的概念,所以我們有這樣的一個規劃。
五形石
整個公園還有運動休憩的功能,平常公園有幾條慢跑的步道,這個建築隊都滿喜歡的,我們更新工程也會將整的PU跑道全面更新,體健設施部分會將場地做個整理,就是希望整個公園更新之後可以讓我們的居民朋友能有更好的休憩環境。
透水鋪面
南港社區大學環境教育、專案專員潘文彬表示:
南港公園做為一個防災型公園,主要是以地震為主,但是我們其實常常碰到部分在南港區的話可能會遇到風災、水災、火災甚至於土石流這樣的災害,而在南港公園本身的話,它除了有地震的防災之外,它本身有一個原先的後山埤,現在當作滯洪池在使用,這部分其實是可以對於滯洪的部分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可以做為台北市的防災的一部份,我們希望南港公園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並不是一個防災公園的概念,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部分是能夠作為一個韌性城市的一個角色來一個討論,原來韌性的部分像這場音樂會裡面,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看到,包含鴻福、仁福、萬福、百福、成福這五個里,加上聯成里還有新光里,這些社區居民知道他們家的附近--南港公園它的一個作用,同時我們也希望把這些再加上韌性這兩個字的上面,作為南港區韌性城市或台北市韌性城市,然後能夠大家可以在災害發生的時候可以最快的方式可以回復到災害前的狀態,甚至於說我們在災發生地當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如何去應對,或者是災害發前我們已經有應對的方式,我們希望把這些韌性的相關的課程跟活動能夠帶入到我們的社區,讓我們的社區能夠可以去適應我們現在的極端氣候,對於都市所產生的一些威脅,那我們的話可以在災害發生前我們知道我們如何應對,災害發生後我們如何去調適,然後回復到災害發生前的狀態,這是我們這次辦理這個音樂會所希望最想要達到的一個目標。
公民記者大姐Lotus、張雄聯合報導
※特別感謝張雄影片拍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