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繪流基地 屬於所有人的創作空間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房莛蓁、王郁雯/台北市報導】「我們導覽一家冰淇淋店,他們說以前就是用這個餐車去賣東西,我就把它做出來。」輝哥一邊說著,一邊開心的笑著,拿起他做的木製冰淇淋推車模型,向我們展示。他是台灣夢想發展協會裡面的導覽員之一,除此之外也參與「手作木工」課程以及「街道上的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說出自己的故事。

讓協會說出底層勞動者的生命故事

台灣夢想發展協會創立於二〇一四年八月,創辦人為徐敏雄老師。協會旨在正視萬華社區的貧窮議題,透過一系列藝術課程,讓「經濟弱勢者」、「在地店家」、「青年志工」三大族群透過創作的過程中先卸下彼此的身份,並能相互陪伴與成長。

「你把街友從一地移到另一地,他還是會回來,那就代表萬華他有自己的脈絡。為什麼不用合作的方式取代驅趕,讓街友融入社區?」在協會擔任藝術教育企劃的謝宜潔說,徐敏雄老師出生在社會的底層勞動家庭,從小在萬華長大。他的母親以前從事幫傭的工作,一天需要去三戶人家做飯,非常辛苦,儘管幫傭工作所獲取的薪水微薄,徐敏雄認為,母親的工作是需要被大家尊重的。

這種生命經驗成為徐敏雄老師創立協會的原因。進入政大社會系學習社會科學後,他更感受到底層勞工的辛勞,希望有一天能夠讓大家看見底層勞動者的生命故事,而不是外界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例如「又髒又臭」、「遊手好閒」。「其實百分之七十的街友都有工作,只是他們都從事比較底層的工作。」謝宜潔說,街友大多從事會以舉牌、發傳單或是到建築工地當工人維生,但是這些工作的風險很高,工時又不穩定,讓他們租不起房子,最終又回到了流浪生活。

城市繪流基地 一個邀請所有人參與的空間

協會組織了萬華的弱勢族群,創立「導覽班」、「手作木工班」以及繪畫班「街道上的藝術家」,邀請經濟弱勢者、無家者與低收入戶加入。透過創作,大家可以卸掉階級、標籤與身分,盡情創作發揮,好好和彼此分享故事,不需要顧慮太多事情。「因為創作沒有對錯」,謝宜潔說。

經濟弱勢者輝哥和我們分享在木工班創作的作品,創作靈感來自冰店「永富冰淇淋」起家時使用的推車。 攝影/王郁雯

今年八月,協會成立一個新的計畫叫做「Open!城市繪流基地」,希望透過「繪」畫,匯聚「經濟弱勢者」、「社區居民」與「一般民眾」三大族群,促進彼此的對話。

城市繪流基地底下有四個課程,分別為「藝術之旅」、「秘密基地」、「街頭樹洞」與「街道上的藝術家」。其中,「藝術之旅」課程旨在說明自由的創作藝術作品,打破一般常見的使用媒材方式,例如畫筆不一定要握著創作,也能夠將筆折斷或摔在畫紙上,顛覆一般人對於繪畫的既有想法。

在這個藝術空間,大家可以使用協會提供的任何工具進行創作,例如彩色鉛筆、水彩、剪刀等等,沒有媒材使用上的限制。 攝影/房莛蓁

「街頭樹洞」則是發想於一本小說,裡頭說的是一個以前人只要有煩惱就會去森林裡面找一棵樹,對著樹洞講自己的心事的故事。「我們希望你在剝皮寮有一個小小的空間,你是來這裡把你內心的一些想法跟祕密都倒出來。」城市繪流基地計畫的發想策劃執行人簡艾薇說。

創作過程找回人與人最真摯的人際互動

藝術創作對於協會的大哥大姐來說,是謀生的工具?還是打發時間的消遣?謝宜潔說,創作可以幫助他們找回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感覺。她表示,一開始接觸他們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嚴肅、正經,那是因為在流浪的記憶裡,他們在外面必須小心說話,不然會被其他人討厭。

大劉就是個來參加繪畫課程後,在人際互動上有明顯改變的一個例子。他是一位說話含糊、邏輯跳耀的大哥。早些時候因為有販毒前科,加上不擅表達,使他無法順利找到工作,最後流浪街頭。

後來他透過從事社會服務的機構「救世軍」來到協會參加木工班。謝宜潔記得大劉當時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製作木工,對待木頭的方式十分粗魯,也不懂得合作觀念,直到有一次課程到了一個段落,需要收拾東西時,大家發現大劉很積極的幫忙和收拾,才發現他在無形中慢慢的學會了觀察與合作。

大劉後來被協會邀請加入繪畫班,讓謝宜潔發現他豐沛的創作靈感。「我發現他畫出來的東西都是動物花草,跟他的前科外表差非常多,發現其實他的內心很溫暖。」她說。

大劉利用菸盒當作剪紙的素材,塑膠蓋子則是他的調色盤。 攝影/房莛蓁

在街頭上,大劉是一位有著前科又口齒不清的阿伯,但在協會裡面,他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因為創作,他受到了老師與學員的肯定,也讓他交了一群好朋友。謝宜潔說,很難說清楚創作到底帶給了大劉什麼改變,但他確實從過程中改變了身邊的人對他的看法。

無家者議題持續 積極招募青年志工

協會的下個目標是藉由城市繪流基地,邀請民眾先進來空間一起進行藝術創作、產生興趣後,在下個階段設計民眾與無家者之間的交流。簡艾薇說,計劃於今年八月執行至今,已經有邀請民眾參與,普遍反應不錯,但由於課程設計為連續的活動,大家可能礙於時間因素無法配合,最終開課時並沒有人報名。

夢想城鄉發展協會的剝皮寮據點,放置著城市繪流基地的介紹黑板。攝影/房莛蓁

「而且原本預設藝術是親近的媒材,後來發現其實不是,很多人聽到創作會很有壓力。」簡艾薇還說,學校教育給民眾一個標準是,要畫得像和寫實才是一件好的作品,但其實不是。她認為創作最重要的是表達內心的想法,但大家還是會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而無法放開心胸享受創作過程,是目前推行城市繪流基地計畫的困難處之一。

謝宜潔說:「我們希望用創作這個媒介去接觸社區或者是外界的民眾,透過策展或是一起辦活動的方式,把人群慢慢地放在一起。」 未來,城市繪流計劃會繼續推廣,改由將弱勢者議題擺在一開始討論,並加入更多的青年志工參與,開啟與經濟弱勢者對話的管道。透過年輕朋友的熱情,協會希望能為萬華這個老社區注入一點活力,變得更好。

採訪側記

當天要離開協會之前,我們在一樓遇見一位經濟弱勢者樂樂。她一個人坐在角落剪著從別處帶回來的牛仔布料,一邊不疾不徐地和我們分享她的生命故事。幾年前的一場意外使她的腿差點被截肢,也因此停止了擺攤的工作,經濟上更是碰到很大的困難。樂樂透過萬華婦女中心與徐敏雄老師等人的幫助,漸漸走了內心的自卑與挫折,還成為台灣夢想城鄉發展協會的導覽員之一。「渴望的家就在這邊,在這邊很開心、有安全感,因為這些年輕人從不把你看扁。」在前面分享中,樂樂一度哽咽,眼眶泛紅,但提及協會的宜潔、艾薇等人時,她笑得好燦爛。她驕傲的說,在這裡大家都是她的朋友。

延伸閱讀

人安基金會 向街友傳遞希望

幫助街友找回自信 重返社會

陳大德 幫助遊民走回社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42則報導
2,346則影音
725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26

變裝皇后飛帆 用炫麗表演推廣性平教育

2024-11-29
瀏覽:
390
推:
0
回應:
0
3:01

百合協會家訪新住民 協助解困圓夢

2024-11-27
瀏覽:
2,290
推:
2
回應:
0
3:02

愛滋小組創品牌 推同志性健康與愛滋教育

2024-11-25
瀏覽:
2,569
推:
0
回應:
0
2:26

貓·領事館 還給浪貓一個家

2024-11-21
瀏覽:
4,920
推:
1
回應:
0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4,845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7,102
推:
11
回應:
0
2:27

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2024-11-13
瀏覽:
10,751
推:
1
回應:
0
3:11

1919食物銀行 幫助未獲社福補助的弱勢者

2024-11-11
瀏覽:
4,726
推:
1
回應:
0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4,230
推:
0
回應:
0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5,245
推:
4
回應:
0
1:50

城市繪流基地 屬於所有人的創作空間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88篇報導,共13,19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88篇報導

13,19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