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與縣內社會工作師公會表揚花蓮縣獲得衛生福利部「108年中央表揚社工人員服務績優獎」,花蓮家扶擔任社工11年的督導王芯婷,扎根社區、於兒童保護服務方案上追求創新與恪盡職份的卓越表現獲獎。
王芯婷從事社會工作已累積20年經驗,自民國96年進入花蓮家扶中心從事兒童少年保護組工作,扎根社區工作、兒少保家庭處遇方案、用愛包圍方案及心理創傷服務方案、兒少性教育等,可謂是全方位的社會工作專業人員。
社會工作是貼近人民需求的助人專業,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結構,社工人員必須因應社會型態的變遷,提供創新多元的服務,為弱勢民眾帶來希望與關懷。花蓮家扶社工督導王芯婷說:「我一直很喜歡小朋友,大學時期就曾到花蓮擔任志工,有鑑於花蓮縣兒少性侵害個案比例較其他縣市高,為提供預防性的方案來降低孩子面對各種風險的困境,王芯婷更首創先例建構兒少性教育工作團隊,現已培訓20位具備與兒少談性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能力的社工,藉以建構部落兒少正確的性教育及界限概念。」
王芯婷也說:「我的夢想就是在花蓮成立一個兒童中心,透過繪本、遊戲及親子活動讓孩子能夠被陪伴、家長在親職教養上得到支持,後來我建立了行動式遊戲圖書館,帶領團隊承接「花蓮縣兒童福利服務暨托育資源中心」,打造花蓮第一座親子館,結合兒童福利中心和托育資源中心的功能,提供0-12歲兒童及家庭的親子共玩活動空間與辦理各式親子成長課程,為社區的家庭提供育兒、及親職諮詢及兒童發展的多元服務,之後我們也在達基力部落希望教室建構兒少部落培力工作,這些都讓我逐步完成心中小小夢想。」
社工承受高壓力、高工時、高專業等要求,卻仍兢兢業業扛起社會福利服務的重責大任,談到從事兒少保護的過程,王芯婷也感性的說:「曾接觸一位個案是位有酒癮的年輕媽媽,她因不知如何照顧四名孩子,四名小孩後來都受保護安置,透過家庭史、生命史,我才知道原來這位媽媽小時候母親離家後從沒有被好好照顧,甚至被認為是家裡多出來的小孩,我逐漸明白,原來許多不懂親職教養的大人,都曾經是受傷的孩子,她把原生家庭的痛與負向經驗,帶給了下一代。我當時寫下一張A4紙,告訴這位媽媽要怎麼帶孩子,如果都有做到,我們會評估讓孩子返家,這件事也讓我反思,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許多父母都不是故意要傷害小孩的,我們社工就像是個案人生劇本中途進場的觀眾,給這些弱勢家庭力量、資源與生命的選擇權,用陪伴,協助他們改寫生命故事,在下一代孩子身上,能找到無限希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