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土石流建有預警機制 山崩仍難掌握(090826)

2009/09/17 17:42
2,71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小林村被土石淹沒的災難,根據死裡逃生居民指出,是獻肚山一夕山崩造成的,
      其實,多年颱風帶來的慘痛經驗,讓台灣針對土石流,建立了一套預警機制,
      但是,對於影響範圍可能更大的山崩,還停留在瞎子摸象。
      最近,有學者找出一個更具本土性整合型的模式,
      針對石門水庫集水區、進行崩塌地預測,結果正確率相當高。

      這套整合型模式,加入台灣降雨集中、累積雨量驚人等本土特性,
      更納入地質、地理以及土壤等因素,
      初步只在石門水庫集水區的崩塌地驗證。
      不過學者也指出,要讓預測更為精確,甚至套用在更多危險山區,
      需要更準確的雨量預測,以及土壤資料,
      但現在這些並不容易取得。

      颱風帶來的大雨沖刷,讓破碎的山區更容易崩塌,
      不過現有的人類智慧,還是無法正確計算出,
      到底哪個山區危險,哪裡又比較安全,
      再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氣候變得更極端,
      學者認為,要在大自然中找出規則、好趨吉避凶,
      變得更複雜也更困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