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生

嵌入:
文字-A A +A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

老人多牽涉的資源分配、

照顧品質和老年生涯發展議題,都逐漸浮現檯面。

      挪威心 • 台灣情:畢嘉士醫師的故事下個月的二十三號是家庭照顧者日。我們將從這週開始,接連一個月為您報導相關專題。與老人相關的政策,包括大溫暖、十年長照、年金,還有長照保險等等,能不能把這個快速老化社會的生活品質帶入更高境界,是大家都應該關注的課題。和台灣一樣是高齡社會的北歐國家挪威,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運用資源因應日益沈的人口老化現象。其實人口老化未必都是社會發展的負數,也可以創造許多豐富有去的生活驚奇。獨立特派員的資深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實地到挪威,觀察挪威因應高齡社會的同時,如何維持人的價值與尊嚴。本周首先要透過一位在台灣服務數十年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的故事,看看他為台灣的老人照顧和人性尊嚴的提升,可以帶來什麼啟示。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leg

他替一位病人將那些痰吸出來,這一個舉動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他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要抓住人心,就必須勇敢付出,並且更要讓他人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成?一位和藹可親、擁有親近感並且樂意幫助他們也把他們當成朋友一樣來對待才能跟他們打成一片也唯有如此才能打開他們的心結。

柯姵玟

台灣醫生總把病人排在第一位,能體其所苦,不怕髒、不怕苦、不怕傳染,很少人可以做到這樣,打從心底敬佩!他被採訪時說到,他來是被使用的,來貢獻、服務的,看得出受宗教影響很深遠,常聞慈濟大礙,就此看來,基督教也不差,從根本教義上擁有。
  他擁有頗具支持力的家人,和他一起到台灣服務的太太、傳承他衣缽的兒女、陪伴行醫的孫子,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雖然台灣尚未普遍重視「服務教育」,羨慕國外的同時,也讓自己朝此方向進步,活到老、學到老、服務到老的人,快樂長壽。可以一起服務的先生可以找,可以一起服務的孩子可以教,自己散發出何種氣息,就會吸引哪種人。

杜建志

真正的愛是可以延續下去的,從小女孩流露出來的琴聲中,正印證了關懷的綿延不絕,而給了她再生機會的,就是挪威籍的台灣醫生 – 畢嘉士,因為自己小時候的缺憾,反倒希望能讓在他面前的人都活得有尊嚴,畢嘉士醫生奉獻了大半輩子在台灣的醫療上,這樣的行為是令我敬佩的,不像一般生活悲苦的負向例子,把自己的悲慘加諸在別人身上,而看著更多人受苦,相反的是,用自己的力量,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樣的心,是真正偉大的。
看了很多別人的故事才更真正明確的了解到,就如同之前所說的,只要存著那份關懷的心,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而這樣的氛圍,是會感染的,是會一代接著一代傳承而不斷。給別人一份希望,就如同在自己生命上創造更多可能,也是在社會上增加無數幸福。

王瑋婷

影片一開始點出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在照顧老人的同時,又能顧及到老人的尊嚴跟價值。這是邁向高齡社會同時所需要去思考,所謂的照顧包含的意指哪些的東西。影片中提出一位在台灣服務好幾年的挪威醫師─畢嘉士,在影片提到這樣子照顧別人,尊重他人的價值對他來說像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願意為病人吸痰到自己嘴巴,相信在台灣沒有幾個醫生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不要說醫生,甚至搞不好連家人都不願意這麼做,但嘉畢士卻願意待病人如自己家人一樣,這是很值得尊敬的精神。

張羽汾

來自挪威的畢嘉士醫師,他奉獻自己的一生在於醫療行業裡,然而,他願意放下身段,盡其可能地為病患醫治的心是更令人動容的!對病人的照顧有著一份無人可比的執著與用心。最令我感動的是吸痰的故事,畢嘉士醫生和病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當病患因為喉嚨有痰而痛苦時,他毫不猶豫地直接用人工吸取的方式幫助病患,這是連最親近的家人都不太可能做到的事,但是他卻願意負擔風險做這件事,更何況還是為一位非親非故的人!當然,這背後還有另一個動力促使他這麼做──畢醫生希望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治療更順利。很少人能夠像他這樣付出,更何況他是來台灣服務的挪威醫師。許多醫生雖然是幫助病患治病,但他們的內心卻不是如此,只是一昧為了賺錢而賺錢,畢嘉士醫生讓我覺得他在台灣醫療的貢獻有很大的幫助,是一個在醫療界裡很好的榜樣。
除此之外,影片中可以看到,畢嘉士一家都在做海外醫療服務的事情。女兒漢娜從小就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如今,她也會帶這自己的小孩一起去服務,從中讓小孩體會服務他人的價值。從這邊可以看出,「服務」的價值觀在畢嘉士醫生家裡,成為一個重要的價值傳承。

Miss Hu

畢嘉士醫生一位肯為台灣人們無怨無悔付出的醫生,當影片播到醫生幫病人吸出痰時我就一直覺得很噁心但是我想這是因為我沒有在場沒有看到病人的不舒服,而醫生與病人非親非故他一心只想著救人完全不怕會有傳染疾病有可能這樣的病會傷到自己,我真的對他很敬佩他無私奉獻在台灣半個世紀,幫助許多痲瘋病患者也提供許多資源給在這塊土地生長的人們,他不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但當他在遙遠的挪威那一端時,所想到的還是台灣有沒有需要幫助需不需要他回來。另一方面他退休回挪威也是致力著在推動老人事業尤其是老人醫學研究中心讓我覺得很好,不僅減少老人跑來跑去不同門診的時間也可以一次就好好的做好診療,如果台灣也有這樣那我的阿公阿嬤也不需要往各大醫院不同門診跑了。

蔣瑀

影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人性的尊重與愛。
畢嘉士醫生願意跨海來到台灣偏鄉服務的精神真的令人敬佩,然而,他願意放下身段,盡其可能地為病患醫治的心是更令人動容的!當病患因為喉嚨有痰而痛苦時,他竟然毫不猶豫地直接用人工吸取的方式幫助病患,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這樣的舉動大概是不可能的吧!(應該會用機器)但是他卻願意負擔風險做這件事,更何況還是為一位非親非故的人!(這大概已經超越國文課本裡胡適母親為他舔掉眼翳病病菌的那種愛了)當然,這背後還有另一個動力促使他這麼做──畢醫生希望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治療更順利。若不是他宗教上的大愛,單憑個人有限的力量大概是無法做到如此的吧!此外,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畢嘉士一家都在做海外醫療服務的事情。他的女兒漢娜從小就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如今,她也會帶這自己的小孩一起去服務,從中讓小孩體會服務他人的價值。從這邊可以看出,「服務」的價值觀在畢醫師一家有了傳承!
反觀台灣的老人院,業者為了節省人力,可能雇用便宜的外勞、或是對員工要求不多,導致他們服務老人的態度無法讓人感受到對人的基本尊重。例如:將燙口的飯菜直接塞到老人嘴裡、草率的餵藥、用力的把老人摔到床上……等等。這些令人驚心怵目的畫面讓我替這群住在安養院的老人不捨,也讓我擔憂自己年老時是否也會遭到這樣的對待!當然,好的安養中心及人員仍然有,但是苦於資金短缺,政府的補助無法有效地支援他們,這種惡性循環看來也讓人頗覺無奈。

賴彥妏

影片標題是台灣醫生,這讓我想起了,100多年前曾有位馬偕牧師來到台灣傳教,不辭辛勞的為當時的淡水居民拔牙;更有一位偉大的”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行醫半世紀用心的治療烏腳病患。這些台灣醫生的故事何其精采,並留下了「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精神,成為後代台灣醫生的榜樣。
  看到畢嘉士醫師的用心同樣讓我覺得感動,尤其當他談到為病人抽痰以及親自進入屏東好茶村的故事時,心裡著實詫異了一下,忍不住想著:”究竟是什麼讓他能願意這樣付出呢?”。畢嘉士醫生談到了一個重點:”我們應該跟病人有更好的溝通,讓他們對我更有信心”,而他也真的用行動去讓病人敞開心房,願意去信任他、接受他的醫療安排,這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或許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展開行動去關懷病患、照顧病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以及愛心,感謝畢嘉士醫師為我上了一堂精彩的生命關懷課程。

賴彥妏

影片標題是台灣醫生,這讓我想起了,100多年前曾有位馬偕牧師來到台灣傳教,不辭辛勞的為當時的淡水居民拔牙;更有一位偉大的”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行醫半世紀用心的治療烏腳病患。這些台灣醫生的故事何其精采,並留下了「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精神,成為後代台灣醫生的榜樣。
  看到畢嘉士醫師的用心同樣讓我覺得感動,尤其當他談到為病人抽痰以及親自進入屏東好茶村的故事時,心裡著實詫異了一下,忍不住想著:”究竟是什麼讓他能願意這樣付出呢?”。畢嘉士醫生談到了一個重點:”我們應該跟病人有更好的溝通,讓他們對我更有信心”,而他也真的用行動去讓病人敞開心房,願意去信任他、接受他的醫療安排,這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或許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展開行動去關懷病患、照顧病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以及愛心,感謝畢嘉士醫師為我上了一堂精彩的生命關懷課程。

賴彥妏

影片標題是台灣醫生,這讓我想起了,100多年前曾有位馬偕牧師來到台灣傳教,不辭辛勞的為當時的淡水居民拔牙;更有一位偉大的”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行醫半世紀用心的治療烏腳病患。這些台灣醫生的故事何其精采,並留下了「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精神,成為後代台灣醫生的榜樣。
  看到畢嘉士醫師的用心同樣讓我覺得感動,尤其當他談到為病人抽痰以及親自進入屏東好茶村的故事時,心裡著實詫異了一下,忍不住想著:”究竟是什麼讓他能願意這樣付出呢?”。畢嘉士醫生談到了一個重點:”我們應該跟病人有更好的溝通,讓他們對我更有信心”,而他也真的用行動去讓病人敞開心房,願意去信任他、接受他的醫療安排,這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或許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展開行動去關懷病患、照顧病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以及愛心,感謝畢嘉士醫師為我上了一堂精彩的生命關懷課程。

賴彥妏

影片標題是台灣醫生,這讓我想起了,100多年前曾有位馬偕牧師來到台灣傳教,不辭辛勞的為當時的淡水居民拔牙;更有一位偉大的”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行醫半世紀用心的治療烏腳病患。這些台灣醫生的故事何其精采,並留下了「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精神,成為後代台灣醫生的榜樣。
  看到畢嘉士醫師的用心同樣讓我覺得感動,尤其當他談到為病人抽痰以及親自進入屏東好茶村的故事時,心裡著實詫異了一下,忍不住想著:”究竟是什麼讓他能願意這樣付出呢?”。畢嘉士醫生談到了一個重點:”我們應該跟病人有更好的溝通,讓他們對我更有信心”,而他也真的用行動去讓病人敞開心房,願意去信任他、接受他的醫療安排,這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或許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展開行動去關懷病患、照顧病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以及愛心,感謝畢嘉士醫師為我上了一堂精彩的生命關懷課程。

王睿加

來自挪威的畢嘉士醫師,他奉獻自己的一生在於醫療行業裡,對病人的照顧有著一份無人可比的執著。在路上看到病患一定會幫盡力治療,也曾經免費替病人看病。最令我感動的是吸痰的故事,畢嘉士醫生和病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他卻不管有無傳染病的危險幫病人吸痰,這是連最親近的家人都不太可能做到的事,很少人能夠像他這樣付出,更何況他是來台灣服務的挪威醫師。我覺得他在台灣醫療的貢獻有很大的幫助,是一個在醫療界裡很好的榜樣。

劉宛真

看完這部影片我覺得很感動,畢嘉士醫師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片中我看到他對於自己的職業認真執著的態度。片中他說病人常常會因為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外界刻板印象的影響而使自己封閉起來不相信別人,他為他所做的事情希望病人能藉此感受到他是真心想要幫助他,無論這件事在其他人的眼中有多麼得訝異。這樣的職業態度同樣也影響了他的子女們,使他們長大之後都成為了願意對社會付出貢獻的人。他雖然已經退休,不過他的生活並不僅僅是享樂享福,還完成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使得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能夠更加提升。這份用心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汪瑞瑀

「他希望每個人不要不好意思來找他,希望每個人可以站起來,可以有那個—dignity(尊嚴)」。能夠讓人們保有尊嚴地去看醫生,真是一位仁慈善良的好醫生阿!「他有一件衣服就會馬上拿給人家,這就是畢嘉士。」畢嘉士的兒子和女兒對於父親的描述,都能看出畢嘉士醫生有奉獻的精神,為人付出已成為他人生中的習慣,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我希望能跟病人溝通好,這樣可以建立他們的信心。」而幫病人吸痰的故事,是讓畢嘉士醫師認為打開溝通之門的鑰匙,他說因此可以和病人打成一片,而不受限於語言的限制…,我覺得這是非常令人佩服的行為,我想,對病人來說,一位醫生願意這麼做,必定可以全心全意相信他,那種信任關係是很穩定且令人感到溫暖的。
看完這部影片,有了一些省思,畢嘉士不是台灣人,但卻對台灣有如此之多的貢獻,讓我覺得自己身為台灣人,更不應該限制自己的力量,而要把握機會多多付出…之前曾經到老人安養之家去當志工,覺得需要關懷的老人家真的是好多好多,看完了這部影片讓我想起過去的經驗,而我也告訴自己,以後要把握更多的機會,去為他人服務、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陳佩怡

畢嘉士很懂得維護病人的尊嚴,有時候對病人來說,尊嚴就跟生命一樣重要。
例如吸痰事件過後,病人可以打破原先溝通的障礙完全相信畢嘉士,畢竟可以親自為病人吸痰的醫生有多少?印象最深刻的是畢嘉士說:「我的使命是被使用。」他可以不在乎自己可能被傳染的危險替病人治病,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在他身上完全體現。畢嘉士的人生價值在於他能給予病人新的人生價值,給病人點燃希望與信心。每個人都需要別人,而畢嘉士則是樂當一個被需要的人。

黃瑋倩

剛看到影片中的醫生覺得就是個可愛的老人,蒼白的皮膚,卻有著紅潤的臉頰及好精神。直至開始敘述他年輕時的往事,雖然是在談笑中,但那每一件是都是常人可能無法做到的,在那樣醫療不發達的年代,他願意遠從挪威來救助傳染病患者,甚至不畏感染幫患者吸痰,那樣的精神實在令人佩服!直至退休回到挪威,他依然大力幫助台灣人,不但免費給予醫療還照顧孤兒,真不愧有台灣醫生的稱號!近觀台灣現在的醫生,有誰這麼盡心在位病人著想,又有誰不畏傳染呢?我國的醫者真該多向他學習!

蔡玉庭

盧雲神父的著作說「沒有人能夠真正的施予,除非他明白他的施予若與他的收穫比較,不過是小巫見大巫。」,這段話深刻地映照著影片中的畢嘉士醫生,這句我們都知道卻沒有完全做到的話,在醫師身上完全的實現。不僅是吸痰事件,他一生都秉持著施予就是收穫的精神,盡全力為別人服務。最感動之處是他說自己的使命是「被使用」,生命只有一次,多少人苛求自己能創造自己價值顛峰,好得到大量資源,畢嘉士醫生卻甘願成為資源,為大家奉獻,從他的生命,看見了真正的施予也看見人性的顛峰。

杜咸姵

許多台灣人之所以會當醫生,其實並沒有所謂的醫德,可能只是因為成績好、
父母要求以及自己也認為這是個有聲譽的行業,不但衣食無虞而且也算是中上階層。看了畢醫生的故事,總認為自己應該深深的檢討,他對於台灣人的奉獻及犧牲真的不是感謝狀可以表示,而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卻沒有這種意識,尤其是在吸痰的故事令我格外感動,在那個當下,他雖然有想到可能會感染但還是毅然決然的做,並在分享的時後認為那是上帝幫他消弭和病人溝通的管道,這種功成不居的精神,我想連台灣的醫生都不一定有。使我們必須檢討,通常在新聞在看到病人和醫生爭論沒錢無法就醫的問題層出不窮,讓我想到為什麼自己國家的醫生大多沒法像國外的醫生一樣以行醫救人不問金錢的態度呢?

曾寧

「他們拋出希望給民眾」、「只要台灣需要我我會義不容辭的回去」這是影片中兩句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話,雖然畢嘉士醫生現在已經不在台灣行醫,但他曾在台灣奉獻許多,這不就是一名身為醫生該有的行徑與表現嗎?不能說醫生,該說每個人都該像畢嘉士醫生一樣熱心助人,不用像畢嘉士醫生那樣用吸管幫病人吸痰,但在路邊看到有人需要幫忙至少該伸出我們的手拉他一把,但現在的人大多數很冷漠,他們害怕對方會誤會也怕被誣陷,這個病態的社會造就我們這群沒有愛心的人,更因為心中沒有愛,讓這個社會更加寒冷無情,就這樣循環下去到最後大家互相猜忌乎相存疑!但還是有像畢嘉士醫生這樣的人努力的付出努力的幫助別人,如果我們都能像他一樣不吝嗇的付出給予,就算有點忙碌又如何,這種幫助人後的快樂是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取代的啊!

梁妍楣

其實人口老化衍生的老人照顧問題不僅是挑戰各國的公共政策,亦是全球重要的政策議題之一。很多已發展國家或地區的長者政策中,都訂立了有關長者福利的法律,進而以政策及服務的配合,從而全面保障長者的權益。但隨了政策的推行之外,如果維護長者的尊嚴與提升照顧服務也是一項重要的議題。綜合本次與之前所看過的影片,其實都是在談論如何維護長者的尊嚴與提升照顧服務之品質。如:建設適合老人之遊樂場、提供居家護理、送餐服務及幫助老人尋找自我價值等等。因此,政府在推行長者福利政策時,不一定是發放現金才是好的政策,而是要顧慮到老人所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你認為老人需要什麼就夠了。所以,我認為除了發放現金之外,政府應該多著重引入多元化的服務,並強調該服務是符合個人自主性及選擇性的追求,維護老人尊嚴,而不是金錢援助而已。

吳孟珊

畢嘉士醫生,一位在台灣從事醫療服務數十年的挪威籍醫生,現在也許我們已漸漸淡忘掉他,但他的一些事蹟總會勾起我們的記憶,曾經有位病人被自己的痰噎住,眾人束手無措時,他親自用橡皮管幫病人把痰吸到自己口中再吐掉,那位病人並不是畢嘉士醫生的親人或朋友,可是他卻讓病人感受到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最棒的是他會將他的這些想法觀念傳承給他的兒女,鼓勵他的女兒去從事海外醫療服務,而他的女兒也會帶她的其中一個孩子一同前往,傳承從事醫療是一種服務、一種被使用的,而不是多麼神聖偉大,對台灣辦理老人照護有很大的幫助及影響,現在八十四歲的畢嘉士醫生,回到挪威依然投身醫療服務,心中仍掛念著當初參與設立位於台灣覆鼎金的麻瘋病療養院,相信當台灣需要用他時,這位台灣醫生會不顧一切再度來到台灣服務。

張慧嬅

影片中我覺得有一個觀念很令我值得學習。畢漢娜只要到海外做醫療服務,都會帶著某一位孩子一同前往。他們似乎不用太多的言語去塑造孩子們對的價值觀,而以身體力行去實踐他們所認為對的事。但是反觀台灣,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但多數時,我們都言教勝過所有的身教。常常看到台灣的父母做一些違法或是不合理(禮)的事,但他們卻用口頭告誡小孩,不能這樣做。這樣的教育風氣,只會讓我們越走越回去。
畢嘉士醫生對於他自己在做的事,並不認為是什麼大事,就連幫病人吸痰這樣的事,都認為是一件小事。有些人對於自己有能力甚為驕傲,一旦有這樣的情結,我覺得那就無法完全幫助到需要的人。因為會不夠體貼,不能完全站在病人的角度。記得看過蜘蛛人的電影中提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因為有能力,所以我更應該多做一些。

wilbur

在社會中看過這?多的醫生,我認?他是其中一個最成功的例子,一位被稱?“臺灣醫生”的挪威籍醫生。他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了是上帝給于他的任務,一份神聖的工作。我認?我們應該要學習這位臺灣醫生的精神,我們應該以誠懇的心態來對待老人,讓他們可以有尊嚴的?起頭來站在你的面前。他獻身了自己,將一生下來的時間都無止盡的奉獻在人們的身上,這是一件多?偉大卻許多人都無法辦到的事。雖然我們辦不到像他這樣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卻可以辦到一些小事,好比看到路人需要幫忙有困難時,我們可以上前幫忙,我們周圍許多時候我們都可以伸出我們的援手來幫助他們,住家的老人也需要我們的關懷。但我們願意嗎?許多人都是一味自私的只想著自己並且有無利益,因此都無法辦到。其實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人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些時間幫助別人照顧別人就足夠了,這樣世界也就會多了許多的希望與光明。多一點的意願,少一點的自私;多一點的關懷,少一點的抱怨;多一點的行動,少一點的奢望;多一點的真心,少一點的懷疑。我相信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得美好。其實許多的事情都是那?的簡單,何必複雜化。

頁面

8

加入時間: 2007.06.20

獨立特派員

加入時間: 2007.06.20
1,320則報導
1,19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獨立搬家公告】

2012-12-13
瀏覽:
7,904
推:
0
回應:
0

小小農夫在萌芽

2012-12-13
瀏覽:
5,067
推:
4
回應:
0

幸福‧食在好農

2012-12-13
瀏覽:
4,763
推:
1
回應:
0

牛糞傳奇 田未秧

2012-12-13
瀏覽:
5,467
推:
8
回應:
0
15:22

混障的人生舞台

2012-12-06
瀏覽:
6,793
推:
3
回應:
1
20:49

康家要找家

2012-12-06
瀏覽:
5,973
推:
5
回應:
0
17:37

帶種的女人

2012-12-06
瀏覽:
5,005
推:
9
回應:
0

重要公告,部落格搬新家了!

2012-11-30
瀏覽:
4,346
推:
1
回應:
0
16:19

目標720小時

2012-11-29
瀏覽:
4,243
推:
1
回應:
0
16:43

台東醫療啟示錄

2012-11-29
瀏覽:
4,497
推:
6
回應:
0

台灣醫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59篇報導,共12,81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59篇報導

12,813位公民記者