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奇景背後的隱憂 地層下陷何時了

2019/05/30 11:37
6,796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你可曾想過,有一天海水淹過馬路會是什麼情景?位於嘉義東石的掌潭村,每天潮起潮落的變化間,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景象,漲潮時,會看到海水淹過路面,一個個紅磚小屋浸泡在水裡,而退潮時,可以在房子的邊緣上看到退水後留下的清楚水痕,一隻隻招潮蟹鑽出地面彷彿在和我們打招呼,這種奇景可以說是東石版的摩西分海。

在這樣的奇景背後,卻有著我們不知道的深層危機,近年來,台灣西部沿岸地層下陷日趨嚴重。

而位在嘉義的掌潭村經過823水災重創後,當地因為地層下陷的問題,造成掌潭部落整個淹在水中,最深甚至淹到快一層樓高。

當時的情形和災後的重建都讓村民們苦不堪言。

從數據圖來看,嘉義地區從民國80年至106年,東石鄉累積的下陷量已經超過1.1公尺,而其中以掌潭村最為嚴重,並從掌潭村為中心擴散至嘉義內陸地區。

嘉義沿岸地層下陷的問題最主要原因是養殖漁業的發展,而內陸地區則是農業超抽地下水源灌溉所造成。

對於嘉義地層下陷的問題,農民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嘉義地區包括布袋、東石、六腳和義竹,下陷量都很可觀,但從下陷面積分析表來看,全年下陷速率超過3公分的持續下陷面積,從民國80年的346.4平方公里,到去年的7平方公里,數據每年都有變化,但近年的速率有慢慢趨緩的情形。

嘉義地層下陷不只是沿海,內陸高鐵沿線下陷危機也時有所聞,對於高鐵的行車安全更是一大隱憂,面對這樣的疑慮,搭乘高鐵的民眾看法不一。

高鐵沿線下陷危機與農民利用水井超抽地下水有間接影響,根據現有法律,要開鑿新水井必須依法申請水權,使用時更不能超出法定用量,面對高鐵興建時的嚴峻挑戰,其實當初政府有禁止周圍農民挖鑿水井,部分農民認為拋棄舊有水井反而比較省電。

但對部分農民來說,時常因水圳配給供水不足使稻作乾枯,逼不得已而繼續使用地下水,甚至違法挖鑿水井。

農民和政府溝通上難以取得平衡,針對農業灌溉,專家則認為應朝向精緻灌溉。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表示,比起農業用的淺水井,工業用的深水井對於高鐵沿線下陷的影響更為直接,所以他在民國100年實施封井計畫,將1000口工業用深水井查封。

雖然在嘉義,地層下陷的問題有趨緩的跡象,但是能夠改善地層下陷危機的長久之計,就在於政府現階段必須編列資金,並做好完善的國土規劃,了解居民和農民的需求是什麼,相互合作達到三贏的局面,唯有政府積極作為,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何映萱  杜鈺瑄  曹恩輔  洪宇呈  賴易暘  林育琪  王舜平 

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