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國豪/嘉義報導】
嘉義縣政府擬定在梅山三十六彎辦理結合「茶之道」和「太平雲梯」的「梅山半天雲之道」景觀工程,發展山區觀光,推廣當地特色產業,總工程斥資三千萬。但當地民眾反應配套措施不完善,像是公路因八八風災造成坍方至今尚未修復,以及路面過窄導致停車位不足等。
當初規畫「梅山半天雲之道」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推廣當地產業,目前梅山太平公路只連接龍眼、碧湖、太興、瑞里等風景區,導致梅山咖啡館已經慢慢的失去商機而沒落。嘉義縣觀光局觀光建設科科長徐征能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能吸引遊客人潮,進一步吸引廠商進駐,將梅山山區設計為一完整旅遊行程,重新推廣梅山咖啡。梅山的福臨咖啡店長蔣素月認為,建設完成後將會使遊客增加,但若能將道路拓寬,讓最近新增許多的單車客不必與車爭道,也希望縣府加快修復公路上因八八風災造成坍方的路段,讓梅山公路可以跟上建設的腳步。
雖然民眾大多認為「梅山半天雲之道」能促進觀光,但同時對縣政府規畫的配套措施提出疑問。梅山居民簡金山提出:「計畫很好,但是停車要仔細規畫,不然會造成問題。」由於梅山三十六彎道路狹窄、蜿蜒多變,在設計停車格方面有難度,徐征能表示,目前無法規畫更多的停車格,只能留待日後建設取得初步成績,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再跟當地居民進行協調,看居民是否有意願提供私有土地做為臨時停車處。對於山區安全問題如土石流等,楊征能指出,步道和雲梯的計畫都經過專家實地勘查、分析,確認安全方面沒有疑慮後,才決定執行這個計畫,梅山當初開闢道路時,沿著古道開發,因此對地層的破壞比較小,民眾可以放心到此地遊玩。
舊時梅山民眾從行經於「半路店」,都會稍事休息。記者賴國豪/攝影
「茶之道」將以舊時「汗路」古道為主修建,步道在梅山三十六彎的第三彎和馬路有連結,為步道的出口,縣府將會在入口處設置導覽牌,介紹步道的路線以及鄰近景點,還有當地文史方面的解說;而在第七彎的部分則會以梅山山區的信仰和活動的中心「上帝爺公」,表現出當地對於玄天上帝信仰的特色;而接下來的第十一彎則是「半路店」,當年梅山居民以雙腳徒步上下山時,都會在這個地方休息,保留許多古早文化的記憶。第二十二彎有優良的視野和美麗的風景,因此縣府將在此處規畫小型觀景平台,仿美國大峽谷向外延伸的空中走廊,將可一覽鄰近山林美景;最後一站便是二十八彎,也是「汗路」古道的盡頭,縣府將在此處建立一個觀星廣場,白天時將可以瞭望遠方的雲梯吊橋在雲中忽隱忽現,夜晚時由於光害少,可以觀看滿天星斗。在經過三十六彎後,繼續向前就可以到達「望風亭」,未來將在此處規劃興建全國最長的吊橋-「太平雲梯」。
由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畫建造,跨越太平山區望風亭至龜山頂的太平雲梯,海拔近一千公尺,由於當地的氣候和高海拔的特性,經年雲霧繚繞,走在橋上的人忽隱忽現好比漫步於雲端,因此名為「雲梯」。徐征能表示,若是這座吊橋建成後,將能帶動山區觀光產業,使得遊客的數目增加。而步道若是從山下走至山頂大概約一個小時左右,很適合做半天或是一天的體驗之旅。目前「茶之道」計畫已通過審核,預計在明年的五月便能完工,「太平雲梯」的部分將由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負責,也預計在近期將會通過審核。
古道「汗路」為早期梅山聯外唯一的道路。記者賴國豪/攝影
梅山三十六彎即將從一條通往各大景點的必經之路,轉化成擁有豐富觀光資源的旅遊點,將「汗路」古道和現在的道路銜接,重新發現古道的新價值,但在建設的同時也要注意配套措施,讓觀光景點不會成為另一個問題的來源。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