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影像文山 留住記憶系列~景美集應廟(二) 主祀神明與迎尪公

2018/10/31 00:10
5,494次瀏覽 ・ 8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檢舉

影像文山 留住記憶系列~景美集應廟(二) 主祀神明與迎尪公    

一、集應廟主祀神由來–河南雙忠廟:

       集應廟主祀神是保儀尊王,信眾稱尪公,集應廟也稱尪公廟。保儀尊王,相傳是唐代武將張巡。在八世紀中葉唐玄宗時,因寵幸楊貴妃荒廢國政,發生安史之亂,武將張巡與太守許遠,奉命死守睢陽城 (鄭州、徐州間),以3000兵力力抗安史10萬亂軍,兩人忠肝義膽,最後壯烈成仁。期間守住江淮穀倉,確保大唐江山 (節度使郭子儀起兵平亂),在亂事平息之後,唐肅宗下旨於河南建雙忠廟奉祀張巡、許遠,為歷史上當代戰死蓋廟之唯一。

二、宋代追封為保儀尊王、保儀大夫:

       宋代皇帝追封為保儀尊王、保儀大夫。一般人以張巡為尊王,許遠為大夫,但也有兩者互換。景美集應廟正殿主祀「保儀尊王」,龍邊奉祀「保儀大夫與大德禪師及福德正神」。

三、大德禪師:

       大德禪師就是楊五郎,是宋代征遼名將楊家將之一,在一次宋遼戰役中戰敗,逃至五台山出家為和尚,法號大德。後因高家與楊家聯姻關係,在遷徙過程中也受大德禪師庇佑指引,為感恩德澤,在高家祠堂跟集應廟都有奉祀大德禪師的禮儀。

四、林氏夫人:

       集應廟虎邊奉祀「林氏夫人及媽祖」。林氏夫人是保儀尊王張巡的愛妾,在睢陽城戰役糧盡援絕時,捨身捐軀,割肉予士兵果腹,後來受封為申國夫人,一併奉祀。

五、保儀尊王移民守護神與驅蟲神格:

        保儀尊王受封成為安溪人的守護神,從河南光州到安溪再到台灣,如同客家人奉祀三山國王、義民爺,同安人奉祀保生大帝,漳州人奉祀開漳聖王為守護神一樣,是屬於地方移民保護神的信仰。

        同時保儀尊王又是武將戰神,傳說受玉帝冊封為驅蟲害的神格,能庇佑農作物成長五穀豐收。台北迎尪公的習俗,起於早期農業社會,為了庇佑農作物的成長,早年在淡水河流域,於農曆的元宵節之後,都會有迎尪公繞境的習俗。也就是前一年先掛單,再按照預定的時間到景美集應廟迎尪公,到各個庄頭繞境求平安。目前在台北的大同區、中山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等區仍保有迎尪公的習俗。

        有一條老台語歌叫做「桃花過渡」,裡面的一段歌詞大概是寫這樣:「正月人迓尪,單身的娘守空房 ---」,就是在描述早期台北農業社會迓尪公的盛況。當時的尪公就是集應廟的保儀尊王,集應廟為了應付各方信眾的需求,最多曾有300多尊尪公的分身神尊,說明尪公信仰在早期台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盛事。

 

感謝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文山學研究推廣社 顏文魁先生 提供之文史背景資料與導覽解說

文山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明華 台北編輯∕報導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街37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