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社大走讀吳智慶帶隊:圓山老基隆河—番仔溝
零三四八、中山社大第六次:圓山的老基隆河—番仔溝
今天很感動,收穫很大。一方面也是好幾次的走讀課沒有去。看著同學美麗的照片中,背後一定有美麗的故事、講課。內心就頗為焦慮、遺憾。
一開始以為今天的目的地是圓山。這裡已經來過很多次了。果然又來到臨濟宗的護國禪寺,然後附近埋在地下的貝塚、長在地上的落羽松。還有整個大龍桐山與基隆河對面的劍潭山的地形解說,史前人類的生活方式。複習起來,還是頗有趣味的。
等到來了兒童樂園,這次更清楚樂園是在堤防外面。以前我們幾次都是往上游走去,那方向好像有什麼老屋群。這次,我們走下游,說要去番仔溝。這時候引起我的疑慮。也就是,以前我們在環河北路的堤防外,老師指著北方,說那裡有一個番仔溝。
那麼,現在這個番仔溝跟以前講的番仔溝,有什麼關係呢?我望著前方五百公尺前,一個大右轉。老師說左邊就是舊的基隆河河道。以前可以直接穿過去往社子。而現在的河對面,有一個三角渡,是一個沙洲。在那裡等漲潮就可以上船不必繞過關渡再往淡水河上游,而是走番仔溝,就很快可以到社子島了。
現在看地圖,更清楚了,那社子島是一個叫做葫蘆堵的地方。與接近關渡的浮洲、溪洲是相隔開的地方。而想像著多少年前,也就是康熙大地震之後台北是一個大湖。也因此,當時並不存在基隆河。漸漸的大加臘的水退了,基隆河在成形。
當然,更早的時候劍潭山與大龍桐山,早就被切割出來了。或許五千年前吧,史前人類就是生活在山坡上,可以不必跨越基隆河,就經過現在的劍潭山,到陽明山去打獵。這部分以前來時,老師講過了。
終於,我們到了臭水溝一樣的入水口。上頭閘門寫著大龍抽水站。而這條水溝,也就是以前在環河北路的堤防外,老師所指的另外一頭吧。我興奮就是在此處。以前所略知的,今天接起來,加深了瞭解。
並且感到了滄海桑田,土地、河流的變化。眼睛直接望著更早以前的火山爆發,所產生了大屯山、觀音山。然後者兩山又是被淡水河所切開來了。
而台北大湖的遺跡,以後我們或許會到榮星花園,裡頭就有殘留的小池塘呢。
而番仔溝的命名,其實也就是表示,過去這裡是平埔族,特別是毛少翁的土地。康熙大地震時,他們搬走。他們也就是在淡水河口接引郁永河的平埔社。並告訴了郁永河他們以前的住家,如何被淹沒了。
而這些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老早之前當然變賣掉了。也因此留下了番仔溝的名稱。老師小時候被父親帶來這裡玩,坐著船。讓這裡的船夫的朋友招待。所以老師對這裡也是有特別記憶與經歷的。
先記錄到此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