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社造實習課-案例分享(一)
承接藝術探討的案例分析及經驗分享
藝術社造實習課—案例分享
承接前兩堂課程對於『藝術』探討,輔導員希望以我們自身觀察經驗以及對於藝術案例詮釋中,重新理解藝術與社造結合的各種可能。以下我就簡單摘錄了我們案例分享互動過程,也嘗試以文字紀錄來觀察不同背景學員如何看待藝術及社造。
1. 維謙:入口意象彩繪塗鴉
學員背景:文化景觀、台科建研所學生
探討主題:街頭藝人vs塗鴉
維謙以他有興趣的街頭藝人為主題。他也提出了如何將街頭藝術如入社區的想法。簡單說,街頭藝術呈現方式包括許多,有表演、街頭素人、以及最最熱門的塗鴉彩繪風。對於未來我們實習課介入社區操作模式,他透過上海新天地的入口圖騰與在地飲食文化結合方式,建議我們可以利用社區入口白牆,以一個暫時性議題發起民眾參與意願,在社規師與民眾協力合作下,改造社區門戶意象。
2. 佳昕:公共藝術與社造結合
學員背景:銘傳防災、都市計畫研究所學生
探討主題:西雅圖公共藝術案例分享
西雅圖位於美國華盛頓地區,其擁有豐富公共資源與圖書館設施,在文風鼎盛氣息中,圖書館本身也成為當地著名的藝術展示品。由於佳昕專業背景關係,在藝術探討上是從公共性角度為出發點,並進一步詮釋藝術與城市發展結合,他也以西雅圖『飛夢社區』(Fremont)為例,藝術社造的成功不只透過硬體改造,更需融入民眾參與部分,以『人』為主題,以『藝術』為手法,借用一連串活動嘉年華舉辦中,建立社區居民對環境藝術認同度,也間接改造不同種族的思想差異。我發現,飛夢社區的『藝術社造』之所以成功,不僅於幾位熱心民眾積極推動,而是社區本身也與在地性藝術達人緊密連結,設置工作坊與據點並提供社區藝術創作服務,活化了空間,也拉近了人心。
3. 雅儀:藝術vs社造??
學員背景:顧問公司
探討主題:新莊地藏庵候車亭
而我,則分享我家附近新莊地藏庵候車亭設計。簡報一開始我並沒有直接切入案例分享,反而轉向我們實習課所要傳達的『藝術』vs『社造』提出發問。我的問題:藝術社造中的藝術該如何界定?而這樣的藝術與公共藝術或表演藝術有怎樣的差異性?之後,我也提出我對空間藝術的看法,站在環境角度來看藝術的融入,我會傾向從地方脈絡與文史背景來切入,然而經過課堂上的一番討論,我也發現,這一面向似乎少了什麼,或許應該是『民眾』的聲音吧!哈!是我該接近社造的時候了…..
4. 邦彥:歷史聚落保存vs社造
學員背景:建築師事務所
探討主題:事件與互動/ 客家、聚落保存、居民參與
邦彥分享的案例其實與藝術似乎沒有太大關連。但在他技巧性的描述,我們看見了一個好環境改造是如何融入居民參與部分。許多時候,專業者介入社區總是忽略了隱含社區背後的文史脈絡,然而仍是有著堅持理想專業者,透過設計/工程讓地方被看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