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籃球大變身 化身布料更時尚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德苓、林妤瑄/台中市報導】你可曾想過,那些你曾經在校園內使用的籃球最後都到哪裡去了嗎?它們大多都被送往焚化廠進行焚化處理,產生許多污染。Vitrop Designs 共森設計團隊發起「DOUBLE_DRIBBLE // 二次_運球」計畫,主動回收學校內被判定廢棄的籃球,希望讓這些籃球能再次被利用,變為環保產品,例如小錢包、鑰匙圈等等;同時也希望能以他們的設計,促進社會個人的環保意識。

換「球」上場 廢棄球轉生

一直到現在,籃球仍是台灣主流的運動,無論到哪裡,打籃球的身影處處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籃球會受到摩擦,進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受損,例如:表面磨損而使籃球變得難以抓取、或是球體本身的破裂等等;也因此校園每學期需要淘汰這些無法使用的球,丟棄的過程中,全台平均每年會產生一公噸以上的球類廢棄物,大多被焚化處理,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有鑑於此,共森設計團隊發起「DOUBLE_DRIBBLE // 二次_運球」專案,將台灣校園中的廢棄籃球進行升級回收,藉由再利用的過程賦予廢棄物更高、更好的價值。利用極有特色且具有辨識度的籃球皮層當作設計主軸。除了外型吸睛,引起大眾的關注外,希望喚醒眾人對於「環保」的意識,凝聚社會對環保的行動力。

Vitrop Designs 共森設計團隊由三位畢業於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設計師所組成,「我們那時候一直覺得工業設計系除了一直在設計跟量產新的產品之外,有沒有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設計師之一的林敬家說。他們認為,設計其實很廣、很大:並不只是一個產品,也可以是一個系統、一個計畫概念。基於這個想法,三人在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攜手合作,打造自己的工作室,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力量來向社會推廣「綠色設計」。

拿著「二次運球」產品笑容燦爛的黃唯彧(左)與林敬家(右)。 攝影/林妤瑄

升級回收 思考新可能

二次運球的計畫從去年年底開始,主要收集台灣中部大專院校的廢棄籃球,他們主動聯絡學校,表示希望能收取將被淘汰的廢棄籃球,校方大多欣然同意。藉由升級回收的方式,保留籃球的原有材質結構與特色,賦予每件產品不同的特色與意義。升級回收有別於目前佔社會主流的降級回收,是一種以不破壞回收物的原有性質來進行回收的方式。降級回收比較清楚的實例,如:玻璃,目前國內對於玻璃的回收方式大多是將其打碎後再混入瀝青中,鋪成我們每日腳下行走的柏油路。

黃唯彧說,他們收集的球種以室外球為大宗,這種球種通常分為兩種材質:PU聚酯塑膠微粒以及橡皮材質。對應兩種不同的材質特性,他們產品設計的方向也不一樣,前者偏軟,以小產品為主,例如錢包;後者則是因為本身的性質偏硬,主要以皮革的運用方法來設計產品,例如鑰匙圈。PU能變換的顏色多種,顏色較為特殊的籃球通常都是PU材質;橡皮材質的籃球則顏色單一、採取繪製的方式來畫上紋路。

串在一起的各種材質與顏色球皮樣本。 攝影/林妤瑄

工作室一手包辦了籃球的前期處理:先在學校將籃球洩氣,漸少體積後再進行搬運;回到工作室後,再充回一點氣,方便他們進行後續處理;首先清洗球體,利用小蘇打粉,將表面的污垢刷乾淨、去除塑膠產生的臭味後,就能先將球皮剪開,再依作品的需求,將球體分為大概的布塊。

籃球內部為尼龍或是棉花材質的纖維與黑色橡皮,覆蓋在整個球體內部,用以固定球體的形狀。分割成大塊後,再將「球體布塊」內部的纖維與橡皮層從球皮上分開,好讓籃球的外皮層能完整展開,方便應用在產品上;經由處理後,分離下來的黑色橡皮也是他們使用在產品設計上的材料。最後對應產品所需要的布料,利用裁切刀反覆切割,裁出恰當的布料。

勇敢取代 改變印象

在產品配合的布料上,他們選擇了深色系的防潑水布。林敬家說,一開始是採取帆布布料做設計,設計風格較溫暖、手工工藝感濃厚。初始的產品理念雖然獲得了眾人的認同,卻因為「作品與『籃球的材質感覺』形象不符」這個理由而拒絕購買。他們因此改變設計方向,選擇了能夠強烈帶出個人風格的深色系布料,成為現在「二次運球」系列主要選擇的色系與印象。

當初為了找出能與「籃球」這個形象符合的布料,工作室還特別參加假日手作市集,希望可以得到眾人的回饋。黃唯彧分享,改變設計方向初期,他們積極參加假日手作市集,擺出他們的產品樣本來觀察眾人的迴響程度。原本只打算試水溫,不打算販賣,但沒想到有位外國人非常欣賞他們的設計,最終買下了當時僅此一件的產品樣本。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同時也確定了往後的設計方向。

二次運球各種富有特色的產品。 攝影/林妤瑄

目前二次運球與紡織工作坊合作,他們先處理前期的籃球材料,再交給紡織坊進行縫合。同時他們也提到,因為生產一系列的產品需要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因此產品產出的速度很慢、量也較少,一種設計一批大約製作十五個左右。儘管速度慢,他們仍陸陸續續地設計其他環保產品,與「二次運球」這個專案同時進行,希望能以他們的步調,促進個人的環保意識。

環保意識 從你我開始

「因為我們希望環保不是一件大家需要去做的事情,它是一件我們想要自發性的去做的事。不是因為它很環保所以我買它,是因為我想要這個東西,所以我想要去使用,支持這個品牌。」林敬家說。他們認為環保不是「義務」,而是要在生活不經意之間將環保的意識滲透,將環保自然的融入習慣中,不要只是社會呼籲,而是從個人意識發起。就算每個人對於「環保」定義都不同,最終還是能匯流到一起,達到「環保」的核心目的。

訪談中面露微笑的黃唯彧(左)與林敬家(右)。 攝影/林妤瑄

黃唯彧說,或許大家都會認為環保並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促成的,但他認為就是要去「做」,才能喚起大家的凝聚力、帶動這股環保的潮流。未來他們除了打算設計更多的綠色產品之外,也希望能夠與更多廠商合作、開設自己的店面,將他們的理念傳達給社會。

採訪側記

到底什麼是環保?其實我一直對於這個名詞百思不解,眾人對於它的看法各有不同,有的人很努力想要促進環保、但有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這次採訪到兩位對於環保有著特殊想法的設計者,過程中有很多啟發,讓我意識到環保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以接近,只要心中有環保,肯做肯嘗試,環保就能夠真正被落實。

延伸閱讀

廢棄柿子皮環保再利用 染出新價值

稻殼製成環保筷 農村粗糠變成寶

紙張新用途 闕佬紙包兼顧環保與時尚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356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2,909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423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17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032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15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16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4,891
推:
2
回應:
0

廢棄籃球大變身 化身布料更時尚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