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基金會 讓輔具擴大使用範圍
【記者劉旻君、劉瑜瑛/台北市報導】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自民國一〇五年開始承接台北市西區輔具中心。除了規劃輔具展場供民眾觀看之外,也提供輔具借用服務,讓有需要的民眾在購買輔具之前,可以先試用一陣子,以避免購買到不適合的輔具。
提供試用服務 讓民眾了解自己所需
台北市擁有三間輔具中心,合宜、南區以及西區,其中西區輔具中心是由伊甸基金會承辦。西區輔具中心業務督導楊曉雲表示,這裡的輔具展場都是以居家環境呈現,「因為家庭是最常出現輔具的地方」,來這邊參觀的民眾可以了解各個輔具在家中的功能分別是甚麼。
傷友們最常使用到的代步工具──枴杖以及輪椅,在西區輔具中心也有提供借用服務。輔具中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輪椅、拐杖,民眾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借用其所需的輔具。楊曉雲說:「許多民眾會先來借用看看,如果覺得不錯,試用完畢之後就會直接去購買。」借用服務採預約制,有需求的民眾要先上網登記預約,等通知後再來輔具中心領取,而試用時間則是依照不同的輔具,有不同的歸還時間。
志工對前往詢問的民眾用心說明,讓民眾對於整個輔具的借用流程更加明白。攝影/劉瑜瑛
外借、維修、回收 三合一的輔具中心
除了外借輪椅之外,輔具中心也有提供簡單的輪椅維修服務,一些基本的微調都可以送來中心處理。如果需要換零件的話,輔具中心會幫忙把輪椅送回原廠,等到廠商修好了,再把輔具轉交給客人。輔具中心平常也會接收民眾的回收輔具,經過評估、保養完後便可以成為二手輔具,繼續外借給傷友們。
輔具中心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輪椅等輔具,民眾可以依照自己所需而試用。攝影/劉瑜瑛
對於這些傷友們來說,除了在平地時需要這些代步工具之外,有些傷友家中若有樓梯的話,行動更是不方便。因此,除一般輪椅外,輔具中心還有樓梯升降椅、爬梯機等輔具可以幫助這些傷友。不過楊曉雲表示,由於樓梯升降椅輔具屬於比較客製化的輔具,需要依照家中樓梯的高度等調整,因此輔具中心只能讓民眾前來體驗,並沒有提供外借。
樓梯升降機,讓行動不便家裡卻有樓梯的傷友們,可以不用擔心上下樓梯的困擾。攝影/劉瑜瑛
輔具中心的社工李妍瑾說,除了輪椅之外,詢問度最高的輔具就是氣墊床了,「因為臥床的傷友不少,長時間躺著需要紓壓」。而平常若有民眾來展場參觀,志工便會在一旁解說各個輔具的功能,讓民眾了解自己所需要的輔具是哪一項。
許多傷友長年臥床,因此,可以幫助傷友們紓壓的氣墊床詢問度很高。攝影/劉瑜瑛
西區輔具中心另有別於其他兩間最大的不同,是設立了「助聽器銀行」,由於助聽器屬於單價較高的商品,動輒上萬,許多民眾可能在買了之後才發現戴起來不適合或是不習慣,所以就不常使用。而「助聽器銀行」的設立則幫助民眾在購買之前,利用試用期決定是否真的有需求。助聽器銀行主任黃詠耀說,民眾來評估時,會依照各人的聽力程度、生活狀況等給予不同類別的助聽器。若試用過後,真的覺得不錯再前去購買,說不定還可以省下一筆不必要的花費。
讓輔具不只是輔具
楊曉雲說,其實這些輔具除了幫助傷友們在行動上更方便外,現在有一些輔具採用通用的設計,例如可以調整高度的電動升降桌。一方面依據每位傷友所使用的輪椅高度不同,可以把升降桌調整到適合的高度;另一方面,若是家中有小孩子,也可使用相同的功用,因此這種輔具並不僅限於傷友們使用而已。
現在許多輔具採用通用設計,如圖中的筷子,不但可以讓手比較沒有辦法施力的傷友使用,其設計概念也類似小孩的學習筷。 攝影/劉瑜瑛
透過轉型 擴大服務範圍
談到剛承接輔具中心時所遇到的困難,楊曉雲說:「一開始整個展場都是空的,我們等於是從零開始。」而且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兩個工作人員,人手也不夠,隨著業務量越來越大,直到最近幾年補進了幾位職能治療師,以及維修師傅後,人力才比較充足。從一開始的空白,到現在所擁有的展場規模,楊曉雲說,雖然過程不是特別煎熬,但工作量依然不輕鬆。
「我們想擴大服務。」楊曉雲表示,隨著通用設計的輔具出現,她也希望輔具中心可以轉型成即使是一般人,也可以在這邊取得服務的地點。平常也會有一些學校安排學生來輔具中心參訪,或是中心直接到高中進行宣導,透過志工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到輔具的功能有哪些,同時也讓大家知道「輔具」已經不再只局限於受傷的民眾使用,就連一般民眾若有需要,也可以使用輔具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採訪側記
這次來輔具中心採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一些通用設計的輔具。一直以來,我對於輔具的印象就是停留在傷友們所使用的輪椅、拐杖等用具,但採訪過程中,我才知道原來除了這些代步工具之外,只要是可以幫助傷友們行動更加方便的用具,通通叫做輔具,而且現在的輔具不僅僅是製作給傷友使用,就連一般人也可以用的到。我覺得說不定這樣的設計,除了讓一般民眾可以使用之外,也讓原本就需要這些輔具的民眾覺得自己跟其他人是一樣的。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